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了,不要说大中学生,甚至就连牙牙学语的孩童都有手机了。手机既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妨碍了我们的成长。应该怎样看待和对待这种现象呢?读下面数文,定能获益匪浅。
最近认识了一批学车的朋友,我们互留电话号码。当我想保存它们时,发现电话簿已经满了。
早在前些时候,我就整理了电话簿。那些换了号码的,那些临时存入的,那些觉得以后不会再联系的,还有那些无关痛痒的人的电话,已被我清理掉了。目前电话簿里存留的号码,对我来说都是有用的。
由于是按音序排列,我用“阿阿黄”才让老公占据了电话薄的第一把交椅,接下来是通往老家的公交车司机电话,我用“阿公交”称呼他。
这个公交车司机的电话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只有他才能及时地把我带到父母身边。
通往老家的乡村公交车发车不按点,且一天只有三趟,每次回老家,我总得提前预约。平时我不太喜欢打电话,但是父亲有病那阵子,我的电话记录上,打得较多的是这个公交车司机的电话。
母亲因病去世,父亲骨折最近又去世,这些年里,家成了我最忧伤的挂念。可现在,公交车司机的电话还在重要位置存放着,我已快三个月没动过它了。
我觉得这个号码现在对我来说已毫无用处了,就先删去它吧。
不知怎的,当删完号码,我却泪流满面,接着,忍不住痛哭失声。此时,我感觉删去的不是一个电话号码,而是删去了一个孩子对亲人的无限依恋。
昨天晚上,我梦见母亲在看电视,看着看着就打呼噜了。和以前一样,我把她晃醒,她又重复经常说的话:“我又瞌睡了吗?我没睡呀!”下水道堵塞了,是父亲往里面扔了烟头,他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站在一边,说:“没有想到烟头还能堵塞下水道。”又让我想起了他在我家打碎碗时的样子。
父母有病时,有时我会批评他们固执,有时我会埋怨他们唠叨。可是一离开他们的视线,我心中又会有莫名的担心,所以,我总自觉不自觉地往家跑。我甚至还向非常消瘦的父亲承诺,我要学扎针,一放暑假我就回家给他打营养针。可是,他没等到我放假。
回家的路依然通达,我却踯躅不前,是因为路那边已经不再有人急切地盼我回家。删去了“阿公交”的电话,也删去了我最后的牵挂。那一刻,我刻骨铭心地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我还有家;父母不在,我彻底没了家。
——摘自《银川晚报》
赏析
这是一篇情感非常真挚的美文。作者非常巧妙地抓住了一个生活细节——删除一个电话号码,从而切入全篇。这个电话号码是公交司机的,“只有他才能及时地把我带到父母身边”,可以说,这个电话号码是连着父母的,难怪作者说“删个电话没了家”。父母在,儿女就有归宿;父母不在了,“家”就没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给人们留下的是永远的刻骨铭心的遗憾和伤痛。
通信时代,无论是初次相见还是老友重逢,常常是彼此交换名片,或是用手机记下对方的电话号码。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住在别人手机里的朋友。又因某些意外,变成了别人手机里匆匆来去的过客,这种快餐式的友谊,常常短暂得无法深交。
你有多少住在手机里的朋友?
初次相识的喜悦,让你觉得似乎找到了知音。于是,对于投缘的人,开始了较频繁的交往。渐渐地,初识的喜悦褪尽,接下来就是仅仅保持着联系,平淡到偶尔在节假日发短信互致问候。偶尔有一天,你发出的短信石沉大海,你的心也凉了下去。几次没有回音后,你也许会删掉那一个偶然在人海中拾来的电话号码,把那个偶尔认识的人完全淡忘。这个曾经的朋友,便像人海中的一朵浪花,偶尔调皮地与你相遇,然后被你记忆的余光蒸发。你还会与新的人相识、相交,交换手机号、名片,你还会不断地让新朋友住进你的手机。
最怕的是突然有一天,你的手机不见了,号码簿上的朋友们似乎一下子全部消失了,你的心也空掉了一块,尤其是那些亲朋好友或老同学的号码不见了,就像不见了珍贵的首饰,令人难过,但还能通过其他方式寻回,而那些浪花般有缘邂逅过的朋友,因一次偶然不见了他们的号码,这一生,也许你永远不会再与他们相遇,虽然心里也会觉得可惜,但就像每天梳头掉几根头发一样,并不太在意。可是,某一天,你的手机上会收到一些陌生的节日问候短信,你会不好意思问对方是谁,只是回复一条祝福的短信过去。几回这样的“匿名”信息后,这个也许曾经熟悉的陌生号码,就不会再来短信。这时,你会遗憾,但不会难过,因为这是一种流水一般的友谊。落花无情,还有花开的。
最让你受不了的是,某天想起曾经有一阵子还相交频繁的友人,于是满怀热情地打电话过去,他居然在电话中来一句:“喂,你是谁?”你的热情骤降到零点,根本没有心思再说什么,神伤地挂掉电话。也许对方早已把你的电话号码删掉了,也许,对方也是因为手机被盗或者是换号等原因丢失了你的号码,反正,你不再是住在他手机里的朋友,当然,你们永远不会再成为朋友了。
有时你不甘心,会发条短信,告诉对方你是谁,对方会解释,因换新手机了,还没来得及把你的号码复制过来,没听出你的声音,对不起。这些理由,也会让你的热情打折扣,毕竟是萍水相逢啊。世态炎凉,谁又能记得谁,你不过是曾经暂住在他手机里的朋友,确切地说,是手机里的过客,也等于他生活中的过客。心理上的疏远,被忙碌的生活再打一次折,这份友谊就算彻底出局了。
我们的社交圈子在扩大,交往常常目的明确,点个头的熟人渐渐多了,交心的友人却渐渐少了,是人们的情感出了问题,还是发达的通信惹的祸?我们的友情像快餐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抱怨知音难觅,却没有想一想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和心情去经营友情。我决定把自己手机里居住的朋友再迁移到纸质笔记本中,备一份。能被人备份号码,友谊也就被备份了,如果对方也会像你一样,把你的电话号码备一份,你们的友情就会在浪潮汹涌过后,成为留在岸上的最值得珍藏的贝壳。而你我,不再只是住在对方手机里的朋友,而是住在对方的生活里,甚至生命里。
——摘自《广州日报》
赏析
作者真是个有心人,一个小小的电话号码,竟然被他琢磨出一篇文章。此文不但真实可信,而且感情真切,句句在理,字字真诚。文章起笔于通讯发达的时代,人们的交往联络的必然。要交往要联络当然需要电话号码,因此在手机里存储着许多人的号码,亲朋好友的自不必说,最有趣的是那些一面之缘的人的号码。再论及一旦丢了手机的各种情形,真是诙谐有趣,见情见意。
“妈妈,请您抬起头来,看看我。”
老二方德说这话时,我们一家子正坐在冰岛的一家餐馆里,我一面吃着烧烤鱼串,一面用手机为远方的朋友发送“鲸鱼戏浪”的照片。
“妈妈,请您抬起头来,看看我。”
当方德的声音再次响起时,我飞快地扫了他一眼,漫不经心地问:“怎么了?”话一说完,又继续发照片。
“妈妈,抬头,看着我的眼睛!”
这一回,他略微懊恼的声音里有着不容漠视的坚持。
我终于抬头了,看他的眼睛。他语调坚定地说:
“妈妈,请您放下手机。”
我依言把手机搁在桌面上,可是,目光还恋恋地与它纠缠不清。
“妈妈,我们一起到冰岛旅行的这段日子,请您想想,有多少时间您和我们好好谈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