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羞怯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

2012-12-29 00:00:00周静曾云华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2年8期


  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及感情的总和,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以往的研究成果[1-3]表明,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个性创造力及家庭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羞怯是指在人际环境中感到不舒服和压抑的状态,在他人面前感到不自在及受抑制[4]。它是一个人自我防御心理过强的结果,是内心深处的胆怯或自卑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近10年来,国外心理学界对于羞怯感的研究予以了很大的关注,一般都认为羞怯感作为心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负性情感,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5],持久而严重的羞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利于身心健康,使得一个人将其社会快乐最小化,社会不适和隔离感最大化[6]。
  初中生正值身心剧变的心理性断乳期,正处在性心理发育的疏远异性期和接近异性期,性别差异日益明显,性意识、性动机的逐渐出现,身体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使他们处于身体、心理发育的敏感阶段,对羞怯的认知和体验也会发生变化,他们的羞怯问题更值得认真研究和对待。
  本研究在对部分初中生的羞怯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家庭环境对初中学生羞怯心理的影响,并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以羞怯为因变量,家庭环境作为自变量,探寻家庭环境各因子与羞怯的关系,为促进家庭环境的优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研究以重庆市某初中学校303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303份,回收有效问卷29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其中,初一95人,初二98人,初三103人;男生150人,女生146人;城市学生33人,农村学生263人;独生子女221人,非独生子女75人。
  2.工具
  (1)羞怯量表。羞怯评定采用Cheek1983修订的13条目羞怯量表。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α值为0.90,45天的重测信度为0.88,聚敛效度和区辨效度均较好。量表共13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总分范围从13分到65分,得分越高表明羞怯程度越高。
  (2)家庭环境量表。本研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第三次修订)。该量表含90项是非题,分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10个分量表,分别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和环境特征,该量表目前在国内应用非常普遍,有较好的信、效度。
  3.施测与数据处理
  在征得教师及学生本人的同意情况下,对随机抽取的学生进行集体的课堂纸笔测试,由主试将量表发给学生,答卷前由主试阅读指导语,让学生按照要求答题,答卷完毕后立即回收。所有数据资料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进行处理。
  二、结果
  1.初中生羞怯的差异
  T检验结果表明,初中生羞怯在性别(t=1.14)、生源地(t=0.63)、是否独子(t=1.67)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羞怯年级差异显著(F=6.29,P<0.05)。LSD事后检验表明,初二学生羞怯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学生(t=3.26,P<0.05)和初三学生(t=5.39,P<0.01)。
  2.家庭环境各因子与羞怯的相关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初中生羞怯和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羞怯和家庭环境各因子层面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家庭环境特征与初中生羞怯显著相关。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和初中生羞怯呈显著负相关;家庭环境矛盾性、控制性与初中生羞怯呈显著正相关;家庭环境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组织性、道德宗教观与初中生羞怯相关不显著。
  3.家庭环境各因子对初中生羞怯的影响
  为进一步了解家庭环境各因子对羞怯的影响程度,以家庭环境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为预测变量,羞怯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家庭环境对初中生羞怯具有非常显著的预测效应,家庭环境的矛盾性、亲密度、情感表达和控制性进入了羞怯的回归方程。其中,家庭环境的矛盾性(t=3.756,P<0.001)、亲密度(t=3.545,P<0.001)对羞怯具有非常显著的的预测效应;家庭情感表达(t=2.723,P<0.01)、控制性(t=0.304,P<0.05)对羞怯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家庭娱乐性、成功性、文化性、组织性和道德宗教观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三、讨论
  1.初中生羞怯的状况
  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羞怯表现出年级差异。初二学生羞怯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学生和初三学生;初一比初三学生羞怯但无显著差异。由于取样来自乡镇学校,农村学生较多,尽管现阶段中国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提前,但农村学生由于接受的教育、营养状况等不如城市学生,普遍晚熟一些。初二的农村学生正普遍处于生理快速发育期,第二性征凸现,自尊心的敏感程度非常高。一方面要努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强烈的自我关注容易导致敏感性羞怯;但另一方面又无法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内心深处容易低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自卑性羞怯。双重因素可能导致初二学生比其他年级羞怯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初中女生比男生羞怯但无显著差异,独子比非独子羞怯但无显著差异,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羞怯但无显著差异。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女性应该温良恭顺,通常我们往往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多的表现为羞涩,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青春期女性较男性更易焦虑和羞怯。但从研究结果看,初中女生羞怯的得分尽管比男性略高但并无显著差异,这一方面可能与反性别刻板印象有关,反性别刻板印象指男性或女性在性别角色方面的表现与人们的性别刻板印象不相符,违背大众对两性角色的期望和要求[8];另一方面可能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改变有关。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中只有一个女孩,父母对其期望值很高,希望她和男孩一样有所作为,勇敢、主动。独子比非独子羞怯但无显著差异,这与已有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出入,可能因为样本主要来自农村学生,农村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长的养育没有本质的差异。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羞怯但无显著差异,一方面可能与改革开放的深入,大众传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大了相互间的影响和联系,特别是国家加强城乡一体化,导致了文化的融合有关;另一方面虽然农村儿童生活圈子有局限,可能经历不如城市儿童丰富,但城市家长对孩子过多的关注,对孩子人为的约束太多,相反农村学生少约束,孩子的个性发展或许更自然,以致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羞怯没有显著性差异。
  2.家庭环境对初中生羞怯的影响
  初中生处于作为人生重要过渡期的青春期,其行为不管是社会方面或是心理方面,都与他们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家庭环境特征与初中生羞怯显著相关。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大多比较忙,没时间陪伴孩子,交谈也不多,亲子沟通缺乏;同时由于社会竞争激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较高,而家庭教育功能又不断弱化,导致一些家庭亲子之间理解不够、关系紧张,家庭环境矛盾性突出,亲密度、娱乐性、情感表达性降低。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缺乏关爱、缺少相互支持和帮助,情感难以表达,内外因的作用下初中生羞怯感会增强。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矛盾性对羞怯具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情感表达、控制性对羞怯有显著的预测效应。由此可见,家庭中成员互相帮助与支持,让孩子拥有一个温暖安全的港湾,鼓励家庭成员公开活动,直接表达其情感,多参与社交与娱乐活动,那么羞怯就会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 谭千保,钟毅平,等.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心理科学,2003(6).
  [2] 吴惠娟,沈鉴清,骆宏,等.家庭环境对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5(8).
  [3] 雷雳,王争艳,刘红云,等.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应用心理学,2002(1).
  [4] (美)理查德.格里格(Richard J.Gerrig),(美)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Zimbardo)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 Bollen J.Shame and depression.Am Behav Sci,1994,(6).
  [6] Kathryn Fordham and Joan Stevenson-Hinde,Shyness, Friendship Quality,and Adjustment During Middle Childhood.Child Psychol. Psychiat. Vol.40,No.5,1999.
  [7] Nina S.Mounts & David P.Valentiner,et al...Shyness,Sociability, and Parental Support for the College Transition:Relation to Adolescents’ Adjustment.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Vol.35,No.1,February 2006.
  [8] 刘晅,佐斌.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心理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006(3).
  (责任编辑 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