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者的责任

2012-12-29 00:00:00张龙张波杨景龙
新西部 2012年1期


  人物小传
  张学文,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陕西中医学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学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国家需要继承学术的500位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任原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组长、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中风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兼医疗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临症50年来,经验丰富,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老年病、心脑血管等病。特别对“怪病”的治疗颇具造诣,并长于运用食物疗法、调摄养生和活血化瘀方法的临床运用。张学文教授六次荣获院级、省级、卫生部级科技成果奖。研制的通脉舒络液氏口服剂辩证治疗中风(脑血栓形成),获卫生部1986年重大科研成果乙等奖。“小中风片”1990年通过省级鉴定,填补了中医治疗小中风症的空白。“出血热预防片”属国内首创。
  科研成果较多,曾多次获国家、省、局多项奖励。多次应邀赴美洲、澳洲、欧洲、东南亚许多国家讲课诊病,学术交流,并被聘为日本、美国中医研究会顾问。
  品德高医术精
  俗话说得好,“万事德为先”、“百业术为重”,可见德、术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对于中医行业来说,医德和医术也同样至为重要。
  张学文教授无论在为人方面,还是在学问方面,均以药王孙思邈所倡导的“太医”标准来要求自己,德术并重,把济世活人之术作为他积德行善之业,处处以病人为重。在学术上勇于创新、在临床上精益求精,在科研上成果累累、在教学上桃李满园。不管是行政工作多么繁杂、也不管社会活动多么繁重,社会兼职多么繁多,他总是那么有条不紊、井井有序。尤其是在临床诊疗方面,张学文教授总是认真周详,一丝不苟,遣方用药,环环相扣。成千上万的各类顽症病人接受了张老师的诊治之后,都有一种如遇亲人、绝处逢生的感觉,真正体会到了中医大家的接诊风范、处方艺术和神奇疗效。
  除了切实搞好临床及业务工作之外,作为始终执著于中医事业的一员,张学文教授为了更好地发挥好他的带头作用,数十年来经常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四处呼吁振兴中医的伟大事业。无论在省内还是省外、国内还是国外、行业内还是行业外,总是持之以恒、反复申明重视和支持中医事业的价值和意义,为快速发展中医药事业奔走呼吁、呐喊助威!
  “春日播下一粒子,秋月可收万斗粮”,德高望重的张学文教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树立了振兴中医大业的榜样,让我们更加增强了弘扬和发展祖国传统医药文化的责任和信心。
  躬身实践重积累
  众所周知,中医药学是一门特别重视临床实践的实用性学科,在人们的眼中,中医学是一种经验科学,其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笔者以为这种见解虽然不能达到至善,但是绝对有其内在道理!
  张学文教授幼承家学、广拜名师,后又深造于陕西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无论在何时何地,从未脱离过病人。张老师常常说:党和群众是鱼水关系,我们医生和病人何尝不也是鱼水关系。任何一位医务工作者,如果离开了病人,即使水平再高,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因如此,不管他怎么繁忙,只要病人来诊,张老师从来没有推辞过,有时甚至就支在自己的腿上开出了药方!
  作为一位国家级名老中医,张学文教授所接治过的疾病遍及内外妇儿各科,治愈的疑难病症成千上万。据我们初步统计,其中有案可稽、值得总结整理的病种就多达12大类百余种,尤其是脑病、高热、中毒等急症和痹症等慢性病,张老师都在其50余年的临床诊疗中积累和总结出了一整套疗效卓著、方案成熟的治病策略和方法,业已得到大家的公认和采用,不断得以充实和扩大,真可谓滴水成溪、溪流成海!
  关于疑难病的中医诊疗思路,张学文教授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讨,在借鉴和吸收了古今名医,尤其是他学术挚友良师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八大方法,即前车之鉴,悉心总结;辨症求精,求深求细;筛选方药,知药善任;循求秘方,出奇制胜;独创新论,另辟蹊径;坚持久战,守方徐图;广采众长,协同作战;拓宽思路,中西汇参。临症之际,一定要做到辨疑不惑,治难不乱的程度,方可成为杏林高手!
  教学相长育英才
  按照中医学200。多年来所形成的师传特点,师徒相传的优越性仍然在中医教育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张学文教授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陕西中医学院从事着教学及研究工作。他曾担任学院首届本科生班主任,直至现在仍然奋斗在中医教育工作之中。从教50余年,除他常年授课的数干名学生之外,直接受教于张老师的还有集体弟子45人,学术继承人4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74人,最近新纳浙江弟子2人、河南弟子1人,私淑弟子2人,他们都秉承着张老师的医德医风,不断弘扬着中医文化精华,业已成为推动中医事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张学文教授在中医教学方面,特别注重向学生传授经得起临床考验的宝贵知识,无论讲哪一个专题,他都特别重视三个结合,即古代与现代结合、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与他人结合。笔者特别记得,张老师授课,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深入浅出、妙语连珠,即使是再复杂的问题,再大的选题,只要由张老师来讲解,我们都感到非常轻松,而且很容易牢记在心,难以忘怀!
  出血热曾是陕西的一种多发病,常分为五个阶段,患者在少尿期和休克期极易死亡,因而属于一种危重之病。张学文教授在给我们讲解温病学中卫气营血辨症之时,特别以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临床实例,依次讲透了叶天士、吴又可、余师愚、喻嘉言等温病大家的有关论述。同时又引用了江苏、江西、湖南、浙江等地现代名家的有关见解,古今一体,一目了然;在治疗上,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张学文教授和他的同事、学生们终于研制成功了“出血热预防片”,出版了中医防治出血热之专著,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防治出血热的专业队伍,达到了教学相长,同步提高的目的。
  在张学文教授教学风格的熏陶下,他的得意门生们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展示着导师的风采,个个思维活跃,言谈儒雅。张老师的弟子姜良铎教授、王景洪教授、刘华为教授、戴春福教授、李军教授,分别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等指导着博士、硕士研究生,颇多殊荣;万海同教授、解建国主任医师、申锦林、金杰博士等人也相当出众。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辈传一辈、一人传一人,共同继承着张学文教授的医风医术、教风教术,逐渐形成了“张学文教授学术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