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学会讲故事等

2012-12-29 00:00:00
新西部 2012年1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凝聚国家民族意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全球化竞争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源泉。”当下的世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国在竞争领域首选的一个最新的产业门类,它彰显出一个国家真实的综合实力。有人形象地用纸片(美元的金融实力)、芯片(科技的创新能力)、薯片(商业的营销能力)、影片(电影的讲故事能力)来概括美国的综合实力。无可否认,好莱坞的影视产业在其流水线般的生产线上飞速运转,每年千余部的影视产品输往全球,不仅赚取了巨额利润,且将“美国故事”讲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近日,看到一篇学会“讲故事”的文章,受益匪浅。笔者认为:讲故事就是一个国家在重视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利用话语和行动来塑造内外形象的意识、规划和行动。倘若说西方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是仗着尖端武器”武攻”抢来的,那么维持和经营这种主导地位则是靠着“讲故事”的能力实现的。一个国家、城市和民众,都需要首先学会讲故事,利用各种文化载体来潜移默化地宣传自己的独特文化。有了文化个性,才会产生文化共性。一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需要能够产生共鸣的独特文化,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不知所云。
  中华文化从来不乏精彩的故事,好莱坞能将《花木兰》和《功夫熊猫》演的万人空巷,原因何在?不是我们妄自菲薄,我们要么不会讲,要么讲的不精彩,最根本的是讲的别人听不懂。相信没几个人能看得懂《让子弹飞》那种孤芳自赏的臆造故事。
  文化产业作为全球化的朝阳产业,中国需要迎头赶上。文化产业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企业行为,而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紧迫课题。事实证明,仅仅做到请进来的开放是不够的,只有走出去的开放才是硬道理。我们不能仅靠别人来了解,而是要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展示我们灿烂的优秀文化。
  强国首先需强德
  日前有媒体报道,西安某小区的刘女士由于疏忽,让家里的狗狗溜出了家门。她下楼四处寻找,忽然一声沉闷的物体坠落声吓了她一跳,循声而去,她惊呆了——她心爱的小狗狗不知被楼上哪一家从窗户里扔了下来,当即毙命。
  刘女士抱起口鼻仍淌着血的狗狗痛苦哀嚎,她想不通谁会如此残忍,将一只小狗活活摔死。悲恸、气愤、无奈之余,刘女士印制了海报张贴于小区内,诅咒凶手的惨无人道,并希望找寻目击者和该死的凶手。
  然而,奇怪的是,几天过去了,凶手非但没有找到,刘女士却为自己平添了更多的烦恼。小区内的大多数居民纷纷责难她在海报上的诅咒之语,却对凶手的恶劣行径毫无谴责,大有赞扬凶手此举有为民除害的意味。
  这种对生命的蔑视和习以为常的群体无意识,频繁地在我们身边上演,车辆反复碾压人致死的事例屡屡见诸媒体,道义和普世价值观已经离我们渐去渐远。
  自古我们有将人分成三六九等的传统,生命存有贵贱自然也就顺理成章。譬如,不久前甘肃校车死亡的儿童据说获赔40余万元,而西安煤气罐爆炸死亡者获赔90余万元,这种所谓的赔偿成本让生命的尊严可以度量,而狗命之贱又有谁会去在乎呢?一个自言拥有辉煌灿烂文明史的大国,何以对生命变得如此麻木不仁?一个缺乏道德底线与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怎能成就世界强国之重?
  无独有偶,同一天央视报道了一则美国小狗的新闻,一只受惊的小狗跳出女主人的车子,在高速公路上狂奔。两名警察见状骑着摩托一左一右,一边护卫一边想法逮住小狗,路上的车辆纷纷停下,直至小狗狂奔千余米后,被警察截获抱于怀中。
  不记得曾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对动物残忍的人,也会变得对人类残忍;一个进步文明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尊重人和其它一切生命的社会:一个国家是否伟大,其人民的道德水准是否高尚,可以从国民对待动物的方式中判断出来。
  这句话,或许该让很多人知道。
  富豪相亲为哪般
  近年来,富豪相亲会如雨后春笋,各种私人会所东西南北中遍地开花,貌似哥缺的不是钱,缺的是爱情。让人百思不解的是,自打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开始提倡自由恋爱,没钱的贫民可以自由恋爱,有钱的款爷怎么就找不到自由恋爱的另一半,而要采取这种相亲的方式来选择呢?
  记者曾前往富人相亲会实地暗访,发现原来绝大多数都是缴纳会费来此找“小三”的,甚至一次可以“签约”数名“小三”,这种富人的后宫游戏,让一班婚介公司看到了财源,各地乐此不疲纷纷效仿,让罪恶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的三不管地带。
  记者暗访时得知,相亲会里的男士都希望“先相处着看,感觉好就在一起,不一定非要结婚”。主办方告诉记者,参加相亲会的女生,大多是“刚毕业或在校的女大学生,身材超好,来此是想找个有钱的。可以包养,至于多少钱和包养时间,则由男女双方议价而定,男方除了加八会员时的会费,一旦介绍成功,还需向会所缴纳每位3000到5000元的服务费,而女生则是完全免费的。”富豪和女生及中间人之间得签订包养协议和保密协议,包养期从一个月、一年到三年不等,至于价格因人而异。
  由于富豪加入会所的资料是保密的,其婚姻状况与否不得而知,但相信偷腥者不在少数。2011年6月,一场为富豪们举办的相亲会在武汉东湖沙滩浴场上演,所有与会男性,要求个人资产在3000万元以上或年收人100万元,99999元一张的相亲会门票,充分展现了不菲的身价。这种打着各种选美、为财富英雄相亲幌子,实为富有阶级拉皮条的买卖,着实让人不齿。
  如今,钱色交易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挡都挡不住。在这个层面上较真或谴责,只会让人耻笑为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焦虑挑战着每一个人的神经,投机和机会主义成为改变命运的不二选择,可急功近利者恰恰忽视了一点。
  幸福需用幸福去寻找,用钱能够摆平的事,绝不可能长久。
  记得第一次吃豆花,是20年前在峨眉山上的洗象池边。见许多游人围着一口普普通通的铁锅,排队舀那稀汤寡水中的豆腐,心生狐疑,这玩意儿能好吃吗’
  那豆花品相欠雅,白塌塌,似散非散,如破败之絮,卧于混沌温水之中,铁锅烟熏火燎的黑,纳闷怎就惹人趋之若鹜?讨得一碗,依样掬筷箸蘸小料入口——我的神啊!那味道颠覆性地难以忘怀,以致目前往自贡偶遇豆花,数千日思之、念之、想之一拥而上,两大碗下肚仍感意犹未尽。
  豆花乃四川乡下一道常见菜肴,即可为菜,亦可当饭。将黄豆浸泡打磨成浆,滤去豆渣入锅熬煮,煮沸即成豆浆,滑爽可口。待晾温,点入卤水或石膏水搅动,魔幻般呈棉絮状,舀出装入粉袋等器物中稍加挤压,中空松软,便成豆花;若加力挤压,紧密坚实,便为豆腐。事实上,豆花、豆腐脑,以及豆腐和素鸡等豆制品,就本质而言几无差别,仅在于点”凝固剂“的功夫上略有不同。相传,川人往昔,客人忽至,无暇备餐,遂制豆花以待客。食毕,将所剩豆花压制成豆腐,一菜两吃,省时省力。
  吃豆花功在调料,油旺旺的一碟辣椒油,其间掺和了多少料工师的良苦用心,鹹鲜麻辣香,千人千味,不与人道,初咽略同,细品有异。
  四川豆花已逾百年的历史,据传民国期间有位富甲下餐馆吃饭,其中点了一味豆腐,然豆腐却在炮制之中。怎奈富甲心急火燎,大呼小叫,直扑后厨,似有吃不到豆腐,即刻老病复发之态。店家见状,只好端出~盆”嫩豆腐”,配以辣椒油与之下饭,岂料富甲不但全无责备,蘸之、食之,惊叹天下绝昧,逼店家与其共享。店家受此启发,苦心钻研蘸料配伍,藉此沿袭至今日遍地开花、回味无穷、百吃不厌的“富顺豆花”。并成就为川系菜式中的一道经典名菜。
  食豆花,其价廉得令人乍舌,昧美得让人感动,食者皆能深悟到平平凡凡才是真的真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