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广西先进制造业

2012-12-29 00:00:00全胜跃廖美红
北方经济 2012年14期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背景下,国内外产业调整与技术转移为广西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积极推进广西先进制造业发展,对于实现广西“十二五”规划,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明确了广西先进制造业门类,以打造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广西先进制造业。
  【关键词】广西 先进制造业 中国-东盟 打造
  
  一 广西先进制造业门类界定
  制造业是指第二产业中除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以外的所有行业(GB/T 4754—2002)。通过制造业的部门分类定量分析可以界定出广西先进制造业。
  表1 广西规模以上制造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列表
  序号行业工业增加值率
  (%)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
  (元)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
  1农副食品加工业30.211.712.7245921
  2食品制造业30.910.711.7113794
  3饮料制造业37.115.718.7218563
  4烟草制品业75.49.922.32705802
  5纺织业28.64.64.768293
  6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9.915.417.782583
  7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8.86.56.666298
  8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32.26.87.0114474
  9家具制造业32.55.45.3118410
  10造纸及纸制品业29.35.65.7119071
  11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37.217.218.9171886
  12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30.98.89.748970
  1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2.5-1.5-1.42639055
  1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8.98.58.8162310
  15医药制造业40.515.717.9181873
  16化学纤维制造业45.2-3.0-3.071131
  17橡胶制品业34.812.612.7129407
  18塑料制品业29.28.89.5117822
  1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5.311.712.9139608
  2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8.33.73.7389944
  2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06.66.4344670
  22金属制品业31.19.710.3150769
  23通用设备制造业35.57.57.8199867
  24专用设备制造业28.010.711.6212161
  2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4.66.87.2251066
  2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9.510.410.9215896
  2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8.514.115.5100408
  2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5.117.819.8149706
  29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34.28.28.963889
  30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49.412.117.2504802
  数据来源: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11)》数据整理
  根据数据的易获取性。选用《广西统计年鉴(2011)》规模以上制造业各行业相关经济指标中的工业增加值率(%)、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元)、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等指标来界定广西先进制造业部门门类,这几类指标分别反映经济效益、收益、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方面的大小。收集相关资料见表1。
  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用函数化处理方法来消除指标量纲的影响。不论是正指标还是逆指标,利用同一公式均可得到合理的分值。
  采用式(1)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rij= (1)
  式(1)中,rij为第i个行业部门的第j个经济效益指标的规范化值,xjmax、xjmin分别为所有行业部门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根据式(1)对表1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可得规范化矩阵式(2):
  R=(rij)n×m= (2)
  为了消除各指标量纲不同的影响,用各指标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各项指标取值的差异程度。采用变异系数法来确定各指标权数。
  各指标的变异系数用式(3)来表示
  Vi= (i=1,2,3,…,n) (3)
  式中,σi是第i项指标的标准差, 是第i项指标的均值;
  各指标的权重如式(4):
  Wi= (i=1,2,3…n) (4)
  依据式3、式4,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是:工业增加值率的权重为0.08,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的权重为0.16,成本费用利润率的权重为0.18,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权重为0.58。
  先进制造业部门综合指数得分计算如公式(5):
  Zi= (5)
  
  * 本文系广西教育厅课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背景下的广西先进制造业发展研究”(编号201106LX843)阶段性成果
  
  根据式(1)~(5),计算出广西先进制造业部门综合指数得分(见表2)。
  表2 广西先进制造业行业综合指数得分
  排名行 业得分
  1烟草制品业0.9390
  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6015
  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0.3981
  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3611
  5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0.3578
  6饮料制造业0.3544
  7医药制造业0.3461
  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0.3042
  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2810
  10农副食品加工业0.2765
  11橡胶制品业0.2654
  1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2629
  13专用设备制造业0.2502
  1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2457
  15食品制造业0.2338
  16金属制品业0.2245
  1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22
  18通用设备制造业0.2078
  1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2042
  20塑料制品业0.2019
  2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1921
  22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0.1913
  23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0.1892
  2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1796
  25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0.1727
  26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0.1519
  27家具制造业0.1510
  28造纸及纸制品业0.1508
  29纺织业0.1233
  30化学纤维制造业0.0373
  由表2可知,烟草制品业排在首位。国家对烟草制品业实行专卖制度,吸烟有害健康,对烟草进行控制是主流。因此,广西大力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门类不应包括烟草制品业。另外,通过表2还可以看出,广西承接珠三角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产业转移后,这三个门类得分也靠前。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饮料制造业,这些产业技术水平不高,因此不将这三类行业列入先进制造业门类中。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技术水平不高,不列入先进制造业。综合考虑,广西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行业包以下行业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二 打造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广西先进制造业
  1.积极承接珠三角转移的制造业,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成为广西先进制造业
  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地区、各领域都应引进并采用高精尖的技术,跳过传统工业化和传统技术阶段来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是不现实的。由于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一体性,任何经济增长都离不开一定的技术。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技术结构的合理化是一致的。产业结构发展沿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珠三角的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更有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演进,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广西是承接这些产业的西部省份之一,这些产业同还是以资源导向占重大比重的广西区域经济、文化环境相适应,广西应从技术、管理和发展模式上的创新,面向东盟市场,做强做大承接珠三角转移过来的制造业,升级为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使之成为广西的先进制造业。
  2.构建广西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在广东制造业发展中都有着功不可没的积极意义。例如,珠江东岸以深圳、东莞、惠州及广州为主体形成了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珠江西岸形成了覆盖佛山、中山、江门、珠海、广州的电器机械产业集群,广东省的这两大产业现已成为广东的第一、第二大产业,极大地带动了广东省产业优化升级。根据广西全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布局,结合地方发展需要,围绕产业集聚发展,努力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推动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市加快培育形成石化、钢铁、林浆纸、电子、能源、海洋、港口及高新技术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柳州市重点形成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先进制造业基地;桂林市重点形成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新先进制造业基地。
  3.实施外向型发展策略,开拓东盟市场
  广西应充分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平台,实施外向型发展策略,扩大与东盟各国在产业投资和商贸、物流、金融、科技、旅游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推行出口导向型的产业升级战略,在保持价格竞争优势基础上提高在中国-东盟分工和竞争的地位。规范出口秩序,完善与东盟各国接轨的质量、标准、计量保证及环保体系,推进人民币结算,努力突破贸易壁垒,形成区域统一市场,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生产要素、商品、服务的自由流动和自由交易。广西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和不同产品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开拓东盟市场,如代理、直接投资、境外加工等。在当今世界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都处于买方市场,与东盟国家相比,广西具有比较优势的先进制造业产品,也需要企业加大开拓东盟市场的力度,领先于竞争对手,赢得东盟市场。
  4.加快广西先进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增强广西与东盟各国的互补性
  面对中国-东盟自贸区19亿的消费者市场,广西先进制造业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广西和东盟各国的先进制造业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如果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将会产生很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双方都将从中获益;如果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可能贸易替代效应,导致区域内的先进制造业剧烈调整,广西和东盟各国将付出一定的调整成本。东盟各国的无线电、电视、通讯设备和装置制造业,食品和饮料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业占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广西应重点发展在东盟各国属于比较稀缺的先进制造业。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与东盟各国的先进制造业形成不同的分工和互补结构,使广西与东盟各国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5.加强合作,由广西制造向广西与东盟国家共同制造转变
  首先,广西制造以珠三角、长三角发达地区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为前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劲,发达地区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不得不放弃传统产业,转向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而落后地区则利用自己低成本优势,接纳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生产。其次,广西、东盟国家共同制造是一种竞合关系。像中国一样,东盟国家长期执行基于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发展策略,鼓励外资进入促进出口,外资流入主要是利用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从高劳动力成本国家转移到低劳动力成本国家。广西承接珠三角、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产业和东盟国家的产业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竞合关系下,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就需要在产业上互相分工,共同制造。
  参考文献
  [1]龚唯平.当代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动因及新趋势[J].经济前沿,2007(11)
  [2]徐亚辉.广东先进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D].广东商学院,2010
  [3]高洪深.区域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李立辉、杨志.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对长株潭的启示[J].经济前沿,2006(7)
  [5]舒纪铭、杨大庆.“十一五”长沙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06(5)
  [6]姚娜.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及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1(4)
  [7]郭少坤.如何促进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J].中国证券期货,2011(7)
  [8]石奇.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