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教师档案制度,科学记录教师专业成长历程,科学、高效地确定教师档案内容的设置,增强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已经成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 教师档案内容设置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多元性原则。从横向而言,教师档案的内容设置应重点反映教师在一段时期内课堂教学、课程开发、师生关系、师德修养、业务学习、教学资源整合、团队合作、学生个案研究、考试评价等多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从纵向而言,教师档案应凸显发展性和动态性,着力于促进人的长期而有个性的发展,激发教师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并随着教育价值观、社会人才观等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
二是绩效性原则。绩效是指完成工作的绩与效的组合。绩就是业绩,包括工作目标和职责要求两部分;效就是效率、效果、态度、方法、方式,效又包括纪律和品行。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绩效可分为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个人绩效是指个人经过评估的工作行为、工作方式及其工作结果,是对组织的目标达成具有效益和贡献的部分。显然,个人绩效强调的是个人对组织的贡献。组织绩效是指特定的组织在某一时期内组织的实际投入以及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等情况。显然,组织绩效强调的是组织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作为教师档案,涉及教师个人绩效的方方面面,因此它的档案内容设置必须突出教师对学校目标的实际及潜在的贡献。同时,教师业务资料的归档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过程,需要学校、教师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与人力,学校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必然成为教师档案制度中组织绩效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根据多元性原则,教师档案内容设置必须是全面的。这种全面性包括:静态要素的综合、动态要素的联系、主体要素的互动等多个方面。依据这一原则,教师档案内容设置应该是多多益善。另一方面,根据绩效性原则,教师档案制度不仅要体现学校组织目标的实现,还要考虑到学校和教师的实际付出,其中教育管理者与教师的精力付出是难以估量的。结合上述两个方面可以发现,教师档案内容设置要全,否则难以体现多元性原则;教师档案内容设置又不能太多,否则绩效性原则就无法实现。据了解,许多学校在建立教师档案制度时都面临着这种两难的窘境,同时也是这一制度难以持续的关键所在。为此,巴莱多定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 巴莱多定律在许多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
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意大利统计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巴莱多(Vilfredo.Pareto,1848~1923)首先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维尔弗雷多·巴莱多出生于巴黎,祖父巴莱多爵士被拿破仑封为帝国男爵。1850年巴莱多一家返意大利,1869年巴莱多在都灵综合技术大学毕业,获得了工程学博士学位。由此开始从事工程学和工业管理工作,并在几次调换工作以后升任意大利钢铁公司的总经理。1891年,正当巴莱多在企业经营春风得意之际,他通读了著名经济学家马费奥·潘塔莱奥尼的《纯粹经济学原理》一书,开始对经济学产生兴趣,并深入研究,1893年巴莱多被任命为洛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巴莱多有着浓郁的工科背景,在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中,他喜欢用数据证明,用事实说话。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巴莱多在大量的实证研究与统计调研中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他发现大部份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他还发现了一件非常重V/blgUztKJONIz9xoVlnf7yy7WbOkwEOClDG0v4Clko=要的事情,即某一个族群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和他们所享有的总收入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都见过这种现象。不论是早期的英国,还是其他国家,甚至从早期的资料中,他都发现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于是,巴莱多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因此,巴莱多定律成了这种不平等关系的简称。
后人对于巴莱多的这项发现给予了不同的命名,例如,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犹太法则等。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巴莱多定律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典型模式。例如,80%的产出源自20%的投入;80%的结论源自20%的起因;80%的收获源自20%的努力;工程的80%的价值源自20%的行为。同时可以看到,只要弥补了最关键的20%的质量缺口,就可以获得80%的利益;只要纠正了20%的起因,就可排除80%的客户投诉;协商各方只要坚持到最后20%的有效时间内,就可以争取到80%的相互让步。
巴莱多定律的发现和推广给我们两个重要的启示:一是理论研究的成果应该来自大量的实证调研和统计数据证明。二是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必有而且只有一种矛盾居于支配的地位,起着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作用。这种矛盾就是主要矛盾。由此,人们在观察和处理任何事物或过程的诸种矛盾时,必须善于以主要精力从多种矛盾中找出和抓住主要矛盾,提出主要的任务,从而掌握工作的关键因素。中国古代有一句名言,叫做“纲举目张”,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三、 巴莱多定律在教师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要坚持多元性、绩效性两大原则,运用巴莱多定律,科学、高效地设置教师档案内容,就必须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广泛收集、认真梳理各个学校教师档案内容设置的相关信息。当初,巴莱多面对大量的社会现象、统计数据,通过梳理、分析发现了巴莱多定律。目前,许多学校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纷纷建立了教师档案制度,并在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有着许许多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教师档案内容设置为例,有的学校设置了教师档案内容的8个板块,包括:(1)规划版块,主要有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的自我发展规划等;(2)教学版块,主要有自我推荐的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等;(3)学习版块,主要有进修或培训活动、读书心得、经验随笔、外出学习等;(4)研究版块,主要有集体备课、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经验总结等;(5)反思版块,主要有教学笔记、自我成长分析、对照名师分析等;(6)评价版块,主要有阶段性的自我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上交工会的提案等;(7)指导版块,主要有指导学生、指导教师等;⑧管理版块,主要有班级管理、校务管理等。还有的学校教师档案内容主要设置为为个人基本信息、个人成长、阶段性评价三大系列。显然,只有通过收集和梳理相关资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可以对照本体,吸取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利弊、少走弯路。
二是确定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关心和引导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一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长期发展目标的龙头,集中体现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水平,也是一所学校社会地位提升的主要标志。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优化结构,内涵发展;突出特色,注重创新;提高质量,服务学生”的原则,切切实实做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学校关心和引导教师个人职业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增强他们的满意感,而且有利于把教师个人需要与学校组织需要统一起来。巴莱多定律的核心是,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确定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档案内容的设置一定要突出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个人发展两大主题。和这两个主题密切相关的要素就必须成为教师档案的主要内容。
三是用科学的方法、务实创新的态度深入开展工作。在教师档案内容设置中运用巴莱多定律也必须坚持科学、求实、创新的原则。首先,教师档案设置的具体内容应该来自于实践。也就是说,大量的信息要在实际调研中产生,准备设置的具体档案内容必须经过老师和教育管理实践者的认可。其次,巴莱多定律的核心是运用科学方法确定事物内在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