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建设带来新风貌

2012-12-29 00:00:00陈谋安陈文兰
中国市场 2012年4期


  “如今村民住上了小洋楼、新别墅,家电一应俱全,生活与城里人没什么两样,得益于党的惠民政策和农村电气化建设业带来的新村貌、新变化”,一见到记者一行,福建建阳市黄坑镇桂林村支书方开镇就激动地说。
  为何村支书会这般激动呢?
  原来,建阳市黄坑镇位于该市的西北部,距市区有84公里。过去,这个镇是一个交通不方便,电力不发达,群众生活水平较低的偏远乡镇。该镇的电力设备始建于70至80年代,仅借当地的小水电站自供发电,供电安全可靠性差,电压不稳,供电不足等简陋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建阳市供电公司李小洪总经理告诉我们,为解决a023d6720c98f6b683f42b704dbf89fb63127680e7f6fb6603fdd1f1e241f428该镇供电不足的“瓶颈”问题,市供电公司将该电网并入市供电公司统一管理,并抓住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这个契机,将该镇列入首批电气化建设镇,共投入2000多万元,对35千伏变电站和10千伏以下电力线路进行了改造。通过一年多的改造,该镇电网布局更加合理,配电变压器由几十台增至136台,主变容量由2000千伏安增加到10000千伏安,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生产,生活用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记者调查了解到,黄坑镇还是建阳市最大的“竹乡”,全镇毛竹面积达15万亩,毛竹资源十分丰富。过去由于电力不足,1根毛竹只卖到12元左右,竹筷加工游兵散勇家庭式作坊,即便有1至2家竹筷生产小企业,也只是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和规模自从建设电气化镇之后,毛竹的附加值大大提高,1根胸径10公分以上的毛竹经过深加工后便增值到50多元,仅以一项该镇就增收一千多万元。该镇的竹木加工企业也发展到80多家,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有3家。企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其中“孟宗竹”生产竹筷还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
  此外,该镇还拥有茶叶、烟叶、食用菌等农业特色产业,过去由于电力滞后,直接影响到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自从解决电力问题后,该镇的茶叶加工企业就发展到16家,烤烟房300多间;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40多个。天池茗香茶叶公司熊盖明总经理兴奋对我们说“如果没有解决电力问题,谁敢办茶叶精加工厂,去年我制茶的精包装全都用了电气化设备,过去几十块钱一斤茶,现在卖到几千块一斤,公司生产的红乌龙茶还获得“世博金奖”,明年打算把茶山面积扩大到2500亩。”
  电气化建设,有力地助推了黄坑镇经济的跨越发展。该镇党委书记虞朝兵说,电网改造之前,社会总产值4.3亿元,电网改造后,社会总产值达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500元增加到7200元,高出全省收入水平。
  面对已取得的成绩,建阳市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潘兰表示,公司将进一步深化改革,狠抓行风建设和服务质量,使服务“三农”之花开遍建阳的各个角落。 (编辑/张晓明 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