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企改革议题又热。这其实是上一轮国企改革争论的继续。如博源基金会总干事何迪所言,自2003年以来,出现了两种貌似对立、实际上“异曲同工”的思潮。一种是对于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改革的非议,指责国有资产贱卖与流失,甚至将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都算在国企进行市场化和全球化改革的头上。另外一种倾向,又把国有企业放在国民经济的特殊地位,认为国企是国有经济的基础,是稳定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国企是国家队,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保证;甚至将国企的地位提高到涉及国家安全与执政党地位的高度。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些看法和意见困扰和阻碍了国企的进一步改革。国企改革下一步应该如何走下去?朝哪个方向走?已成为回避不了的,一定要认真面对的问题。这其中既涉及一系列的重大理论与观念的问题,又涉及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及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一系列政策的安排,亟须正本清源,以期凝聚共识。近日博源基金会围绕国企改革路径抉择举办了相关研讨会,本刊择其要者而刊之,以飨读者。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