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警方对峙近32小时,5分钟激烈交火,三百多发子弹呼啸而过……身负3桩重案、7条人命的嫌疑人穆罕默德•梅拉赫手持枪械,从住所浴室纵身一跃,欲跳楼逃跑。法国特种部队队员瞄准射击,一枪击中其头部,梅拉赫当场毙命。
3月22日上午,被法国记者称为“法国在本土遭遇的第一次‘基地’组织袭击”降下帷幕,因此案一度中断的法国总统竞选重新启动,但它给法国人带来的恐慌和反思远未结束。
遗憾没有杀死更多的人
当地时间3月19日上午8点15分左右,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一所犹太中学发生枪击案。凶手骑一辆摩托车在校门口射杀一名教师及其儿子,然后冲进校园,打死校长及其7岁的女儿,扬长而去。
光天化日之下滥杀无辜,且死者中有3名儿童,举国震惊。这是继1982年巴黎罗西耶大街凶杀案(6死22伤)后,法国本土最严重的一次针对犹太人的杀戮事件。法国内政部长克劳德•盖昂称,这是“野蛮的极致”。
几天前,法国先后发生两起枪杀案,作案手法相似。一次是3月11日,一名法国伞兵在图卢兹大街上被摩托杀手开枪射杀;一次是3月15日,3名伞兵在蒙托班一个取款机前遭摩托杀手突袭,2死1伤。3桩命案的受害者均有少数裔背景,凶手都头戴头盔、骑一辆摩托车,使用的都是11.43毫米口径手枪,警方由此判定,3案皆一人作为。
警方核查了有暴力前科的人员名单、曾去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法国公民名单和有“圣战情结”的法国青年名单,试图缩小搜索范围,但效果寥寥。后来他们发现,第一名被射杀的伞兵曾在网上张贴出售摩托车的帖子,于是根据IP地址调查每个回复者,可依然进展缓慢。直到接到当地一家摩托车专卖店雇员举报,有顾客前来咨询如何拆除车上的GPS定位装置,并要求重新油漆车体,警方才综合各条线索,锁定嫌疑人梅拉赫。
3月21日凌晨1点,法国24电视新闻台夜班编辑埃芭•卡隆多接到一名男子电话,称对3桩命案负责。他说,袭击学校是为“死于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冲突中的巴勒斯坦儿童报仇”,打死士兵是因为不满法国军事干预阿富汗,同时抗议法国颁布法律禁止穆斯林妇女在公共场合披戴面罩。“他表达能力极强,非常有礼貌,用词强硬,语气平静,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卡隆多说。
两个小时后,警察包围梅拉赫居住的公寓。他们原本准备出奇制胜,却发现梅拉赫似乎早有准备,他开枪击中了两名警察。几轮交火之后,警方切断了公寓的水、电、天然气,双方陷入漫长的对峙。
警方谈判专家试图与之沟通,他一度表示愿意投降,并说出作案时拍摄的录像带藏匿地点。录像带显示,他在射杀第一名伞兵前说:“你杀死我的兄弟,我杀死你。”第二桩袭击案中,他在逃离现场时高呼:“真主伟大!”
可最终,他拒绝缴械。他说,他不想在监狱里度过余生,如果战死,将“升入天堂”。至于警察伤亡,“那又怎样?”他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杀死更多的人。按原计划,他还要杀一名士兵和两名警察。
3月22日上午10点半,警方发起总攻。发现他尸体时,他身着防弹衣,手里握着一把柯尔特.45手枪,身边还有一支AK-47步枪和一支乌兹微型自动步枪。他说过,要在枪林弹雨中“握着武器死”,他做到了。
他早就上了情报部门“黑名单”
警方对梅拉赫并不陌生。少年时代,他曾15次被青少年法庭定罪,罪名包括小偷小摸、违章驾驶等,曾两次入狱。从阿富汗回来后,他更是上了法国情报部门“黑名单”,成为图卢兹所属比利牛斯山大区十多名“重点关注对象”之一。
现年23岁的梅拉赫是法籍阿尔及利亚人,在图卢兹长大,家里兄弟姐妹5人,均由母亲拉扯大。他以修车为生,尤其喜欢摩托车。和大多数同龄孩子一样,他热爱足球,喜欢泡夜店,但不喝酒,不吸毒。
曾担任梅拉赫辩护律师的克里斯蒂安•埃泰兰说,虽然梅拉赫前科累累,但有着“天使的容貌”,“很懂礼貌,有教养”,“不是那种策划阴谋、心怀暴力的人,根本不会把他和狂热主义联系起来。”
2007年,他第一次来到阿富汗,那一年,他18岁。没有人知道,他为何去阿富汗,做了什么。据坎大哈监狱长古拉姆•法洛可说,他因携带制造炸弹的装置而被判处3年监禁。次年,监狱遭塔利班袭击,他随数百名狱友逃跑,回到法国。
他曾两次报名参军,第一次因犯罪前科遭拒,第二次在测试第一轮就遭淘汰。2010年,他前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处接受“基地”组织军事训练。据称,其间他成为“基地”组织成员,与一个名叫“骑士的荣耀”的伊斯兰组织有关。该组织以犹太人和法国士兵为袭击目标,于今年2月被取缔。
后来,他来到坎大哈,在街头游荡时遭当地警察盘查,后被美军遣返回法国。对这段经历,美国方面讳莫如深,但称梅拉赫应该与“基地”核心组织没有关联。他们更愿意相信,梅拉赫是“一匹孤独的狼”,顶多有几名同伙,其中包括他的哥哥阿布代尔卡德。此人2007年曾帮助把“圣战”武装人员偷运到伊拉克。
2011年,梅拉赫再次前往阿富汗,这次只待了3个月,因为染上了甲肝。回到图卢兹后,他的生活如此平常,踢足球、泡夜店、看录像。朋友们都不知道他曾经去过阿富汗。球友卡马尔说:“他为人谨慎,从不夸夸其谈,到处炫耀‘瞧,我的新女友’或‘看我多了不起’什么的。他很有礼貌,总是举止得当。他也从不谈论伊斯兰教,但会祈祷。我们所有人都每天祈祷5次,这没什么奇怪。”
“法国不是警察国家”
梅拉赫虽已击毙,但法国情报机构对“危险人物”监控的失败、警方破案效率之低下,令民众失望,且心有余悸。
数次前往敏感地区,梅拉赫早就被情报机构盯上。他多次接受当地安全部门质询,却次次顺利过关。2011年11月,他从阿富汗回来后,再次被请去解释此行目的。他自称只是作为游客前往,并拿出照片为证。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曾有一位母亲向警方报案,她的儿子被梅拉赫关在屋里强迫看暴力录像,其中有血淋淋的砍头画面,但显然没有引起警方重视。
一个名叫玛丽嘉的邻居对媒体说,案发之前,梅拉赫其实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基地”组织成员倾向。“他曾穿着类似军装的服饰,挥舞着刀剑,对着邻居高呼‘基地!基地!’。有人报了警,他也受到质询,但很奇怪,就没了下文。”
西班牙情报部门曾告知法国同僚,梅拉赫参加了2011年在西班牙东北部加泰罗尼亚举行的“萨拉菲主义者”会议。“萨拉菲主义者”信奉最纯正的伊斯兰教义,主张对平民实施伊斯兰“圣战”。然而,这一警告仍不足以让法国警方对梅拉赫展开独立调查。
警方2008年一份卷宗显示,梅拉赫及其哥哥阿布代尔卡德与图卢兹当地一个“圣战”组织有瓜葛。这个组织被捣毁后,梅拉赫甚至去监狱探望过从前的哥们儿。
在得知第一名遇害伞兵在网上出售摩托车的线索后,警方花了整整6天时间才列出IP地址对应的用户名单,而同样的工作,美国警方可能几分钟就能搞定,最多不超过48小时。但凡能及时锁定目标,第二、第三桩惨案也许就不会发生。最后,还是仰仗摩托车专卖店雇员的举报,警方才终于摸清头脑,找准方向。事实上,IP地址对应的名字是梅拉赫的母亲,去摩托店咨询的顾客是梅拉赫的哥哥。
针对舆论批评,盖昂的解释是,梅拉赫及其他受监视的极端主义者“从未表现出任何能让我们能确信他们会犯罪的行为”,“在法国,大家不会因为表达怪异或有极端想法而坐牢。”
那么,安全部门能否加强监控以便行动部门快速反应,从而阻止校园惨案发生?法国国防部长热拉尔•隆盖回答说:“我认为不能,除非我们想把法国变成一个警察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