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已经3年没回家过年,5年没有给奶奶过生日了。不过这种情况距离改变已经在倒计时。
再过一周,奶奶就要从贵州老家过来深圳和自己一起生活了。这几天,单雄忙着寻购一张硬些的床。奶奶睡不惯软床。
因为父母感情不和,单雄从小和奶奶、弟弟一起生活,长大后,照顾奶奶和支持弟弟读书的家庭责任,单雄就揽到自己身上。
为了说服奶奶过来长住,今年7月他把奶奶连哄带骗地接到深圳生活了一个月作为“试验期”。奶奶之前总说深圳消费高,担心开销,不想过来,又说自己老了不中用,万一走丢了怎么办。单雄知道奶奶的心思,其实她是怕过来让自己分心。
当时,单雄接到奶奶后没多久就带她去菜市场,让她了解物价,也带她四周走,让她知道现在的住处离公司、市场、超市都很近,这才打消了她的顾虑。那一个月,单雄基本是一下班就回家,晚上和奶奶吃饭聊天,周末陪她出去逛,7月份弟弟也考到广州读大学,周末有时也过来,祖孙三人又聚在了一起。
那时的生活,就是单雄的理想状态。一个月前,他正式向奶奶发出邀请,然后订了机票。
回归线,向心力 “离开是为了相聚”,就是单雄的想法,他知道自己有一条家庭回归线,只是谁都无法确定这场回归需要耗费多久。为了能早点稳定,把奶奶接到自己身边,单雄在事业上一路摸索,当然是一切尽快,进程注定马不停蹄,从文字记者到赛事摄影,从电视台到广告公司,现在的单雄已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执行总监。
单雄的愿望,一家人相聚,最终在他大学毕业两年后,得以实现。
身边的朋友有觉得他幸运的:有通情达理的奶奶,能这么快有稳定、薪水不错的工作;也有人不解:奶奶时而过来玩就好了,何必常住?每当此时,单雄总会说,“因为奶奶年龄大了,相处时间会一天比一天少”。
其实单雄也不是一开始就意识到这点的。大三在老家电视台实习,做法制频道,每天看到各种凶杀案件,“原来生命就是那么一下就没了”,想到自己的家人和人生苦短。即便如此,工作生活节奏还是没能慢下来。
尽管就在老家读大学,但从大三开始单雄就几乎没回过家,实习时基本都在单位过夜。到了大四,单雄觉得还是得出来闯闯,一方面外面的机会多,另一方面他觉得这样能更快实现照顾奶奶的目标。之后工作的两年,单雄就像迁徙的鸟四处流转。从广州到马来西亚再到深圳,当然,还是很拼。在马来西亚半工半读的那一年,奶奶没有告诉他自己病了大半年,单雄也没有告诉奶奶自己有三个月几乎断粮。
回国后,单雄做赛事摄影,全国各地跑,回到广州就去广告公司兼职,整周地剪片子,经常就睡在工作室里,这种生活状态是不可能接奶奶过来的,要改变。
去年年底,单雄在看电视新闻,越看越觉得发毛,都是在说治安问题,他想着奶奶自己一个人在家,焦虑袭来。让奶奶过来一事又提前了,于是又换成了现在的这份工作,薪水涨高了,工作地点固定了,时机成熟了,可以接奶奶到身边了。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像单雄
Lglb8owC+22Ht0ee8FA6/cwma53b7gjMKUH2VZrZZ9I=这样的年轻人外出就业是主要原因。对于很多离家的人来说,将家人接到身边是解决失陪的一个选择,但许多情况是,长辈很难适应新的环境,或者就算接到身边也一样要忙工作,没有时间陪同。
在这一点上,单雄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奶奶年轻的时候在沿海城市生活过,不算陌生。他都计划好了,以后晚饭都回家吃,还打算隔几周带奶奶去吃日本料理——7月份他带奶奶吃了一次,奶奶觉得很兴奋,因为一些礼仪工序她觉得和自己年轻时在地主家看到的很像。
金钱对单雄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扣掉房租、一些应酬支出、给弟弟的生活费之外还能给奶奶钱,他说自己已经在物质上达到回归线。“这些想要的都达到了还想多赚一点,那我肯定是没有时间的,还叫她过来干什么?”他很清楚自己放弃了什么,就像他之前没空陪家人时,也清楚那是必经的状态。
慢一拍,停下来 39岁的夏月和单雄一样经历过工作忙、没时间陪家人的阶段,不过这个阶段已经在2007年7月通过辞职扭转了过来。夏月说,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解决方法总比问题多”。
辞职以前,夏月在一家外资保险企业做市场,已是中层。尽管辛苦,夏月喜欢自己的工作,总忍不住把工作伙伴变成朋友,还会主动加班,下班了脑袋也还是不停运转。工作中总在沟通,回到家却已经累到不想理家人。她得了“下班沉默症”。
2012年8月,一项对近3000人的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患有同程度的“下班沉默症”,45.5%的人居住在大城市,28.9%的人住在中等城市。
夏月的丈夫在企业做高管,也很忙,但夏月回家常比丈夫还晚。更让丈夫接受不了的是,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夏月有时还要去参加公司培训。不满情绪在积累。
一天晚上,夏月刚从公司回来,累瘫了,实在没有精力做家务,丈夫回来看到家里乱糟糟的,问了一句“有饭么”夏月简短地说,没有,出去吃。丈夫摔门而出,没过多久发来了一条短信:“老婆,其实我的要求很低,只是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夏月明白,其实老公只是想回到家收获一个温馨场景而已。
她想了一下,要改变这种很忙的生活状态,只有一个办法,辞职。2007年春节前,夏月向丈夫提出了辞职回归家庭的想法,丈夫很高兴。但夏月也没能马上停下来,手上有几个项目已经做开了,她想做完了再走。她给自己定了期限:在儿子暑假前一定要辞掉——暑假对于她家来说是最崩溃的时候,没有人带孩子,只能把儿子扔到培训班。
辞职之后的三年,夏月做了全职太太,生活慢了下来,专心照顾家人饮食起居,也把儿子从寄宿改成了走读,成就感转移到“会做各种大菜”上。她还和几个朋友在自家小区办了一个亲子图书馆,想以此号召工作繁忙的父母多花时间陪孩子。
“过去太习惯于用四拍子过生活了,觉得没法慢下来,却没想到如果自己慢一拍,周边的一切也会跟着慢下来的。”说这话时,夏月语调温柔,精神饱满,光听声音,像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
现在,经营图书馆的夏月,仍坚持给家人做早餐,晚上躺在床上,看着丈夫和孩子在一边玩,夏月感受的全是温馨,而不再精神绷紧。“其实我也挺喜欢家庭生活的。”夏月笑了。
家庭团聚已经倒计时的单雄,现在一想着着三人一起吃晚餐的样子,洋溢的满是幸福。
尽管每个人境遇不同,但单雄和夏月至少证明失陪族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家庭回归线总在那里,看你如何跨过。
(应采访对象要求,部分人物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