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美国式奥赛

2012-12-29 00:00:00蔡宁和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2年11期


  我在美国就读的学校是一所Charter School(特许学校),是私人办的,但又是接受政府及各界资助的公立免费学校。学校有6个年级,总共就400多人,和大家所想象的一般美国公立高中的形象完全相反——校园不大,连像样的操场都没有;活动不多,整个学校的社团,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学校是州内唯一提供免费IB项目的公立高中,80%的学生都是美国意义上的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学术氛围很浓。
  我到这所学校的时候,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不明情况地在学校呆了一个月之后,倒也认识了不少人,交到了不少朋友。
  一天中午,Michelle在我们Lunch Circle(午餐圈)中抱怨学校Science Olympiad(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参加的人不够多,可能今年又进不了State Final(州赛)了。然后,她突然想到了什么,转向我:“May, you need to join us. You are probably smarter than all of us combined together.(May,你需要加入我们,你可能比我们所有的人都要聪明。)”于是,我被拉进了Science Olympiad充数,这还得益于之前无数中国学生树立的良好形象啊!
  第一次Club Meeting让我真正看到了什么是“美国式奥赛”。这个竞赛有30多个项目,考察逻辑思维能力、生物医学知识、动手能力、物理机械知识,甚至音乐理论。当然,整个团队的表现也就从侧面反映了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唉,美国式竞赛也不比中国的竞赛简单啊!
  如果一个学校的Science Olympiad Group足够大的话,那么可能30多个项目都有人参加;但是我们学校的Group总共就12个人,所以只能有选择地参加其中的几个项目了。我们12个人每人至少负责1个项目,尽可能地把12个人的效益最大化——能多参加的项目,就多参加。毕竟,如果想得奖,团队的总分累计就要足够高;团队总分要高,那就要多参加项目。
  最重要的是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体现。我们学校的Science Olympiad 组织完完全全由学生自主管理,虽然邀请了教化学的Mr Smith 当教练,但我们还是要自己给自己分配任务。我呢,既然是被拉来凑数帮忙的,那就一帮到底好了,我下定决心要让我们学校的队伍从地区赛进入到州赛。
  比赛的项目很有意思,有一个叫做“埃菲尔铁塔”,需要用木料(种类不限)搭建一个塔,塔的高度和横截面大小有统一要求,同时要在尽可能轻的情况下,能够承担尽可能重的物体。我们一直在尝试各种各样的木料和设计。一座又一座的塔在实验中被压坏了,一座又一座新设计或用新木材的塔又出现了。我一直都很享受Science Olympiad Group里面实验的感觉,所有的人一起构思一个设计,然后一起做出来。
  为了不辜负之前中国留学生所塑造的聪明好学的美好典范,我主动负责了3个理科项目——Fermi Question(费米问题,考察数学中科学计数法的应用能力),Anatomy(解剖,考察生物知识的掌握)和Physics Problem Solving(顾名思义,考察物理知识)。我想当然地以为在中国学到的数学、物理、生物知识对付这些已经绰绰有余。然而,Fermi Question的内容还是让我大吃一惊。
  Fermi Question根本不是简单的数学问题,它还牵涉到各种生活常识问题。比如说,多少枚25美分的硬币能铺满一个橄榄球场?好嘛,问题来了——第一,25美分的硬币倒是经常见,但我对橄榄球场的大小一点概念都没有;第二,美国不是“米”制单位,让我用不熟悉的英尺什么的进行估算,真是太难为我了。
  另外两个项目倒是和我预料的差不多。但是物理的考试让我印象尤其深刻——它不单单是简单的解物理题,还需要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实验数据解题。所以,考试内容不是机械的书本知识,而是对物理实践运用能力的考察。
  很幸运,我的Physics Problem Solving得了地区赛的单项季军,我们学校也终于在5年内第一次进入了州赛!
  得知我们的队伍进了州赛,大家的积极性全被调动起来了。根据历届的Fermi Question考题,我上网整理出了整整三页需要知道的数据,比如地球到火星的距离,一个原子的重量等等。当然,我也被逼着研究了橄榄球场、棒球场的长宽,也愣是弄熟了米和英尺、英寸等单位间的换算。拿到试题的时候,我就没有像上次一样面红耳赤,急得抓耳挠腮了。
  州赛颁奖是颁发1到10名的奖项,但是为了制造悬念,当然是从第10名报到第1名了。宣读Fermi Question获奖名单的时候,直到第5名都没有我的名字,我有点激动——我不会真的进了前3名吧?!但是,报到第2名,仍然没有我的名字,我无奈地想自己可能做得不好。但是,第一名!我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参加的另外两个项目也都得了第6名。
  有人说,美国和中国的共同点就只有都靠右开车了——度量单位不同,温度表达不同,食物不同……呵,现在我可以再加一句,连奥赛都不同。
  当我戴着3块奖牌回家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来祝贺我,为我高兴。倒是家里的猫,被金属敲击的声音吓得不轻,看我走近,就一溜烟地跑走了。
  蔡宁和: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1-2012年学生使者”项目的交流生,在美国度过了一年的学习和交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