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的主角有一种愤青的气质,什么事情都爱和人辩个清楚。愤青所在的单位结构比较简单,上面一个大老板,大老板下面是几个二老板,每个二老板管几个小兵。愤青就是一个小兵。大老板是一个受到众人爱戴的人,平易近人,很亲民,有时候还和小兵们一起打打球,只管小兵们做出的最终结果好不好。二老板们则严格得多,不但几点上班几点下班上班要做什么要管,连小兵们偷偷用公司电脑打游戏都要严厉批评。所以人气就差了很多。愤青的二老板更是严格中的严格。
比方说吧,愤青做了个报表,数据出了错,格式也不好看。大老板只会在开会的时候皱下眉头,批评一句。但是私下里见了愤青还是乐呵呵的。而二老板就会把愤青叫到办公室狠狠地训半个钟头,然后和别人说起来的时候也会经常说,唉,愤青这样下去怎么行。
时间一长,愤青难免就对二老板有意见了。大老板都对我没那么大意见,你二老板怎么就看我这么不顺眼?你是对我工作不满还是对我的人不满?怎么公司里别的同事都对我没意见就你有意见?你怎么这么不宽容?你是不是欺压新人?
愤青之所以是愤青,就是因为他不会把愤怒藏在心里。愤青觉得自己没啥错,所以二老板总要和他过不去当然是二老板的问题,他和别人抱怨一下也是问心无愧的。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愤青和二老板不合了。
从这以后,二老板训斥愤青更频繁了,甚至有时候扬言愤青再不努力的话就要开除愤青。愤青当然更不满,这么闹着闹着,愤青就真的给开除了。
开除了以后再见面大老板还是对愤青态度和蔼,愤青仍然感激大老板,觉得大老板给了他很多有用的人生经验。但是对二老板极度不满,到处倾诉二老板是个多么变态的人。以至于现在讲起来,那个当年和二老板闹得很僵的人,大家都还记得。
这个故事到这里就完结了,看起来好像是一个青年在公司里面碰上了处处针对他的人,最后被这个讨厌的人赶出了公司。真的这么简单吗?
实际上,大老板私下里曾经和他亲近的人抱怨过,愤青做事情太不用心,不但拖拉而且毛糙。他早就有开掉愤青的想法了,只是当时有人劝他说,愤青毕竟是新人,再观察观察。而二老板是知道这一点的。二老板对愤青态度最严厉的时间,正是大老板给愤青的观察期。假如愤青能忍下二老板训斥他的语气,老老实实按照二老板的要求去做,只要有进步,也许大老板都不会这么快把他开掉。
愤青始终觉得开掉他,和他作对的是二老板,却不想想,公司里面只有那么几个人,大老板就像站在讲台上似的,对下面的人看得清清楚楚。单是二老板看他不爽,有可能瞒住大老板自己决定开掉他吗?如果大老板没有开掉他的意思,二老板又怎么会这么明目张胆地教训他,威胁开掉他?
既然大老板其实是对愤青不爽的,那为什么大老板却从来不直接表现出来呢?
答案是,因为没有必要。像愤青这种小兵的行为规范,属于比较细致的工作,是二老板的职责范围。大老板只负责管理二老板和整个公司的走向,他没有义务去管教每一个小兵。无论在公司还是其他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他的上下层,只和他的上下层产生关系,而不应该越级。上级直接越级找下级,是不好的管理方法,容易产生混乱,并且也会增加上级的工作负担。而下级直接越级找上级,问题严重得多。所以在小兵面前,大老板只需要保持威信和个人魅力就可以了。想想,一个公司的头头,和底层的小兵不爽,不但不合规矩,而且丢份。他看哪个小兵不爽,自然不会直接去说,而是会叫直接管那个小兵的二老板去调教他。
而二老板作为对愤青直接负责的人,他必须衡量自己说话的语气,要让愤青服从他的管理,光和蔼是不够的。其实这个二老板并不是那么急于赶愤青走的,也许他说话的态度过于严厉,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仍然给了愤青很多直接有效的建议。
表面的白脸其实是红脸,表面的红脸其实是白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在职场中,不是谁对你温和谁就是好人。二、如果只看表面就下结论而又不合适地散播这种结论,不但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好处,还会让人觉得你这个新人很傻很天真。
编辑 /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