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产业结构演变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2012-12-29 00:00:00王冬梅
北方经济 2012年14期


  【摘 要】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的联系最为密切,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市场性决定了其发展规模、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要根据不断发展变革的产业结构的需求来调整。因此,研究新疆产业结构的演变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建议,以期对新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疆 产业结构 职业教育 需求
  
  一 引言
  当前,新疆正处在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及中央新疆经济工作会议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特殊支持政策,为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也对新疆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新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更加显得刻不容缓。而产业结构调整所迫切需要的产业工人无疑主要由职业教育来培养。虽然近几年新疆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职业教育各方面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以计划为主的职业教育和以市场为主的经济领域无时无刻不发生着激烈的碰撞,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阻碍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要加快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步伐,改变新疆产业整体技术素质不高,中高级技术人才短缺,企业技术改造、创新能力不强的缺陷,客观上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因此,研究新疆产业结构演变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已经成为新疆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完善的迫切要求。
  二 新疆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及现状
  1.新疆三次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改革开放初期,新疆不仅经济发展水平低,而且产业结构也处于初级阶段,三次产业构成为“二一三”型,表现为典型的以传统农牧业和粗放型工业为主的产业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鼓励并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二、第三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0.09%和13.82%,远高于第一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7.6%。三次产业增速不同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1978年的35.8∶47∶17.2转变为2009年的17.8∶45.1∶37.1,反映出第一产业的比重快速下降,第二产业先降后升和第三产业比重缓慢增长的过程。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跃迁,逐步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格局,总体上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2.第一产业增速平稳,内部结构稳步调整
  随着新疆经济发展,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但相对国家第一产业平均水平的构成比重却不断升高,由1978年的1.36%增加到2009年的2.16%。第一产业内部,农业产值比1978年增长8.2倍,林业产值增长4.7倍,牧业产值增长7.6倍,渔业产值增长18.9倍。总体来看,新疆农业产值构成比例不断下降。农业内部结构和农作物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了南部棉、粮、果,北部粮、油、糖,中部粮、棉、糖等多元化产业种植带,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96.5%、87.8%、35.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跨入全国农业机械化大省行列,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3.第二产业主导作用日益突出,结构布局渐趋合理
  经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疆产业结构已由农牧业主导型逐步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工业经济取得长足进步。进入21世纪,新疆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加快,年均增长11.08%,高于同期GDP增速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工业结构向有资源优势的“重型”结构发展,形成了以石油石化为主导,以纺织、轻工、建材、钢铁、电力为支柱,具有新疆特色的工业体系。
  4.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传统行业贡献突出
  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引导下,新疆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17.2%上升为2009年的37.1%,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其中,传统行业对GDP增加值的贡献较大,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行业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增加到2009年33%。信息、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居民服务业等新兴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快,其中,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被列为新疆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之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改善了新疆第三产业的瓶颈制约,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三 新疆产业结构演变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1.产业结构演变对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需求
  从新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及国家对新疆“对口支援”等特殊政策的支持,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会缩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加快,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 Oaken)提出的“奥肯定律”可知,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将增加,即产业结构升级将直接引起对产业工人需求的急剧增加,从而对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联系最密切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需求也将扩大。
  2.产业结构演变对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的需求
  新疆产业结构逐渐由“二一三”向“二三一”型转变,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得到增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逐渐向高度化发展,使得第一产业就业人口逐步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经验来看,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处于中等技术层次向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过渡的阶段,中等技术人才在劳动力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超过一半,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比例不断扩大。而目前新疆劳动力市场上,技术工人中高级工的比例仅有3.5%,高级技能型人才紧缺,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生产效率总额较低。新疆产业结构向高度化的演变需要职业教育加快向高层次发展,提高高技能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模。
  3.产业结构演变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需求
  新疆三次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变化决定了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新疆项目)“新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互动研究”(编号11XJJC790004)阶段性成果
  
  劳动力市场上各专业的人才需求。首先,新疆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处在30%左右,但相对于发达地区,新疆农产品开发的科技含量较低,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35%。因此,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将是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提升产业结构的关键和保证。而农业产业化的实现,需要一批高素质,掌握先进文化科技知识的农业劳动力队伍,即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对新疆职业教育中农业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其次,新疆第二产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但工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工业正面临由资源经济向技术经济的转型,急需掌握高新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最后,新疆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比重逐渐增加,但与全国产业结构的平均水平相比,其比重仍然偏低,传统行业较多,新型行业发展不足。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角度来看,目前新疆主要缺乏农业方面及农业机械化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工业方面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高新技术人员,以及复合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这些专业人才的培养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 讨论与建议
  1.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自古以来,本科教育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人们对职业教育不重视,认为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从事的都是脏、累、收入低的工作。只有扭转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的困境。这必须首先建立合适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提高对职业院校的投入,改善职业教育的就业环境,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和地位,才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加强区域统筹规划,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促进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围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和发展规模,必须加强统筹规划,建立快速反应的动态调整机制,预测与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的人才规模和专业结构,优化职业院校的结构与布局,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3.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界的合作互动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密切。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参照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与行业或企业共同建立职业院校的新模式,探索建立职业院校董事会、理事会等决策议事制度,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财政投入、税收等优惠政策,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的积极性,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4.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必须要把“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首先,加强本校教师职业理想和技能素质的培养,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者聘用技术能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专业带头人,建立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宋小杰等.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
  [2]王凤基.广东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