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鱼—蚌—树立体种养模式主要是依托水面,以育珠蚌为主,养鱼、鸭为辅,配种杨树,实行种养结合。作者在湖南省常德市某食品有限公司养鸭场及其邻近的1公顷水面开展生态养殖,实行水边建舍养鸭,水中养鱼,水面育珠,水底(网箱)养蚌、周边栽树的立体种养模式,获得每公顷水体鸭、鱼、珠、树年产值70000元以上的较好经济效益。
一、技术要点
1.合适水面选取
水面可以是湖、塘、水库或沟渠等,但必须保证水质无污染,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水面面积足够大,光照时间长,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增加水温。如果是养殖池塘,则以东西走向(长∶宽=2~3∶1)为宜,塘底平坦,并略向排水口方向平缓倾斜,池深2米以上,水位平均1.2米以上,整个水面连成一片,便于拉绳吊蚌。池塘面积不小于0.67公顷(10亩),因为水表层面积大,风浪也较大,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对鱼、蚌生长有利。
2.合理搭棚养鸭
按照鸭的排泄物数量(1只鸭1年排泄物在50公斤左右)以及水体对有机肥的正常需要量,667平方米(1亩)水面配养50~80只鸭。鸭棚应傍水面而建,地势高燥、阳光充足、坐北朝南、冬暖夏凉、排洪排水性能良好,面积约120平方米。鸭棚前面或其附近围一块面积约为300平方米的缓坡池基或池坡地面,作为鸭苗落水上岸行走觅食的陆地活动场所。同时,紧连鸭棚按每群400~500只鸭的标准,用网布或竹篾建一个水上围栏,供鸭群水面觅食嬉戏。为不影响水体中蚌的生长,鸭的水面活动面积一般不宜超过总水面面积的25%。饲养管理中,鸭子除觅食水生动植物外,还须补喂全价饲料,保证饲料、饮水充足和新鲜清洁,坚持定时定量饲喂,合理温度、湿度和密度,注意环境卫生,确保鸭健康生长。鸭排泄的粪尿一般经发酵腐熟后施入水体,培肥水质,增加水中有机物含量,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为蚌、鱼提供丰富适口的饵料,从而使物质能量得以多重利用,形成良性循环式经济链。
3.选取网袋育蚌
本模式选用三角帆蚌作为育珠蚌。于每年10月底购买经接种的1龄三角帆蚌,用网袋吊养于水面上,每只网袋装2只珠蚌,网袋之间吊养间距30~40厘米,每排网袋间距约1.5米,网袋中的三角帆蚌一般吊挂在水面下方约30厘米处,单层吊养,667平方米吊养800~1000只。当珠蚌体长至13厘米后,再换成网夹吊养。网袋或网夹养殖,育珠蚌自由活动空间大,不受制约,且避免了天敌危害,养殖效果良好。
4.把握蚌鱼混养比例
在养鸭的水面,按鱼、蚌各自的生活生长特性,合理混养珠蚌和鱼,以互利增效。每667平方米吊养育珠蚌800~1000只、网箱底养小蚌3000只左右的水面,在水深2米以上的情况下,放养鱼种50公斤较合适。因蚌属滤食性水生动物,故放养的鱼种中,滤食性鱼类放养量一般控制在总放养量的30%~40%,吃食性鱼类占60%~70%。在生产实践中,鱼蚌混养比例应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每年10月至第二年1月,在水面集中放养蚌和鱼种。每公顷水面吊养1龄三角帆蚌1.35万只,鱼种的放养情况为:花、白鲢180公斤/公顷(规格为250~400克/尾),鳙鱼80公斤/公顷(规格为300~500克/尾),青鱼、草鱼、鲤鱼、鲫鱼等吃食性鱼类505公斤/公顷(规格分别为400~750克/尾、400~750克/尾、50克/尾、100~125克/尾),合计放养鱼种765公斤/公顷。养至第二年10~11月,吃食性鱼类采用诱捕网箱捕鱼技术捕大留小,鲢、鳙鱼采取赶、拦、拉网捕捞技术分批捕捞等方法收获鱼类。捕捞后,马上补放新鱼苗。
5.种植适宜树苗
选择木质化程度高、芽原基饱满、无病虫害、无失水冻害的一年生速生杨树种条或种穗,种条种穗长度1~2米,条粗1~2.5厘米,并经生根、保湿、防病虫害等技术处理。每隔2米将杨树种条扦插于养殖水面周边,起遮阴、净化水质、美化环境作用。
6.科学施肥,精心管理
三角帆蚌喜食金藻、硅藻、甲藻等藻类,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施肥必须以有机肥料为主、无机肥料为辅。鱼蚌放养前,在彻底消毒的基础上,667平方米水面施基肥150公斤左右。鸭粪一般需经发酵腐熟后施入水体,少量的可直接冲入养殖塘内。施肥量视水质和季节而定,肥料投放须少量多次,全池均匀泼撒,掌握“秋、冬季多施,春季适量减少,盛夏高温季节施用无机肥”的原则。具体做法是:秋、冬季节每6~7天投施鸭粪1次,每次667平方米施鸭粪25公斤左右,每年667平方米需要鸭粪1吨以上。由于冬肥投放充足,春季气温回升,底肥缓缓释放,故春季适当减少到每15天投放鸭粪1次。夏季7~8月份,由于水温高,改施尿素、过磷酸钙等无机肥,每次667平方米施尿素2公斤或过磷酸钙4公斤,10~15天泼洒1次。在管理上,主要做好3项工作:一是调节水质和pH值,二是防治鱼、蚌疾病,三是调节育珠蚌的吊养水层深度。通过定期补充新水,保持水质“肥、活、嫩、爽”,透明度30厘米左右;采用生石灰溶水后全池泼洒的方法,保持水体pH值为7.0~7.5,每15天1次,每次667平方米约10公斤。通过清塘消毒、免疫注射等办法防治鱼、蚌疾病。根据季节、水温变化适当调整蚌的吊养深度:春季一般吊养水层以水下15~30厘米为宜;夏季水温高达35℃左右时,吊养水层应调整到水下约40厘米;冬季吊养水层要在水下60~70厘米,使其安全越冬。平时加强巡塘,制定查蚌制度,勤于观察鱼、蚌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经济效益
以2009年作者的种养收益为例。蚌珠:每公顷水面吊养育珠蚌1.35万只,经过4年的精心养殖,收获珠蚌1.33万只,成活率98.5%,每只珠蚌可产珍珠15~40克,产值20~60元,其成本平均为6~8元/只。按2009年最低产值计算,1公顷育珠水面可获利18.5万元左右。按4年折算,年均获利4万元左右。此外,鲜蚌肉及贝壳可做饲料、工艺品、生物钙等,其收入未作统计。鱼:此项收益逐年计算。以2009年为例,每公顷水面共收获鲢鱼1300多公斤,鳙鱼1100多公斤,青、草、鲤、鲫肉食性鱼类4300公斤,按2009年年底市场价格,鱼的销售收入为72000元左右,除去鱼种、鱼料、药品、石灰、劳动力和租金等成本,年获纯利16000元。
鸭:每公顷水面配养750只鸭,一年养肉鸭4批,每批肉鸭饲养约70克长到4公斤左右销售,肉鸭的成活率平均为95%,全程料肉比平均为2.5∶1,肉鸭毛价平均约8.5元/公斤,1只肉鸭售价34元。肉鸭成本包括鸭苗约5元/只,饲料约25元/只,药品疫苗约0.4元/只,至于劳力等成本计算在养鱼、蚌成本中,此处不另算。1只肉鸭的成本约30.4元,每只肉鸭获利3.6元。1公顷水面混养肉鸭一年获纯利10000元左右。
树:毎公顷水面的周边共栽种速生杨树212棵,成活率为98%。7年生杨树的卖价为100元/棵,当初购买杨树苗的价格是0.35元/棵,施肥、劳力等成本计算在养殖成本中,此处不另算,则预计成活的200多棵7年生杨树纯利润为2万元左右。按7年折算,每公顷杨树年均纯收入约为3000元。
(湖南省畜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彭瑛 邮编:4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