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天气开始变得凉爽。京沪高铁济南西站的广场上,一脸愁云的李光云,望着熙攘的人群不住地叹气。“就是那里,那里原来是我家。”顺着李光云的手势,记者的目光落在广场对面一片崭新的建筑上。李光云告诉记者,强制拆迁已经过去两年了,政府没有给出任何说法,至今,她家连同另外7家拆迁户,仍没有得到一分钱的拆迁补偿,有些家庭至今还在外面临时租房子住。
李光云说,被强制拆迁两年来,他们(拆迁户)多次上访,数次进京,并曾到法院起诉,到检察院投诉,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暴力之夜” 8月27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济南市槐荫区段店镇担山屯村。在一个不大的院子里,七八个身上穿着印有“冤”、“还我房子”等字样的白色圆领衫、当年被强制拆迁的住户正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拆迁户闫桂香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成了没有“家”的人。
李光云告诉记者,两年前的2010年6月4日,凌晨两点左右,一伙不明身份的人,砸开房门闯进来,把正在熟睡的一家人强行带上面包车,拉到了黄河边的偏僻处。“他们把我们一家人撵下汽车,面包车一溜烟开跑了,后半夜,很冷,我和两个小女儿都穿着单衣服,孩子们冻得直发抖,四周漆黑一片,别说出租车,连个人影都没有。”
回忆当时的情景,李光云掉下了眼泪,“天亮了,好不容易回到家,可是,眼前的景象差点让我昏过去,我们的家,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两年前的那场强制拆迁,无疑给拆迁户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李光云的话音没落,其他拆迁户七嘴八舌地向记者讲述自己的遭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天遭遇同样命运、同时被强拆的,还有李光云的娘家及其他十多户人家。李光云家和父亲李世水家,两家相隔不过几十米。而父亲李世水,两年前遭遇强拆事件后,于2011年8月初去世。
据被拆迁户闫桂香回忆,2010年4月2日夜,她接到邻居一个电话说,“在槐荫区小董庄,紧挨高铁西客站沿街门面房马上要拆,拆迁人已到”。她一听自己家附近要拆迁,立刻放下电话,和爱人邢传洲开车直奔目的地。
在西客站附近大金庄北边路口,有数十人拦住车辆不让过,邢传洲立马把车拐到辅道冲了过去。途中又有几批人试图拦住车辆,但未获成功,邢传洲很快来到自家沿街门面房前。刚下车,紧接着大约40多人把闫桂香夫妻俩围住,二话不说摁在地上就打。打了一段时间,他们这些人还不甘心,又把二人拖到路的另一边继续殴打,直到把夫妻俩打昏。
闫桂香说,过了十几分钟,她才醒过来,当时天太黑,又刮着大风,什么也看不见,她就借着汽车的灯光看到丈夫倒在离她有大约10米远的地方,还没醒过来。
闫桂香就大声呼唤丈夫,而她丈夫醒来的第一句话就说,“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闫桂香这才看到丈夫的眼睛被打得鲜血直流,鼻子和嘴也一直向外流血。
这时候,闫桂香的孩子也赶来了。他们连忙开车将邢传洲送到医院抢救,至今邢传洲的右眼依然视力很弱。
闫桂香告诉记者,被强拆的当天,当她再次回到自己沿街门面房前时,发现房子已经倒塌,房里的东西大都损坏,压在废墟下,有些被埋物品已被拾荒者和附近居民捡走。
并非“无偿拆除”的小产权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2010年4月2日夜至6月4日凌晨,被强拆的济南西客站片区十几家沿街商业楼,其业主的户籍大多不在本地,对于槐荫区居民而言,他们是“外地人”。而这一连片的沿街商业楼,是这些“外地人”于2003年—2006年间购买的,是属于槐荫区段店镇大金庄村委会开发建设的,并与合同甲方“大金庄村委会”签订了购房合同。
一名业主向记者提供了购房合同样本,签署于2005年4月的这份“购房合同”中,双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执行,房屋交接后产权归乙方(即业主)所有,甲方的文件依据是“济槐发[2000]46号”;同时,该合同还强调,“房屋交接后如发生国家重点建设征用时,按国家相关规定解决”。
根据合同,不难判断,这是典型的“小产权房”。
其实,国家对小产权房早就有明确规定。2010年5月5日,国土资源部针对“小产权房”提出了处理意见,其中包含了“对违法建设立即叫停,责令开发商停止对外销售,并采取停电停水措施;对尚未销售的和2007年12月30日以后新建、续建的房屋予以拆除”等明确而严厉的行政措施。
显然,这些购买于2006年以前的“小产权房”,不属于“无偿拆除”范畴。
大金庄村民张世伟说,自己2006年5月从银行贷款买了小董庄门面房,原本用来做生意的,可是后来有人在门上、墙上写满拆字,使他们人心惶惶,无法正常经营。
补偿“悬殊巨大” 被拆迁户李世水(已故)购房的时间是2005年4月15日。
据李世水的女儿李光云介绍,在2009年初,大金庄村相关负责人找他们谈话,“说要建西客站,要拆迁,该怎么补偿怎么补偿,还给安置,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随后不久,即2009年4月18日,大金庄村相关负责人再次找到李世水称,根据济南市178号文件,4月18日晚12点前,补偿900元/平方米,过了12点,补偿850元/平方米。李世水说:“我没房子住,要求要房子。”该负责人回答:“我们只管拆迁不管安置。”
2010年5月3日,大金庄村村委工作组来被拆迁户栾继生家,要求其搬走,说每平方米补偿900元,村委另补600元,每平方米900元也是按济南市178号文件补偿。
被拆迁户孟庆聚告诉记者,他在2005年购买此处门面房为每平方米1500元,并进行了装修,加购买房屋款,共计约20万元。但拆迁办要按900元拆除,后来又按每平方米800元拆除,到了2009年11月,拆迁办又强行要求他们签字。
孟庆聚气愤地说:“我们高价买房是自用,从2005年到2009年,房价涨了多少倍,大家都清楚,按原价补偿合理吗?”
据济南权威楼市调研机构信立怡高的统计数据,2009年1月到12月,西部楼盘的均价从5000多元涨到了7000多元。从大金庄西头往东不到一站公交的地方,有一处名为“外海现代中央花园”的新建楼盘,如今均价已经在6000元以上。
据了解,当地农民房屋被拆后,将获得人均40平方米的安置房。三口之家可得120平方米房子,照上述价格计算,当地一套有独立产权的120平方米房子市价将不低于60万。此外,按照相关政策,西客站片区失地农民将获得一定数目的补偿金。
尽管补偿金具体数额无从得知,但据相关人士估计,一个普通三口之家能拿到15万左右。这15万元大约相当于从事农业种植的三口之家最少5年的收入,也是一笔不菲的资金,好多家庭因此也“一夜暴富”。除此之外,当地农民还可享受免费养老和医疗等保障。
而那些被拆迁的十几户“外地人”,即使按照目前所谈的“最高价位”每平方米1500元计算,每户补偿也只有区区十几万或二十余万元,在当地恐怕连一间像样的房屋也买不了。
政府否认补偿存在“双重标准” 京沪高铁是国家重点工程,济南西站建设是京沪高铁沿线最重要的工程项目之一,其建设项目包括黄河大桥、济南高速客站(即济南西客站)、西渴马隧道等。京沪高铁山东省境内建设中,济南市的拆迁面积最大,拆迁难度也最大,拆迁多为厂矿企业、住宅楼房。其中,“西客站片区拆迁6个村子”。
“李光云们”遭遇强拆已经两年,为何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2012年8月29日,记者来到槐荫区政府,济南西客站工程建设指挥部原副主任金述阁向记者表示,两年来,政府成立了6个工作组,不断做拆迁户的工作,希望拆迁户接受政府的补偿标准。然而,尽管政府方面一再声称工作做得细致、耐心、卓有成效,但很显然,拆迁户对政府提出的补偿标准并不买账。
“强制拆迁之前的2010年4月26日,国务院发出‘补偿不到位不得强拆’的紧急通知,时间过去刚刚一个多月,政府就用暴力把房子强拆了,这分明是违法行为。现在,政府用少得可怜的900元/平方米的价格对我们进行补偿,说是依法合规的,那我问问政府,当初‘违法强拆’怎么算?”一名拆迁户气愤地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拆迁户甚至怀疑政府在补偿方面存在“双重标准”。“当时,有一家张姓人家,强制拆迁的那个晚上,张家家里摆着汽油、花圈,屋里拉着‘人在房在’的横幅,张家人更是守在家门口,声称如果强拆就与房子同归于尽。结果,张家房子被保住了,而后来,第一个同意搬家的就是张家。”某拆迁户认为,张家是最坚挺的“钉子户”,要不是政府暗地里提高了补偿标准,这家人是不会接受900元/平方米的补偿标准,而主动搬家的。
对于“双重标准”的猜疑,槐荫区政府予以了否认。8月29日,记者曾提出看一下当时对张姓人家进行补偿的补偿合同,槐荫区区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向记者表示:“这个没有问题,这没什么保密的。”但截至记者发稿,却并没有见到该协议。
在当地采访期间,记者也曾寻找早已搬迁的张姓人家,却没有人知道具体的搬迁地址。
关于强制拆迁及善后工作的推进情况,济南市槐荫区政府向本刊发来书面的“情况说明”,“说明”中指出:“对于极个别没有签协议已拆除和个别未拆的业主提出要求房屋置换和漫天要价的,我们无法满足其不合理要求。”
“说明”中还指出,“通过深入开展群众工作,我们取得了大部分群众的理解,已有超过1600户业主签订货币拆迁协议并完成了补偿和拆除。”但采访中有拆迁户向记者反映,1000多户的补偿,大多数是按照当地村民的补偿标准和政策进行的,这和被强制拆迁的20多户情况不一样,“给村民的补偿比给我们的多多了。”
“政府说我们漫天要价,这是毫无根据的。我们只是希望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政府给出的补偿标准,不但不合理,而且其补偿依据也不充分。”一位拆迁户向记者表示。
至于两年前的那个“强拆之夜”,槐荫区政府在其发给本刊的书面“说明”中,没有给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