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赵宝刚对“80后”到底有着怎样顽固的印象,从2007年的《奋斗》至今,他拍了数部关于这代人的青春剧,每次都激情澎湃话题充溢,也都隔靴搔痒似是而非,无一例外地以京腔京味和幽默逗贫作为主要语言风格;以不靠谱、超任性和很冲动作为人物基本特征;以殷实丰厚和没事撒钱作为大环境大背景;以一见钟情和扭曲激烈作为两性关系的固有注脚。5年了,80后都快从青少年步入青中年了,而赵宝刚镜头里的“80后”依然大同小异,维持着意味不明的惆怅和火化青春的姿态,几乎是以惯性和主观的坚持定义着他并不了解的一代。
由杜淳、李晨、姚笛、马苏主演的《北京青年》延续《奋斗》式的传统,故事更多地回归到80后的婚姻与家庭,由何东、何西、何南、何北4个堂兄弟为主线,组建了80后最常见的京籍家族舞台和京籍青年人生。剧中主角的青春已经处于尾声,大哥何东接近三十而立,第一集就和女友步入婚姻殿堂,却在结婚证被盖章的一刹那戏剧性悔婚,理由是——“我想重走一遍青春”。
不知道在50后生人的赵宝刚看来,80后是否精神空虚,但毫无疑问,从《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到《北京青年》,他描绘的每一位主角都悬挂着有恃无恐、不以为然、自以为是、青年领袖式的蛋疼。因为“重走青春”这一理由,何东放弃了公务员工作、甩掉了交往3年的女友、告别了父母,转而四处漂泊和打拼,从最基层的端盘子工作做起、哥几个合伙开酒吧,游历山东,最后在玉龙雪山找到了理想爱情乃至理想生活。
或许我们可以说,对于从青春走过的人来说,这种狂奔、丢弃、重来的冲动非常珍贵和值得书写,青春从来不是西装革履、稳妥无忧、三观正确、天衣无缝,60后的姜文和王小帅拍过《阳光灿烂的日子》与《17岁的单车》,70后的贾樟柯和李玉带来过《站台》和《观音山》,在这些电影中,青春总是以狂妄、毁灭、自溺的方式完成成长洗礼,仿佛这种祭奠式的冲动炫耀才是普通青年在后青春期的共性。
大概赵宝刚的“80后青春三部曲”也期待洒下这样的祭奠与共鸣,《北京青年》中的青春与理想的确没有用来恶意消费,也没有用来进行主旋律教育,导演去观察了80后,非常严厉地复制了细节,也尽力描摹这一代年轻人的语言贫乏、感性充溢、自我怀疑和情绪生态恶化,但它还是略显蛋疼、虚幻和没事找事,既没有推动两代人的冲突升级,也没有对80后独特的生存环境进行真实临摹,更没有由细节发展成一个跟真实互动的好故事。在何东决定“重走青春”的主题先行下,故事被简单模式化了,不顾一切的坚持还是不负责任的选择,这一争议令全剧“在路上”的浪漫被冲淡了,接地气引共鸣的都市题材被矫情地演绎成以青春的名义瞎折腾,而城市与时代对于80后的空间压迫、情感压迫,80后对于成长、爱情与生活瞬息万变的认知,也被表达得似是而非极端幼稚。
赵宝刚已经不能明白,青春故事的高潮的确都是永不妥协、永不和解、永不原谅的恶毒与任性,青春故事的结尾也终归只能是反复告别的片段。每一代人都习惯妖魔化另一代人,可每代人都有自己的爱而无力、伤而无谓、输而无解,这些共鸣在《北京青年》中却被装腔作势的符号淡化了。我们只能代表80后说:“不靠谱,很遗憾。”
《巴不得妈妈》
30年前,女主人公是电视红星,明争暗斗;30年后,一女在事业高峰时嫁与富商,另一主角却下嫁装修师傅。谁能想到,这结局源于富商妻子对对手行踪的一次无意泄漏。
导演:潘嘉德
主演:汪明荃 黄淑仪 钱嘉乐 罗仲谦 黄智雯 钟景辉
《螺丝小姐要出嫁》
螺丝小姐罗思仪年过30,外表平平,没有男朋友,算命师说她的星相是“遁入空门”,下一场爱情更会是一场世纪大乱斗。果不其然,她要与总裁的女儿抢夺心上人。
导演:张修诚
主演:邱泽 赖雅妍 赵骏亚 李毓芬 许腾方 郭雪芙
《犯罪心理》第七季
一件又一件连环变态杀人案,带给观众的不仅是视觉和心理的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第七季中,艾米莉强势归队,BAU调查组将面对军校生集体死亡、连环强奸等一些列案件。
导演:杰弗•戴维斯
主演:托马斯•吉布森 科斯坦•旺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