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云笼罩下的叙利亚危机

2012-12-29 00:00:00唐继赞
当代世界 2012年7期


  2012年5月下旬以来,自2011年3月中旬爆发的叙利亚危机迅速恶化。正如联合国—阿盟叙利亚问题联合特使安南所说,如果形势得不到扭转,叙利亚可能陷入一场“全面内战”。这个极具重要战略影响的中东国家局势的急剧恶化,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
  屠杀事件助推局势恶化
  联合国特使安南的调解使命实施以来,其六点“和平计划”虽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局部暴力事件仍时有发生,但叙利亚总体局势还是保持了相对克制的状态。4月12日,叙政府和反对派实现了基本停火。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个多月后,叙利亚中部地区和大马士革连续发生大规模杀戮和爆炸事件,从而把叙利亚这潭浑水搅得更加浑浊。
  5月25日夜至26日凌晨,叙利亚中部地区霍姆斯省胡拉镇发生大屠杀,108名无辜平民惨遭杀害,其中49人是不足10岁的儿童和32名女性。10天后的6月6日,哈马省的马兹拉特古拜尔村,又发生灭村惨案,上百名村民被杀害,杀人犯的作案手法与“胡拉惨案”类似。在两次屠杀事件的刺激下,6月8日,首都大马士革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致3名执法人员死亡,多人受伤;10日,位于大马士革城内的总理府遭武装分子迫击炮袭击;11日,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在霍姆斯省部分地区发生激烈交火,双方在交火中使用了重型武装和空中火力。
  “胡拉惨案”发生后,叙利亚反对派和政府互指对方是制造杀戮事件的元凶。叙利亚主要武装反对派“叙利亚自由军”6月4日借机宣布不再接受安南“和平计划”的约束,恢复反政府武装活动。此后,叙利亚各地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团伙交火的事件频繁发生。
  在300名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成员已经部署到位的情况下,叙利亚连续发生屠杀事件,显然是对安南调解使命的巨大打击。人们不禁质疑,叙利亚危机政治解决的希望还存在吗?就连安南特使自己对此也感到忧心忡忡。安南6月7日在第66届联合国大会就叙利亚局势召开的非正式全体会议上警告说,叙利亚危机正在升级,如果形势得不到扭转,这个国家可能陷入“全面内战”。之后,安南又通过其发言人在日内瓦两次发表声明,再次对近期叙利亚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之间冲突升级表示担忧。
  面对叙利亚杀戮事件和暴力事件的频发,国际社会要求各方团结一致,继续支持安南调解使命,抓住叙利亚政治解决的最后机会。安南多次呼吁尽快召开叙利亚问题国际联络小组会议,商讨如何加强实施其“和平计划”。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在6月9日呼吁尽快召开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国际会议,以推动落实安南计划。
  西方军事干预暂无可能
  正在国际社会为叙利亚局势的急转直下而担忧的时候,美国等西方国家却似乎看到了希望。其实,多数西方国家从一开始就不是真心支持安南和平计划,因为和平解决叙利亚问题与它们实现政权更迭的愿望完全是南辕北辙。于是,“胡拉惨案”的消息刚一传出,还未等正在叙利亚执行监督任务的联叙监督团通报信息,西方国家便迫不及待地附和叙反对派的声音,想当然地指责叙政府制造了这起惨案。
  借此,美、英、法、德等西方大国宣布驱逐叙利亚高级外交官,法国新任总统奥朗德则称要考虑对叙利亚进行武力干涉,美国则把叙境内发生的所有暴力事件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叙政府。美国国务卿希拉里6月7日要求巴沙尔总统交权并离开叙利亚。她说:“只要巴沙尔还在,叙利亚就没有和平、稳定和民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登普西等军界高官,也扬言不排除对叙动武的可能性。
  一时间,对叙进行政权更迭的呼声甚嚣尘上。人们不禁担心,西方真的要在叙利亚复制“利比亚模式”了。不过,多数分析认为,西方对叙利亚动武的条件目前尚不成熟,中东再次发生利比亚式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
  首先,从美国方面看,因诸多因素制约,奥巴马暂时并不热衷打这场战争。第一,出于战略东移的考虑。奥巴马当政以来,在中东采取的是收缩和讨好穆斯林的政策。基于此,他先后完成了从伊拉克全面撤军,同时也在做着结束阿富汗战争的准备工作。此外,为讨好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奥巴马还曾大力推动巴以和谈。虽然因以色列不予配合,奥巴马促谈努力屡屡受挫,但在中东国家还是赢得了一定好感。可以想见,力争连任的奥巴马不会改变初衷。第二,纵观美国历史,大选年一般不会对外宣战。因此,至少在2012年11月大选之前,奥巴马不会把美国引入战争深渊。第三,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耗资甚巨,加之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又使美国大伤元气,美国国力明显捉襟见肘。第四,叙利亚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叙利亚国内的军队不仅至今未出现成建制倒戈的现象,而且还得到了真主党和哈马斯等坚定盟友的支持,特别是还有伊朗这个不可忽视的强大后盾。对叙宣战,显然会陷入一场长期的、艰苦的、难以自拔的战争,这显然会严重影响美国战略东移的既定方针。
  美国不想参战的迹象早已多次显露,最近的一次是6月11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说,叙利亚正处于内战边缘,在此情况下外国军事干预会使内战变成一场“代理人战争”。她强调,“我们的目标是阻止暴力,而不是加强叙利亚境内的军事活动。”因此她说,“更好的办法”是经济和政治施压等手段,促使仍在支持巴沙尔的人士放弃对他的支持。从这里也不难看出,美国人的首选,恐怕还是政治施压和经济制裁,以压促变,实现叙利亚政权更迭。
  其次,从北约的角度看,如果没有美国挑头参战,其他北约国家根本无能力对叙动武。一场利比亚战争,已经耗尽了北约的财政和军事资源。有权威机构估算,打叙的经费会是利战的4倍。完全可以想见,尽管“奥朗德们”叫嚷要对叙利亚动武,但都被认为是逞一时口舌之快。真正要动手的时候,恐怕这些穷于应付欧债危机的国家都会往后缩。
  第三,海湾国家和土耳其心有余而力不足。应该说,以沙特和卡塔尔为首的海湾国家,要借此次动荡之机把巴沙尔赶下台的动机十分明显。从教派来说,海湾的逊尼派政权与叙利亚的什叶派政权格格不入;从地区争霸来说,沙特一直担心伊朗坐大。而叙利亚同伊朗铁杆盟友和同属什叶派的紧密关系,总是让沙特耿耿于怀。如果在叙除掉巴沙尔,最好再换上逊尼派当政,那将会大大有利于沙特成为阿拉伯世界和中东地区的盟主。但是,出于阿盟内部的特殊关系,沙特对叙利亚的觊觎并不敢太过张扬。黎巴嫩、伊拉克、阿尔及利亚、苏丹,包括昔日的阿盟盟主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国家,对沙特等海湾国家称霸阿拉伯世界的企图早有微词。而且,海湾国家虽然有充足的石油美元,但人力不足。因此,海湾国家在叙利亚问题上能起的作用,只有暗地里向叙反对派提供资金和武器援助。它们虽有能力承担战争费用,但让它们挑头推翻巴沙尔政权,恐怕困难不小。叙利亚的近邻土耳其,一直视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为其争霸中东的主要障碍。但是,土耳其目前也无力单独对叙开战。
  第四,动武会遭遇中俄和国际社会的坚决反对。如果要对叙发动名正言顺的军事打击,必须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连“叙利亚全国委员会”新任主席阿卜杜勒•巴斯特•西达都表示拒绝不具国际合法性的军事干预。西达6月11日在接受BBC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外部提出对叙利亚局势进行武力干预的声音很多,我们的立场是,反对任何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外部军事干预行动。”可见,如果对叙开战,无法绕过联合国。而要说服中俄在安理会不投反对票,那当然也是不可能的。
  第五,叙利亚尚无统一的强大反对派武装。尚未实现整合的叙利亚反对派,目前仍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理念不一,无法同外部势力里应外合。在外部势力找到可以依靠的反对派之前,西方不会擅自对叙采取军事行动。
  鉴此,从目前情况看,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叙利亚问题上可以做的,除了继续推动叙境内不断升级的乱局,促叙反对派实现整合,确定可以信赖的反政府组织,就只能是继续政治上施压和经济上加大制裁力度,争取以较小的代价赶巴沙尔下台。
  叙利亚危机变数增加
  随着国内局势的不断恶化,安南和平计划面临失败危险,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的前景不容乐观,叙利亚危机变数增加。
  第一,叙利亚现政权处境日益艰难,巴沙尔下台可能性增大。首先,“胡拉惨案”等屠杀事件,把叙政府置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连串惨案的真相,恐怕永远是个无头案,不可能真相大白。姑且不说巴沙尔政府对是否制造了事件难脱干系,就从保护平民的责任而言,政府也难辞其咎。没有能力保护平民的政府,自然应该下台。然而,政府要保护平民,就必须对反政府团伙实行严厉镇压。而这样一来,又会被西方国家和反对派诬为滥杀平民。其次,安南“和平计划”应该是延续巴沙尔政权的最后机会。一旦安南计划失败,叙利亚政治解决的可能性尽失,巴沙尔下台的问题将提上日程。而在叙反对派不断挑衅和西方竭力唱衰的情况下,安南“和平计划”的实现则难上加难。
  第二,反对派将加快整合,不断壮大。因为山头林立和理念不一,叙反对派至今处于分裂状态,从而削弱了它们反政府的整体实力。然而,近来发生的屠杀事件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为它们提供了加快整合的机会和动力。另外,在外界一时无法实施武力干预的情况下,美英等西方国家,以及沙特、卡塔尔和土耳其,正在加大对反对派的资金和武器支持力度。有消息说,美国高层正在讨论向“叙利亚自由军”提供包括地对空导弹在内的重型武器,这批武器将由沙特和卡塔尔两国政府埋单。另据叙反对派高层人士透露,反对派已利用安南“和平计划”的停火间隙,大量充实武器库,目前已获得包括迫击炮、反坦克导弹等重型武器。还有报道说,沙特和塔卡尔出资在利比亚搜罗大批流散民间的武器弹药,目前已经在班加西装箱待运,不久将经土耳其港口运往土叙边境的叙反对派手中。如果这些消息属实,那么今天的叙反对派确已今非昔比。
  第三,巴沙尔政权内部阵线将发生变化。据各方估计,到目前为止,叙政府仍然握有50%以上的民意支持率,政府官员叛逃率不高,军队成建制哗变现象也不多见。但50%的民意支持率能否靠得住?这些民众支持政府,主要是他们不愿意看到国家混乱,还是出于对巴沙尔的热爱?随着国内形势的持续恶化、国际压力的不断增加和反对派的努力攻讦,巴沙尔的内部阵线会不断发生变化,甚至瓦解?一切都需要人们静待观察。6月21日,叙利亚国防部证实,当日叙利亚空军上校哈桑—哈马德驾驶一架米格21战斗机降落在约旦,寻求政治避难。6月25日,据美联社援引土耳其国家通讯社报道称,有33名叙利亚政府士兵叛逃至土耳其,其中包括1名将军和2名上校。如报道属实,这将是对巴沙尔政权的一个沉重打击。
  第四,俄罗斯在巴沙尔下台问题上表态已趋向灵活。截至目前,俄罗斯尚未“变脸”。但是,“胡拉惨案”发生后,俄罗斯面临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明确表示,“如果叙利亚人民就总统巴沙尔下台达成一致,那么俄罗斯对此将表示支持。”这无疑预示着只要叙各派通过对话达成共识,俄罗斯不会反对巴沙尔走人。如果西方大国和反对派保证俄罗斯在叙的经济利益、军事利益和战略利益不受损害,并在叙国内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反对派的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那么俄罗斯立场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很耐人寻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一直强调,中方在叙利亚问题上无意袒护任何一方。叙利亚的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应该由叙利亚人民自主决定。从这个表态看,中国在坚持维护叙利亚主权、反对西方军事干预的坚定立场的前提下,在巴沙尔是否下台的问题上的看法也并非一成不变。
  分析人士认为,叙利亚危机似乎正在朝着有利于反对派的方向发展:安南和平计划虽然还在继续执行,但前景不容乐观,叙利亚危机政治解决前途堪忧;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对峙的真正意义上的内战一时还不会拉开序幕,但大范围的战乱已在叙境内展开,政府军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叙现政权虽然尚可维持,但巴沙尔下台被更多人看来似乎已成定局。
  (作者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