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2012-12-29 00:00:00
南都周刊 2012年46期


  点题
  在EMBA浑水摸鱼
  主持:沈华清(浙江大学副教授)
  EMBA教育,本来是针对企业管理层的商业能力培养而设,无关对象的财富多寡。用古人的话,就是“授之以渔”,接受训练的对象应该是想成为好“渔夫”的群体,但是富豪则不同,他们已经拥有大量的“鱼”,无食鱼之忧。而娱乐明星因求“娱”不成而转求“渔”之本领,也无不好。然而,明星求“娱”本为求“鱼”,有如此多富豪,与其自身捕鱼,不如直接求“鱼”,何苦自己费神费力呢?!一边是拥有“鱼”的富豪,另一边是求“鱼”心切且有资有色的美女,求“鱼”求“娱”,两厢情愿,皆大欢喜。商学院就成了交换“鱼(娱)”的场合,而非求“渔”之场所。学费已然成为了介绍费和场租费,学习场所变成了求欢场所,变得不伦不类,名不正言不顺。
  当下中国,模式引进和功能异化一直并存于这几十年的西学过程中,正因为没有底线的学术操守和制度,各种学历腐败遍地皆是,各类院校依附于权、利的苟合,而非修炼自身学术功夫,无异于二流明星对于“名利”的追逐。早有耳闻, EMBA已经被异化为一种交朋结友的人脉渠道,从企业家的商业本质来看,也无不可,但“人脉渠道”应该不是商学院的卖点,而是附加功能。但是,对于“讲关系”的中国来说,如果只重“关系”,而不重商业创新,商学院的功能退化、异化,学术操守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无论新闻真假,舆论的影响已然形成,但愿这些炒作的始作俑者不是商学院自身,否则,这种“娱乐化”倾向的炒作将摧毁商学院学术严谨的院派精神,进一步坐实百姓心中商学院的“商场”本质,倒下的是商学院在人们心中该有的“创新务实”学术理想神位牌,连带的大学也又一次成为殃及之“鱼”。
  来信
  我不是要强调新权威主义
  《南都周刊》编辑部:
  你们好,说起来,我也是贵刊多年来的忠实读者了,贵刊今年第37期(9月24日)刊出对我的专访,标题为《新权威主义的孤独代言人》,我认为这个标题不太合适。首先,我的谈话主题并不是要强调新权威主义,而是强调现阶段要通过大力发展与培育公民社会,为走向未来中国的宪政民主创造条件,也就是说,中国应该通过改革,逐渐走出新权威主义阶段。其次,主张渐进、温和、务实与中道,应该是当下多数国人的意愿,我强调中道理性,绝无孤独之感,使用这样的标题,主张理性渐进,似乎反到成了不合时宜的“孤家寡人”了,虽然编辑与记者显然没有这样的意思,但在实际上,却会在无意中引起读者的误解与不必要的联想。事实上,腾讯网与其他一些网站在转载贵刊此文时,就把标题改了,改成《为什么左右激进主义都是祸害》,我觉得改得不错,很切中要害。
  我要再次强调的是,新权威主义体制,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前期阶段,有其不可取代的特殊历史贡献,但新权威主义毕竟只是一种过渡体制。它有优劣之分,通俗地说,好的新权威主义,就是致力于走向宪政民主的新权威主义;坏的新权威主义,就是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垄断自肥,缺乏民主想象力,并最终引发革命灾难的新权威主义。我在这里再把我的意思强调一下。
  顺致编安
  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