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剧情和场面上看,《憨豆特工2》就是《憨豆特工》的升级版,颇有点007的意思——事实上,罗温•艾金森在《憨豆特工》系列中塑造的这位英国特工——强尼•英格利施正是007的恶搞版,从人物来看,强尼•英格利施跟“憨豆先生”没有半点关系,但由于“憨豆”形象的深入人心,华语世界将此片译为“憨豆特工”,也算符合情理。
大银幕对特工形象的喜爱,几乎贯穿了整个世界电影史,一来是因为职业特工的神秘性及随之而来的浪漫主义色彩;二来,特工乃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带有其他职业所没有的象征性和威压感,正说,是风流帅哥詹姆斯•邦德的银幕传奇;如果戏说,那就是《憨豆特工》的天下了。
为什么要戏说特工?首先是来自民间讽刺的幽默感。苏联文艺理论巨擘巴赫金在分析拉伯雷的《巨人传》时曾指出,(中世纪以降的)民间文化中,贩夫走卒们常常营造一种狂欢节式的文化气氛,用来揶揄、嘲笑、颠覆各种官方的价值秩序和语言体系,对于权力代言人(特工)的捉弄,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再者,自二战之后,世界历史进入所
谓的“后现代”阶段,解构大潮汹涌澎湃,把代权力行事的神秘特工“解构”成人见人笑的小丑,也切中受众们的接受心理。
就各种喜剧手法而言,对权力的讽刺永远是影响力最大的一种,也易于塑造出彪炳电影史册的经典人物(想想《大独裁者》)。艾金森早就是享誉世界的谐星,凭“憨豆”形象独步天下,为何要煞费苦心再粉墨登场一个强尼•英格利施,恐怕也有这种考虑。对英国电影人来说,007堪称他们的银幕坐标之一(当然好莱坞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英式幽默向来长于自己人捉弄自己人,拿自己的标志性人物开涮,007当然不能豁免。不过,恶搞007最成功的旧作,还得数好莱坞喜剧大师梅尔•布鲁克斯主创的电视剧集《糊涂侦探》,此剧在1960年代风靡荧屏,对007系列的许多细节都做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改写(譬如那些高科技间谍用具),直到四十多年后,《糊涂侦探》还在被不断改编、重拍,其生命力和吸金能力,完全不亚于007系列。
在华语世界中,香港新艺城戏仿007的《最佳拍档》系列,成为整个1980年代最受欢迎的喜剧电影品牌之一;1990年后,喜剧天王周星驰接连推出《国产凌凌漆》和《大内密探零零发》,一部现代、一部古装,都是恶搞007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国产凌凌漆》,不仅对詹姆斯•邦德进行了从头到脚的全方位解构,还饱蘸着回归在即港人对大陆权力体系的想象,可谓妙趣横生。
由此来看,《憨豆特工》的创意并不新鲜,罗温•艾金森无非按照套路而已,不过,英式的讽刺大闸一旦打开,难免有些无所顾忌。在第一集中,反派还只是个妄想攫取英国王位的法国坏蛋;到了《憨豆特工2》,反派已经卧底在军情处内部,更要命的是,强尼•英格利施对女王也失却了恭敬,居然将女王的脖颈夹在自己腋下,操起金属餐盘对着女王的头顶一顿胖揍,下手之狠,无疑令整个英联邦的元首颜面尽失——当然,讽刺女王跟讽刺007其实都是讽刺权力的具体表现,《憨豆特工2》的喜剧路数并未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憨豆特工2》把国际政治纳入了恶搞范围,也使影片带有了更多的东方色彩(该片多处在香港取景)。特工们的终极任务,居然是阻止刺杀中国总理的阴谋——片中饰演中国总理的是一位亚裔演员,可惜连国语都说不利落,而此片的香港译名,也是令国人会心一笑的《救国大业》。
遗憾的是,艾金森在片中似乎找不回黄金时期的状态了,其表演重复甚多,笑料包袱不够尽兴,不知是不是还没完全走出抑郁症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