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隆冬,寒气袭人。彬县北极镇黄畔村文化广场上却是一番生气勃勃的景象。村民们一边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一边三两成群地下着象棋、打着羽毛球……
黄畔村是远近闻名的万头生猪养殖专业村。近年来,县乡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支持村民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去年以来,村民大发“猪财”。今年,村上依靠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民集资10.4万元,撬动各级累计投资34.6万元,建成占地2.4亩的村文化广场,“钱袋子”鼓起来的村民终于有了自己的文化娱乐广场。
黄畔村仅是彬县“三农”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彬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财政支农战略,努力把农业农村打造成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民生至上润民心
彬县新民镇胡家坡村77岁的王大爷8月份在村卫生室看病,支付20元医药费,新农合门诊统筹为他一次报销了9元,报销比例高达45%。“这下可好了,门诊看病报销了近一半”,王大爷激动地说:“看病能报销,养老有保险,社会真是越来越好了”。
看病难,看病贵,部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是困扰广大农民的老大难问题。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彬县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为提高参合率,最大限度地扩大群众就医医药费报销范围和比例,彬县积极落实财政资金,统一省、市各级医院单病种报销标准。截至2011年11月底,已累计补偿患病参合农民456545名,补偿医药费用11610.43万元,其中住院补偿112187人次10406.42万元;个人账户补偿205962人次708.51万元;门诊统筹补偿111922人次176.72万元,门诊慢性病15人次1.27万元,健康体检26459人次317.5万元。
2010年,彬县开展了门诊统筹报销试点,参台农民就近到定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门诊就医,可以按比例报销医药费。两年来,累计为广大农民报销门诊医药费104万元。2011年3FOyk4Quj5vAgtgiu04kkA==,彬县再次对新农合相关政策作出调整,即参合群众住院医疗费用报销不受住院次数限制,每人每年医疗费用报销总额由去年的20000元提高到50000元,农民群众将更多地享受到新政策带来的实惠。同时,彬县在总结新农合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2009、2010年住院患者单次医药费用总额在5000元以上及2011年1-5月份在市级医院住院患者进行二次补偿,8082人次得到补偿,补偿总额为1448万元。最大程度让利于群众,使群众得到更大、更多的实惠。
彬县约有30万农业人口,农村养老问题十分突出。2009年,彬县启动实施了新农保试点工作,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响应。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县共参保缴费14.4万人,综合参保率85%以上。收缴保费1553.8万元,为全县6.56万60岁以上参保农民发放养老金5451万元。出台农村8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助实施办法,先后为全县2236名8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按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122.4万元,百岁老人手捧党和政府发放的生活补助金后,激动得泪流满面,连声说“党和政府好,没想到我们能在有生之年享受这样的生活补助”。
与此同时,彬县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和社会保障投资力度,在县城投资5200多万元,建成现代化的彬县中心敬老院,目前已入住鳏寡老人100多名。在北极、龙高两镇投资建成了可供养500多名鳏寡孤独老人的敬老院。目前,80多名老人已成功人住,接受集中供养。对全县950名财政供养的五保老人,其中集中供养81人,其余每人每年按3000元的标准发放五保供养金287.4万元。在此基础上,彬县不断提高农村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累计发放低保资金8652万元,全县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在解决农村退职老干部生活补助方面,县级财政拨付200多万元,为全县400多名连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10年以上,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农村退职老干部提高了生活补助标准,解决他们生活困难,让广大农村干部在任干的有劲,离职后过的舒心。
文化建设启民智
“以前聚在一起就是打扑克、玩麻将,现在有了文化站,咱农民的文化生活变得有品味了”,这是彬县广大农村居民农闲生活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彬县财政加大农村文化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全县建成8个镇文化站和25个村文化室,新建150个村级流动书库,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使137个贫困村的群众每年都能免费看1场戏、12场电影,每人拥有1册图书,为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政支持。
义务教育是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彬县财政坚持教育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让每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上好学。近年来,县财政投资4.85亿元,完成98所初级中学、中心校10大类72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153幢中小学教学楼维修改造工程,确保校校无危房。2009年以来,投资2675万元,为全县38所中小学安装了暖气,结束了农村学校冬季无供暖的历史。累计拨付1009.5万元,对全县4万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免除了学杂费,为17328名农村贫困大中小学生发放救助金1450万元,农村中小学生公用经费达标兑现3322万元。
在此基础上,彬县以培育有文化有理想新型农民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农村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采取财政出资“买单”,农民免费接受培训的办法,使农民学得一技之长,提高文化技能。家住西坡石牛村的王彬玲,通过县里组织的电子技术培训后,现已在广东一家电子厂做质检员,月收入达3000元,在她的带动下,全村已有近20余人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低收入人员走上了致富道路。
每年,彬县财政都要安排2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先后聘请外地名师讲解传授电脑、机电维修、餐饮家政服务、设施农业等知识技能,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大幅提升,收入有了大幅增长。
随着广大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彬县加大了新村建设的文化含量。以前,彬县全县247个行政村,大多数分布在沟壑偏僻山庄,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村容村貌脏、乱、差,不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为此,县委、县政府从2006年起,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试点先行,重点推进”的思路,重点在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整治村实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宽带信息网络延伸、文化广场、村庄绿化、沼气人户等工程,推进农村城市化管理,农村的环境卫生彻底改观,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
2009年以来,彬县抢抓机遇,率先在全县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全县累计投资2.48亿元,新修村内道路416.13千米,铺设自来水管道401.5千米,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广场143个,绿化村庄101个,使全县29万农村群众直接受益。通过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彻底解决了农民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绿化不到位等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一条条通村人户的幸福路、致富路相继建成。对此,群众是看在眼里,乐在心上。
据统计,5年来,全县累计完成投资20多亿元,先后实施143个新村庄建设,建成农民新居2.14万户257万平方米,使新农村全部达到柏油(水泥)路、太阳能路灯、卫生计生室、文化图书室、治安调解室、百货小超市、活动广场、绿化美化“八进村”和自来水、沼气池、太阳能、卫生间、互联网、广播电视“六人户”标准,全县有三分之一的农民住上了宽敞漂亮的新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文明新生活。
产业发展壮民财
由于历史原因,乡村两级沉重的不良债务成为影响各地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2008年,彬县财政采取多种方法,多方筹措资金,在全省率先化解了3347万元的“普九”债务。2011年,县财政投资336万元,在全县启动了村级不良债务化解工作试点,帮助北极、龙高、太峪三个镇化解了全部不良债务。今年,将在全县进行全面推广。
彬县累计投入9亿多资金,全面落实了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家电下乡补贴等多项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财政投资700万元扶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以苹果、柿子为主的果园面积达到50万亩,2011年实现果品总产45.5万吨,产值突破12亿元。以畜牧养殖、设施农业、药材栽培为主的特色农业亮点纷呈,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以义门镇黄畔村、水口镇祁家崖村为代表的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快速发展,实现家禽家畜年存栏保持在76万头只以上;以城关镇朱家湾、小章镇哈家店、义门镇高渠村为代表的设施农业遍地开花,建成了以礼品西瓜、蔬菜生产为主的果蔬大棚3150座,在龙高镇16个村建成以蘑菇生产为主的食用菌大棚1100座。全县累计建成“一乡一业”示范乡镇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形成以车家庄金银花种植、永乐花卉苗圃培育、底店土鸡蛋加工、北极核桃仁包装、义门柿饼生产、炭店采摘园建设和新民辣椒栽植、土榨菜籽油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一村一品”示范村50多个,为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断添加着新的活力点。
财政兴农未有尽。彬县财政在支农助农、建设“全国百强县”的征程中必将铸就更大更新的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