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炎作为一种高发性传播疾病,已经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了解肝炎种类、致病病因、传播途径等,将对我们预防、诊断、治疗肝炎有很大帮助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丁、戊型。据卫生部发布“2012年6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显示,病毒性肝炎发病数12.78万,死亡60人。其中,甲肝发病数2067人;乙肝发病数101592人,死亡50人;丙肝发病数18294人,死亡8人;戊肝发病数2036人;肝炎未分型3811人,死亡2人。
肝炎病毒在人体肝脏内进行复制繁殖,导致肝脏细胞炎症坏死。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纤维化,久而久之导致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最终死亡。
甲肝、戊肝防治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病毒性肝炎(HAV)引起的常见消化道传染性疾病。感染对象以青少年及儿童为主。甲肝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所致常见消化道传染性疾病。既往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戊型肝炎通常无慢性化。
甲肝、戊肝的传播:
1、甲肝及戊肝的传染源分别是甲肝和戊肝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甲肝及戊肝均是经粪-口途径传播。即病人急性期和潜伏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
3、人群对其普遍易感。感染甲肝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甲肝以水型流行最常见,少数为食物型暴发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是流行季节,甲肝主要发生在农村人群及学校及托幼机构聚集性人群、常有家庭聚集性。目前发病主要是15岁以下人群和农村人群多见。
戊肝易形成水型暴发,常在雨后发生流行,发病季节多在雨季。本病主要侵犯青壮年,婴幼儿发病率低,孕妇受感染者病情重病死率较高。
甲肝一般感染后2-6周发病,平均约30天。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泄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并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