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2012-12-29 00:00:00陈琳
成才之路 2012年7期


   近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许多职业学校推广了多媒体教学,教学设备日益完善。多媒体技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改变了我们以前一本书、一根粉笔和几张范图的教学过程。它容量大,声、像、文、图可相融贯通,操作方便。但在教学中,不能把要写的板书,要提问的问题,要讲解的图片事先刻录在课件上,以图一劳永逸。虽然一会儿插入视频图像资料,展示动画特效,一会儿播放优美音乐,创设艺术氛围,看似光电声色、应有尽有,其实是为手段而手段,反倒叫学生们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在这些过于花哨的堆砌背后,教师往往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一个不变的课件并不适合不同班级同样使用,因为学生特点、教学情景是不同的,所以教学活动不能成了为多媒体的存在而存在。更有甚者,用事先做好的甚至是不知从哪里下载的多媒体课件来替代教师本位,一堂课上,教师可以不发一言,不写一字,不画一笔,教师应有的指导示范作用完全丧失,这哪里还是教师在上课?这种教法忽视学生实际情况,学生缺乏参与、思考,当然达不到好的效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其实是个时髦的误区。所以,我们要尽快扭转这种理念上的偏差,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来从事美术欣赏教学。
   首先,我们要认清多媒体课件的自身性质。运用多媒体课件是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它可以更好地表现美术欣赏的教学内容,而不只是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美术欣赏教学过程趣味性的方法。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何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怎么用多媒体课件,是根据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需求来决定的,而不是将多媒体课件作为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的表现形式。
   例如,我在《格尔尼卡》这幅作品的欣赏教学过程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战争的场景,先播放视频《沉重的南京》。这是我根据《南京大屠杀》这部纪实电影编辑的短片:我选取了纪实片中的空袭镜头,那如雨点般呼啸而下的炸弹,凄厉的防空警报;在火海中的断壁残垣和仓皇奔逃的人们,痛苦的呼号哭泣的伤者;惊魂未定、抱头痛哭的妇女和儿童,横七竖八、残缺不全的尸体;满目狼藉的城市。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面,给同学们以强烈的震撼。“就在同一时期,西班牙一个小镇也和我们南京人民一样遭受同样的灾难,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然后引出教学内容《格尔尼卡》,接下来引导学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