【摘 要】全媒体的发展趋势,对媒体传统的采编方式带来了挑战,它要求采编方式要更加灵活,表现在新闻来源多样化,版面策划追求“快、广、深、活”。
【关键词】都市报 全媒体 策划 创新
一、全媒体及其带来的挑战
全媒体,顾名思义就是所有媒体。它是指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集大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可能独立地享有传播资源和传播对象。同样,任何一种资源或资讯都会同几种或多种传播手段相连接。例如,笔者所在的镇江文广集团,不仅有各类电视频道、电台频率,还有都市报纸(《镇江一周》)、镇江传媒网。近年来,为配合电视剧宣传又增加了《文广俱乐部》DM月刊杂志。与此同时,大家也对手机报、网络等新媒体表现出极大兴趣;有的取消日报新闻部、晚报新闻部和网站采访部,所有记者采写的资讯集团所有媒体均可共享各取所需;有的报纸编辑同时也是网络编辑;有的报纸文字记者干脆拿起摄像机,采写新闻的同时也提供网络视频。
全媒体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它对我们传统的采编方式发起了挑战,它要求媒体的采编方式更多样,传播方式更多元。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与市民最贴近的都市报该如何策划自己的版面,如何做好自己的文图报道,如何让读者一报在手,信息全有呢?
二、都市报新闻来源的路径
传统的都市报新闻资讯来源,主要来自三条路径:一是各分口记者的“线上新闻”。这类新闻也分为几种,包括工作新闻、政策新闻、综合新闻等等。这些新闻资源非常重要,很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百姓尤其是高端读者十分关注的资讯。二是来自新闻热线的“突发新闻”。“正在发生的新闻报道”是都市报要抓的重点。这方面的新闻是各家争抢的对象,也是全媒体涉及的重点。三是来自各家通讯社的“院线新闻”。大家知道,所有通讯社的稿件都不是无偿的,但都市报在购买新华社、中新社以及其他“院线新闻”时要考虑其“性价比”。有的都市报加强其经济报道,于是购买新华社的经济新闻专线,有的注重体育,有的注重文艺,但综合新闻这块是谁家都不愿放弃的。
传统的都市报新闻来源途径,是支撑都市报生存的支柱。但是,全媒体环境下,光靠传统路径,已经力不从心。我们还得考虑其他至少三条路径。
一是广电媒体的新闻。广播电视媒体与平面媒体比较,除了它的声像特色之外,还有一个最大优势,就是传播的及时性。电台现场报道几乎与听众保持零距离,电视台的及时播发新闻,其新闻发生和受众接受的时间差,也是报纸,特别是周报无法比的。为此,在新闻触角有限的前提下,为了不漏报任何一条重大的突发新闻,都市报必须时刻关注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因为时间的限制,突发新闻广播电视不可能做得充分深入,报纸完全可以在新闻的第一落点没抢到的情况下,抢抓第二落点。2008年初,镇江建设部门成功修复了“老码头西津古渡”景观,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关注,一时声名鹊起,各路媒体记者蜂拥而至。《镇江广播电视报》如何避开日报的强劲攻势,巧抓新闻的第二落点?笔者当时作为采编策划负责人,从“文化”的角度精选切入点,通过多次走访社区主任、居民、游客,积累“活”资料,并选择了一个极好的刊登契机——国庆长假第一天,推出了“特别关注:《西津渡,用文化吸引你》”,从“民俗文化精彩回归”“重拾民族优秀传统”“打造群众文化大舞台”三个方面,以平实细腻的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以历史文化的眼光审视这一古迹,沿着其发展的轨迹展望它的未来。由于这篇专题策划的定位是做深做透,对受众来说,是对新闻资讯的补充和延伸,是主题鲜明的解读和思考,这篇文章获得了当年度江苏省广播电视报刊新闻与专稿奖一等奖。
二是网络媒体的新闻。获取网络新闻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Email、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有的都市报开辟编读往来的在线QQ聊天窗口,许多新闻线索就是通过这个窗口接入。大部分都市报都有自己的网上投稿信箱,或者提供新闻线索的专用网络通道。随着手机3G、4G的开通,手机上网越来越便利,这种即时通讯工具将会为都市报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闻线索。重视并利用这样的新闻路径,会大有好处。另一种就是各家网站上的讨论版。网上讨论版(又称BBS)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了解民意、疏导民怨、解疑惑释、聚集人气的窗口,但对今天的都市报来说,又是一条重要的新闻路径。很多新闻都从中而来,又向纵深延伸。例如,《镇江广播电视报》,就在当地最具“人气”的“my0511网站·梦溪论坛”开通了对当天重要新闻的网上讨论,并将每条重要新闻在报纸上都做了编号,用于读者在网上发表对此条新闻的看法。
三是媒体联盟。区域性报纸的新闻信息,已经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了,他们需要知道外面更多的信息。于是,强强联手对抗网络传播的都市报联盟诞生。过去都市报要想报道其他城市的新闻,往往是在网络上截取或下载,传播时机显然滞后,还为网络创造了无限的机会。今天,都市报群体开始组建都市报联盟。都市报联盟的最大好处至少有两点,其一就是新闻资源共享。如我们与周边扬州、苏州、南京、无锡等都市报社建立了合作联盟,开通了顺畅的网上交流平台,一些影视资讯互通有无,人有我新。尤其是不定期的异地采访交流活动,让读者觉得“他山之石”新鲜又好看,这样的交流有时都让网络转载成为了“旧闻”;其二就是都市报之间的联动。比如两地曾共同策划过一个成功的案例:扬州轰动一时的“公交美眉”与镇江的网络红人“山东二哥”对话,通过都市报联盟的联动不仅丰富了版面内容,而且在采编环节上节省了各自的人力物力。
三、都市报版面策划四宗“最”
时间是新闻的生命,时机是策划的生命。报道新闻讲究时间,策划版面讲究时机,已成业界的广泛共识。都市报版面策划,讲究的就是一个字:“最”,即做“最新闻”。在全媒体环境下,都市报的策划时机往往围绕“最快、最广、最深、最活”四个方面来进行。
最快,报纸没有最快只有更快。与广电媒体相比,与新媒体相比,都市报无论多么快,也难与后者匹敌。但是,文字的独特魅力和受众的阅读习惯,使得报纸这一媒介一时还难以被替代。那么尽量做到简便快捷,当是都市报做新闻的首选。很多媒体都在自己的版面上打出“最快新闻”、“最新新闻”、“截稿新闻”、“最后新闻”等等,意在告诉读者,这是本报报道的最新内容。而今的都市报大都是早报,那么昨天晚上发生的资讯一定要做多做透。前些年,全国晚报协会将“昨夜新闻”作为所有晚报的固定栏目开展业务竞赛。很多都市报都开辟了“昨夜新闻”专版,有的都市报为了扩大昨夜新闻的量,还和当地的110、120等部门联动,有的开通“110新闻直通车”等等不一而足。现在很多都市报还把新闻发稿的时间精确到秒放在新闻的开头。这些做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读者最快读到本报的新闻内容,读本报最快的新闻。
最广,是报纸的一大优势。都市报除了做足本地的新闻外,还能将跨媒体的新闻、都市报联盟的新闻做足做透。如2009年《镇江广播电视报》改名为《镇江一周》,除保留广播电视节目介绍的功能外,更多的是注重和广播电视联动,将他们媒体的好栏目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嫁接到报纸上。甚至将一些著名的休闲时尚杂志内容搬到报纸上。有的还将名人传记、今古传奇等杂志上的文章中最好看的章节转载到报纸上,并组织专栏文章,将昨天网站上最热的讨论贴搬到报纸上,引发更深的讨论,有的能将某次网络炒作来一次新的揭秘。等等,这些创新都是为了更贴近都市报的定位。
最深,是报纸的另一优势。一些地市的都市报越来越厚,报纸杂志化趋势日益明显,除了广告内容的增加以外,最可读的深度报道也在不断增加。所谓深度,就是让读者所及不只限于新闻的发生发展,而是将新闻背后的事件背景、新闻的延伸阅读、新闻事件的现实意义、新闻发展的深远影响等等,一并和盘托出,让读者享受一份回味无穷的大餐。美国《时代周刊》将“中国工人”的整体形象作为年度人物放在杂志封面,引发了国内诸多媒体的热议。南京《现代快报》就把这一话题用5个整版的篇幅加以报道,其中包括人物采访、事件回放、专家观点等等。类似的深度报道都市报几乎每天都在寻找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内容。没有深度报道的都市报就像一杯白开水寡淡无味,而有了深度报道的报纸才是一杯意味深长的咖啡。
最活,是所有都市报追求的一种境界。除了新闻的鲜活外,新闻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也是大家探寻的方式之一。现在有的都市报,逐渐淡化“本报讯”,转而大量刊登解释性新闻,往往一篇新闻只有导语部分按照新闻的几要素来写,后面就是每三四百字一个小标题的长篇。标题活跃,更是所有都市报追求的目标。一本正经的说教式标题逐渐减少,转而用带有动词的语言带给大家轻松。如南京《现代快报》某日的头版大图片是新来的南京市市长,标题则用大黄色字写到《季哥,常来韶韶》,用大白话甚至地方方言,拉近了市长与读者的距离。不少都市报都开辟网络聊天版块,将网络语言不但用在文内而且用在文章的标题上。网络语言大量地运用到都市报,是今天全媒体趋势下都市报的一大变化。此外,版式的活跃美观,一直是各家都市报不断追求的目标,活跃的版式是夺人眼球的最好方式之一。
总之,全媒体趋势下,都市报版面策划遭遇了挑战,但也出现了很多可操作的新手段。只要做个有心人,都市报的版面就会将全媒体内容一网打尽,从而使都市报更加好看、耐看。□
(作者单位:江苏镇江文广集团)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