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世外桃源”
炎热的仲夏午后,我们的车行进在仿若游丝一般的214国道,崇山峻岭中与它并行的是气势磅礴的金沙江——长江在云南境内的名字。从GPS地图上,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羊肠小道。德国巴登一符腾堡州德中友协代表团一行刚刚领略了柔美的大理和浪漫的丽江,正向着心中的神秘圣境探寻,这也是此次旅途的高潮——确实很高,海拔3200多米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县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迪庆在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处,总人口约40万,其中藏族占32%。“迪庆”的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它的首府正是世人寻觅已久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代表团的朋友们大多读过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因此尽管初到高原身体有诸多不适,但对书中的人间天堂——香格里拉的热情却丝毫不减。《消失的地平线》为英文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它不仅描摹出“香格里拉”祥和、宁静、永恒的外貌,更提倡“适度”的哲学思想,同时赋予“香格里拉”些许现实寄托,“香格里拉”更像一条为即将到来的人类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打造的精神诺亚方舟。
在高原清澈的蓝天下,迪庆州外事局的旺东大哥为代表团每位成员献上洁白的哈达——这是藏族人对贵宾的高规格欢迎仪式。旺东大哥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藏民,豪爽、谦和、真诚,处处为人着想。我们的身体对3200米高海拔的不良反应被旺东大哥温暖、敦厚的笑容延迟了。
虽然希尔顿书中的情节俱是虚构,但香格里拉却拥有着他书中描绘过的一切细节:逶迤雪山、苍翠峡谷、金碧辉煌充满神秘的寺庙、明珠般的湖泊、静谧的草原和繁星似的牦牛、高大洁白的藏式房屋、淳朴的康巴人……大家就是怀着这样神秘的憧憬开始了探寻之旅。
“中国是这样?还是那样?”
从县城去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的路上,大家看到很多康巴人(藏人的一支)高大、洁白的藏式房屋。德国朋友们都好奇地问:“藏民家里面是什么样子呢?”。旺东大哥热情地邀请代表团到一家普通藏民家中做客。我们的车一直颠簸到山脚才停下来,一座漂亮的藏式房屋展现在我们眼前,女主人身着民族服装带着孩子们一起出门迎接。德国朋友对女主人亲自下厨做的藏式糕点赞不绝口,在浓浓的酥油茶香气中,大家一起参观藏民的房屋并与女主人愉快交谈。女主人介绍说,她家里饲养了40多头牦牛,现在是夏天,牦牛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上,她家还种土豆,有时也去挖虫草,靠这些收入和政府的低息贷款建起了这座新房子。德国朋友看到可爱的藏族孩子问,孩子们在学校能学藏语吗?女主人说,我们这里有藏文学校,孩子们都有藏语课,平常家人在一起也都说藏语,现在学校里还教英语课。代表团的朋友们在藏民家里度过了愉快的晚上,藏民的朴实和热情让大家似乎回到了家中。
松赞林寺被称为滇西北藏区的明珠,通往这里的路叫“尼旺路”,意思为“进香去”。松赞林寺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以北5公里处,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庄严、肃穆的庞大建筑群依山而立,其外观布局酷似布达拉宫,所以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称。松赞林寺是清朝康熙皇帝和五世达赖所敕建的藏区十三林之一,在清朝雍正时期又被赐名“归化寺”。
“原来不只西藏才有藏族寺庙啊!”
“我们在德国媒体上不是常看到中国政府禁止藏民信奉自己的宗教吗?”
“寺院对面是天葬台吗?不是政府不允许天葬么?”
德国朋友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松赞林寺的藏族小伙导游和旺东大哥一一作出解答:
“香格里拉是中国著名的国际古商路——茶马古道——的发祥地,也是进行茶马交易的藏族聚居地和藏汉文化交流互相学习的地方。松赞林寺是格鲁派藏传佛教的大寺之一,不止云南,北京的雍和宫也是格鲁派重要的寺院。”
“藏族有水葬、土葬、火葬、天葬和塔葬五种丧葬方式,天葬是其中高级别的一项。并不是任何人可以天葬,而要看其生前修行的结果,唯有‘大德’的人才被允许进行天葬,天葬师具备高超的医学、解剖学知识,而且是否能够举行天葬也和季节等自然因素有关。”
“至于政府究竟是否允许藏族人信教,我不用说,大家闻闻这个寺院的香火味儿就可以自己做出判断了!”
德国朋友们会心一笑,半天的实地参观比任何报纸上的口诛笔伐或新闻上的剪辑画面都来的真实,百闻不如一见,唯有一见方知实情。
“幽谷历险”
德国几乎没有少数民族,所以代表团的朋友对于中国的多民族文化很感兴趣。旅途中还有一个插曲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来自少数民族的友爱。一天傍晚,我们的车正行进在山峦中,突然“嘭”的一声车胎爆了。此刻我们的车正在距香格里拉县城150多公里的地方,离最近的一个乡镇也要50多公里。司机开着爆胎的车艰难行进了几百米后抵达了一个彝族村寨。村里的几个小伙子看到我们的窘况二话没说就去找撬棍帮我们换胎。由于车胎上得太结实了,三四个小伙子忙了半天都没撬动。眼看天就快黑了,彝族小伙子们仍然没有放弃,一边到村里去找合适的工具一边爬到车下继续修理。村口小卖部的大姐也为我们大家搬来了小凳子供我们休息。最后凭着彝族同胞的坚持和努力,车胎终于换好了,在场的所有德国朋友都为小伙子们鼓起掌来。好几位代表团成员都把这次“山谷历险”详尽地写在日记中,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与团结让他们感动。
在香格里拉的最后一晚,大家又来到独克宗古城。独克宗在藏语中意为“月光之城”。当夜幕降临,曲折石板路两侧的商铺陆续打烊,只剩下藏式餐厅中传出悠扬的歌声。莱纳—多尔特先生饶有兴趣的漫步在古城中。这位被他的中国朋友戏称“卡尔·马克思再世”的“中国通”已是第60次访华了,但香格里拉的美却让他不住的感叹:“我真想永远生活在这里!”
几天的云南之旅结束了。代表团成员的行囊中带着好奇和疑惑抵达这里,几天之后行囊中装满了兴奋和感动。书中的“香格里拉”只是幻境,人间的香格里拉不断向人展现绵长的历史、天堂般的美景和淳朴热情的人们。香格里拉是中国的另一张脸庞,虽然没有国际化大都市的艳丽,却诠释出中国人诚实、勤奋的性格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和平安宁的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