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理想已成为当前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大学无精神、大学无操守已经使大学处于危险之地。大学本应成为道德源泉,清水衙门或道德的净化机。社会的道德应该有两个标杆,一个是官员一个是学校,如果这两个标杆都缺失的话,这个社会就岌岌可危。因此强调大学的理想和操守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目前的教育改革有两个缺失:一是缺乏对改革的理想共识。虽然大家都说要改革,但到底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并没有真正达成共识。
第二个困境是缺失动力。改革被现实利益、部门利益、既得利益所绑架。因此我这些年的工作更多在体制外,在基础教育,因为在这些领域还能够做一些事,做一些改变。而且,在社会参与的过程中,关于改革的理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教育改革的动力机制到底是什么?大家都希望有一个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的革命性变革,但是这种改革是不可期待的,不知什么时候能降临。其次,这种疾风暴雨、改天换地的改革一旦到来,往往也是不太可靠的。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没有新的教育理念的践行者,没有无数个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个人,自上而下的整体性制度变革也不见得能够取得预想的效果。
加拿大著名的教育专家迈克·富兰的研究认为,世界各国的许多教育改革都是轰轰烈烈开始,最后无疾而终。因为改革本身就是个不确定的非线性过程。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创新动力还是在于学习型组织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