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很重要

2012-12-29 00:00:00意达
大众健康 2012年9期


  现在,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被塞得满满当当的,不是被别的人或者事儿追着跑,就是自己找到各种事儿去处理和应对。
  白天,上学上班;晚上,上网看电视;工作日学习日,一堆任务等着你;节假日,一堆朋友等着你。我们习惯了和各种各样的人以及各种各样的事情在一起。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回到家就把电视开着;很多人手捧着手机,随时随刻都在刷微博;我们临睡前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关掉充满了海量信息的网络……
  于是,一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地方,享受一个空间,没有人任何人任何事来打扰,专属于自己的时间段变得很少,甚至我们开始不习惯和自己独处。
  独处,很重要。它是我们和自己沟通、互动的一个重要渠道。当脱离了外界的纷纷扰扰时,你的意识经过各种事各种人,最终落到了自己身上,和自己四目相对。
  小A,睡前都会情绪低落一番,她发现白天雷厉风行、独立坚强的自己,到了深夜就变得忧郁和哀伤。躺在床上,今天是被前男友甩了的伤痛涌上来;昨天是伤感自己在这座大城市拼搏了那么久,还没有一点安全感;前天是因为爸爸生病了,自己不能在身边照顾而感到愧疚……每次她都是在悲凉中入睡,但第二天醒来之后,昨夜的哀伤全然消失,她又变成了那个无敌的小A。
  独处,会翻起我们的被压抑的感受,睡前的小A正是和自己四目相对的时刻,内心深处涌动起来,被忽视的情绪纷纷冒出头,提醒小A要关注。
  小B,最怕一个人呆着,尤其是放长假时,朋友们各自有事,他就极度无所事事,空虚的感觉就像一座大山压着他。他热衷于集体活动,每个晚上都活跃在各种活动中,唱K、逛街、打篮球、打牌……实在没有外出的活动,也在网上组队打魔兽。他常开玩笑说自己离不开群众,群众也离不开自己。
  独处,考验我们和自己相处的能力。不能和自己一起呆着的小B,侵袭他的正是无聊感,他的快乐和充实都来源外部和他人,他难以“自产自销”,只能外部引进。
  小C,有写日记的习惯。尤其是换了新工作,新环境中的挑战超出了自己的预想,于是每个夜晚他都把自己的感触和心得记录下来。在那盏小小的台灯下,那些在脑海里翻腾的感受变成了一行行文字的时候,他的心里就有一种踏实的感觉。第二天再面对工作的时候,有些内容已经被梳理清楚,他处理起来也更有方向了。
  独处,让我们拥有对内整合的能力。浅层次的感触、经验和心得被深化和提炼,上升为指引自我前进的思想。
  小D,所处的行业节奏非常快。处理不完的case,接不完的电话,收不完的邮件,接待不完的客户……她长年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每天停不下来也找不到自己。她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一次性的消耗品,不断在付出,却没有任何补给和滋养。
  小D需要自己的独处时光,因为她需要把本身属于自己的时间分出一部分给到自己,放空自己,积蓄能量。
  和他们一样,我们习惯了把能量投注在外界,通过波动的、不可控的人和事来获取肯定和回报。但我们也知道,外界并不可靠,更不可控。最能源源不断给予力量的正是我们自己,聚焦在内,我最可靠。当我们关注自己越多,我们更容易和自己相处;当我们和自己相处得越和谐,我们就更具备力量。这是正向的循环。
  如何训练独处的能力?简单地说,可以三步走。
  第一步:你要有时间给到自己,一天24小时,至少有半小时,你可以和自己四目相对,心灵相通。
  第二步:当拥有了独处的时间之后,也许我们会发现这半小时真难熬,不一会儿就打开QQ找人聊天去了,或者忍不住点开论坛看八卦了,再或者就去看看好友的微博都说了什么?你被牵走了。不要着急,有一些事情是很适合独处的时候做的,例如读书、写日记、听音乐……它会人为地把你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至少可以作为宣泄和放松。
  第三步:冥想。这是独处的最高形态了,伟大的乔布斯最爱这一招。冥想就是一种深度的宁静状态,放松身体,专注于呼吸,让自己什么也不想,让大脑彻底地放松下来,休息休息。
  独处,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人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和自己能愉悦地在一起,为自己做心理按摩,为自己出主意,为自己打气……正如叔本华所说:“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和感觉宁静——这是在这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觅到。”独处,是通往自由和幸福的一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