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创设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思考

2012-12-29 00:00:00南灏
成才之路 2012年7期


   摘 要: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情境创设是为了把学生引入课程学习的前奏,好的教学情景是好的课程的开始。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采取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教学情景;特征;设计
  
   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良好的环境,这种人为设计的教学环境,我们称之为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景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情境创设是为了把学生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前奏,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预先埋下的伏笔,如果教学情境设计好了就自然而然地会把学生带入课堂中,所以好的教学情境是好的课程的开始。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的特征
   (1)教学情景的创设要具有针对性。作为教学情境的材料或问题等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2)教学情景的创设要具有生活性。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紧相连,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要多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景。
   (3)教学情景的创设要具有形象性。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要新颖有趣,产生真切感,并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
   (4)教学情景的创设要具有学科性。数学是具有较强严密性和逻辑性的学科,所以要利用数学的这种特征来创设情境,利用学科自身的特点,以有利于学生学习。
   (5)教学情景的创设要具有问题性。问题是探究的方向与动力,所以创设的教学情景要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
   二、教学情景的设计方式
   (1)复习式情境。知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进行新旧对比,得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然后根据“相似”的定义,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游戏活动情境。游戏符合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数学思维游戏能培养学生直接兴趣,即对游戏本身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即一种对数学经久不衰的兴趣。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使他们养成对数学的钻劲和韧劲。所以,将一些数学问题改造为有趣的游戏,能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先让第四排学生戴白帽子当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轴,第四列学生戴红帽子当成纵轴,将每一位学生看成平面内的点,从而在教室里构成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每位同学都能说出自己的坐标。同学们一下子兴趣盎然,感觉到了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使他们获得了有效的学习数学途径。
   (3)数学故事情境。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许许多多值得赞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数学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节时,可以向学生讲这样一则故事:如果在宇宙除了人类还有其他文明,人类应如何同他们交流呢?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勾股定理最能代表人类的文明。如果宇宙中还有其他文明的话,接受到这个信息,就会向人类发出回应。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肯定会急切地想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从而为学习新课做好了铺垫。
   (4)知识铺垫情境。以处于学生认知结构范围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作为铺垫,这种情境可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有效的启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情景,常用于新知识的引入中。例如:在“平方根”一节内容中,教师可以先提问:“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可否求它们的边长呢?比如9平方米、3平方米、a平方米。”前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同学们会轻而易举地答出来,但后两个却不知道从何着手做了。此时,教师点出课题,指出要知道如何计算,就必须进行新的探究,学习本节的内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数学实验操作情境。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或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演示,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的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纸上画出你所喜欢的图案,有的学生画的是三角形,有的学生画的是蝴蝶……再用剪刀剪下来,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来体验轴对称。这样,同学们在理解概念时,不再是一片茫然,而是现实的,无疑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6)数学建模情境。在教学时,可以精心创设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式的情境,然后通过分析探究,对问题作出解答,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相似图形”一节时,出示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两幅中国地图间有什么关系?形状又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学生则很容易认识到相似的特点。
   总之,为了使数学课上得既生动又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教学情境不但设置在引入环节中,而且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使学生爱学和乐学,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参考文献:
  [1]陈明华.数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