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31/KXiHhnQGeBoPUKNYiFiqjG.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31/CFntWXmoLAo7nxK3bMoUbi.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31/EKoPjrCMuHGx765n3MZyrb.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31/3fWSsQiukvNtJeu8ecwRvu.webp)
【人物简介】
●郑亚旗
1983年生于北京。小学毕业后,在家接受“私塾式”教育。2005年创办《皮皮鲁》杂志并重新策划《皮皮鲁总动员》系列丛书,截止至2011年3月销售逾2000万册;2007年,开办皮皮鲁讲堂,任校长,与父亲郑渊洁共同担任授课老师,授课近2000余课时;2008年创办郑亚旗摄影工作室,曾多次到非洲、太平洋、印度洋等地拍摄野生动物,并出版摄影集《非洲》,并于2011年出版最新个人摄影集《郑亚旗摄影》;2010年,创建了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任CEO。
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合作开发中国第一款面对少年儿童的普法网络游戏《皮皮鲁和419宗罪》。
到全国多所小学演讲,向孩子们普法。被北京史家小学聘为全校学生的“成长导师”。
●郑渊洁
1955年出生于河北一个军官家庭。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皮皮鲁、鲁西西、大灰狼罗克、舒克和贝塔是他笔下文学形象。有“童话大王”之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反盗版形象大使;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楷模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获联合国“国际版权创意金奖”第一人。是一个人写一本月刊25年世界纪录保持者;皮皮鲁讲堂教师。
2009年以20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第四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2011年以12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3位。
2006年至今销售2000万本(经公证处公证),这相当于《皮皮鲁总动员》每年销售400万册,每天销售10958册,创造了中国出版史上的奇迹。
“50后”的童话大王郑渊洁正在老去,“80后”的儿子郑亚旗接杆做再创业先锋,要将父亲笔下的虚拟人物变成摇钱树。仅仅将一项完全靠兴趣和长期单打独斗的事业商业化并非易事,哪怕这事业看起来足够绚丽和前卫。
读过郑渊洁童话的人,对皮皮鲁这个小男孩肯定不陌生:他是一个学习成绩不拔尖、不特别受老师喜欢,但却心地善良、正义勇敢、身上有故事的孩子。也许人们不知道,这个“皮皮鲁”在现实生活中还真有原型: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
如今童话大王的儿子郑亚旗长大了,并正在努力塑造多元化的皮皮鲁,他可以是一本杂志,可以是一个教孩子写作文的课堂,可以是一系列动画片、话剧和电影,还可以是一款网络游戏。
比诞生于1981年的经典男孩皮皮鲁小两岁,郑亚旗不叫郑渊洁“爸爸”,而是直呼其名,“是郑渊洁让我从小就这样叫的,说这样平等。”在这个80后身上贴着3个完全不同的标签: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时尚达人、职场招聘脱口秀节目《非你莫属》中与华谊兄弟公司“抢人才”的公司老板。而如今人们更加关心的是这个80后的CEO是怎样炼成的?
父亲给他独特的人生
父亲郑渊洁除了带给郑亚旗看不完的童话外,还给了他一个不一样的童年。
1984年,郑亚旗拥有了当时梦寐以求的交通工具——一辆幼儿两轮自行车。两岁的孩子什么都要向当爹的看齐——至少这辆自行车和郑渊洁的摩托车看起来都一样,都是两轮。
郑渊洁的摩托车每天都要加油,“你这是干什么?”儿子第一次见到加油的情景,很是惊奇。“这是给车喂饭。”这个理由很有想象力。两岁的郑亚旗在得到自行车后,把这个动作照搬到爱车身上:每天一杯的牛奶,会有半杯都倒在自行车上。
几个月后,两轮车被郑渊洁主动升级成豪华四轮“敞篷车”:“这是核动力,不用吃东西。”没有训斥,也没有阻止,郑渊洁觉得维护儿子的想象力比什么都重要。
“其实从上小学第一天起,我就开始和郑渊洁商量不上学了。”郑亚旗说,自己的上学第一天,是从一位忘记带书的女生被班主任责骂开始的。“当时老师骂她说,今后你吃屎都接不着热的。”
回家后,郑亚旗和郑渊洁说了此事,父子俩就开始琢磨不上学了。
郑亚旗念的是重点小学,班主任是优秀教师,年年期末考试都会漏题给学生。“你告诉校长去。”“我不敢。”当爹的示弱了:儿子在学校一天,就是人家手里的人质一天,万一老师让全班同学孤立他,郑亚旗就被毁了。
但郑渊洁也总能找到小小反抗一把的机会。他研究儿子的课程表,如果觉得哪天的课无聊了,便写张请假条带儿子出去玩。小学毕业考试时,郑渊洁终于找到出泄题恶气的契机——正式上考场时,郑亚旗按照分析的结果故意考了一个62分,拖全班的平均分。
考完试第二天,郑渊洁征求郑亚旗意见:咱退学。儿子点点头,当爹的拉着儿子回家了。
“老虎都是一只一只的,绵羊才是一群一群的。”被父亲脱了兔子衣服的郑亚旗只能当老虎了。
现在回想起来,郑亚旗说,“没上学除了失去了早恋的机会,其他的都还挺好。至少我的人生和大多数人都不同了,这已经是很难得的财富了。”
郑亚旗辍学之后,父亲自编了十来本教材培养他,像《皮皮鲁和419宗罪》、《老爸再送你100条命》,内容涉及法律、生活自救等,这些书后来陆续出版。这样一对一的上课方式让郑亚旗一点都不敢怠慢,“这比在学校里上学累,在家上课稍有走神就会被发现。”而考试,是郑亚旗自己设计的一张卷子。如果他能用这份卷子考倒郑渊洁,便是考试合格了。
“其实我一点都不‘叛逆’,”郑亚旗表示,“我的‘叛逆’其实是郑渊洁的胜利,他先下手为强,所以打败了传统教育观。”
三年后,郑亚旗毕业了。他开始为父亲布置的另一项考试做准备:最高学历是小学文凭的郑亚旗将在18岁那天独自生存。
开着奥迪扛鸡蛋
郑亚旗上小学二年级时,父亲告诉他:我就养你到18岁,之后你就靠自己,你要负责自己的房租和水电费。于是郑亚旗有了这么个意识:18岁前一定要找到一个赚钱的途径。1996年小学刚毕业,郑亚旗就开始给IT媒体写游戏攻略或硬件分析;1997年开始学网页制作,靠写程序赚来人生的 “第一桶金”。16岁时,他开始了炒股……
在这样的几次尝试之后,郑亚旗面临了年满18岁的首次大考:他需要找工作。北京户口却只有小学文凭? 这在北京是很稀有的,招聘单位拿看火星人的眼神仰视他。甚至在一次面试时,面试官迷惑不解,过来摸郑亚旗的腿,怀疑他因残疾没有继续上学,弄得他哭笑不得。
刚好有个朋友让郑亚旗帮着找一个人,在超市扛鸡蛋,一箱5毛钱。寻找工作四处碰壁的郑亚旗就决定去了,他每天开着那18岁的生日礼物奥迪A6去超市扛鸡蛋,这一扛就是三个月。郑亚旗提起那三个月,感觉非常快乐,没有半点委屈,对于别人的疑惑,他有自己的开心哲学:“我去健身房健身还得花钱;而我去做搬运工,既锻炼了身体,他们还给我钱,这事多划算啊!”
几个月后,18岁的郑亚旗在报社技术部上班了,从最基层的技术部负责人一直做到技术部的主任。
儿子毙掉老子的稿件
在社会上扑腾了几年后,日渐成熟的郑亚旗意识到,郑渊洁创造的童话品牌,如果只是维持现状的话,太可惜了。他决心用“郑渊洁”这个资源做出更大的事业。
2004年9月,时任报社技术部主任的郑亚旗接到他爹的电话。放下电话,隐藏身世低调了四年的他决定玩一把高调的辞职。“你辞职后干什么啊?”同事很关心。“我要做一本杂志,《皮皮鲁画册》。”“那不是要郑渊洁的授权才行吗?”郑亚旗头也不抬,就把第一枚炸弹扔出来:“我已经拿到了。”果然引来一片惊呼声:“你太牛了!连郑渊洁的授权都能拿到!”最大的炸弹就该在这个时候爆炸,他神态自若:“因为他是我爸。”技术部死一样的安静。直到他收拾好东西走出办公室,才听见身后的爆炸效果:“靠!他竟然是郑渊洁的儿子!”
之后,郑亚旗拿出自己的积蓄创办了北京皮皮鲁书店。郑亚旗开始改变着父亲的观念和做法。
2004年底,经过儿子多次怂恿和“激将”,郑渊洁答应把童话造型“皮皮鲁”改编成漫画。和以往一样,郑渊洁是《皮皮鲁》系列漫画的唯一撰稿人,而主编则由郑亚旗担任。这是父子俩第一次合作。“他不想把自己变成一个商人,那我来。”郑亚旗说。
郑渊洁特守信,从不拖稿,但也反感对方拖稿费,哪怕迟了一天发稿费,他也会六亲不认中止合作关系。郑亚旗自然不会去犯这忌。不延误稿费的合同固然让郑渊洁开心,可写了20年的童话,还从没哪个主编编辑敢毙他的稿子,儿子却一遍又一遍把他的稿子打回来。“你看看,你的文字根本没有一点画面感,你让别人怎么画?”《皮皮鲁画册》唯一的主编郑亚旗板着脸训斥编辑部唯一的文字作者郑渊洁。
他曾毙掉了郑渊洁新写的60篇“迷你皮皮鲁童话”中的42篇。连续被枪毙多次后,当爹的终于发作了文人臭脾气:“再枪毙,你就不怕我不给你写了!”主编回头在卷堆里翻了翻,拎出存底的合同:“有合同在。你敢吗?”
郑渊洁在心里哀号,然后自我安慰:我不吃亏,文字版,漫画版,以后再出书了,我就可以拿三份版权费嘛。
开发老爸
隔年郑亚旗又创办了《皮皮鲁》杂志,签下了唯一一个作者郑渊洁。“他没把机会留给别人,留给儿子了。”郑亚旗说。
那时,郑亚旗发现,父亲最主要的出版物《皮皮鲁总动员》丛书,已经不温不火地卖了10年。2005年之前的七八年里,有相当多的孩子是不知道皮皮鲁的。不做宣传,郑渊洁一副酒香不怕巷子深、爱看不看的样子。
“郑渊洁很容易满足,十年了就在一家出版社出自己的书,觉得一年有个百万册的版税就够了。”郑亚旗实在看不下去父亲的这些“恶习”,“《哈里•波特》算什么?郑渊洁的书比它好多了!可人家包装策划销售得多好。我就不信重新包装后的皮皮鲁和鲁西西胜不了那个戴眼睛的魔法师。”
在儿子的如此刺激之下,父亲终于同意重新策划这套书。经过郑亚旗的重新包装,焕然一新的《皮皮鲁总动员》丛书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2005年至今销售已逾2000万册。
“我们是父子明算帐,他连钱都不给我,做这个事我就得用自己的钱做,我还要付给他版税,皮皮鲁重新包装上市的第一个月,我们的书就把哈利波特干到儿童排行榜后面去了。”
2007年,郑亚旗又开办了皮皮鲁讲堂,这是一所专门辅导孩子们语文,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开发想象力的“学校”。他聘用的老师,自然就是父亲。原本只对写字上瘾的郑渊洁,一开始根本不同意讲什么课,郑亚旗反驳道:“孔子和苏格拉底一个字没写,但都是大师、伟大的教育家。”
当穿着儿子淘汰给他的八成新夹克,打开手提电脑——儿子用了才半年就折价卖他了,九折价格不商量。郑渊洁站在讲台上得意地看用崇拜的眼光注视他的孩子和家长们,忍不住在心里得意:站在现代城的教室里,感觉真是不一样! 之后,郑渊洁现在对皮皮鲁讲堂乐此不疲。
在皮皮鲁讲堂上,郑亚旗装了一只摄像头,全程记录下了父亲在课堂上说的所有的话,几年后集结成册,于是又有了一套热销儿童读物——《皮皮鲁大讲堂》。
儿子包装老爸的生意,老爸则把儿子包装成了一个精明、人脉活络的创业者,一名成长路径独特但性格洒脱、成熟的年轻人。几年来无数次的出镜也让郑亚旗学会了如何快速推销自己。他语速飞快,有时会模仿父亲的坦率,但仍透出一股圆滑世故之气。
涉足网游搏双赢
凭着郑亚旗的努力,皮皮鲁重新成为了孩子们熟悉喜爱的童话人物。郑亚旗仍然不满足,他觉得这个品牌还大有可开发之处。
从1987年央视拍摄动画电影《舒克与贝塔》后,郑渊洁没再对作品进行过影视授权。“电影是高投入高回报,但风险很大。”郑亚旗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先做游戏,再做电影。
作为一个资深电脑玩家和最熟悉皮皮鲁的“伙伴”,郑亚旗在2010年5月成立了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第一个项目——网游,即将正式上线,题材是他再熟悉不过的“法律私塾教材”《皮皮鲁和419宗罪》。
决定选这个题材,和郑亚旗一次在飞机上的经历有关。那天,郑亚旗听见旁边的男士对邻座七八岁的小姑娘说:“下了飞机你必须跟我走。”谁知小姑娘马上掏出了一本书,反问道:“你知道拐卖儿童要判多少年吗?书里都写着呢!”郑亚旗一看就乐了,那本书正是 《皮皮鲁和419宗罪》。
他认为,能让孩子通过游戏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减少青少年犯罪,将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从做杂志、办讲堂,到制作网络游戏,郑亚旗没有经历太多挣扎的心理阶段,他认为儿童接触互联网是大趋势,曾经的70后、80后们,如今很多人已成为家长,更加开明的家长。他们明白孩子应该接触互联网,但是不明白应该让孩子接触什么。如果现在有专门为孩子做的网络游戏,家长就会放心很多。
郑亚旗说,正如姚明出席博鳌论坛时表示自己曾经也玩网路游戏,原因是在虚拟世界中没人知道他是谁。孩子在网络游戏中也能获得自尊、自信、自主决定的需求。每个人对网络游戏的需求都不同。
郑亚旗认为,皮皮鲁的品牌在线下经过30年的积累,已经非常成熟了,现在转战到线上,只需要在互联网上做得更完善。
皮皮鲁公司正在进行第一轮私募融资,他给潜在的投资人打气,说2012年会将手里关于皮皮鲁所有形态的产品和资源整合。未来还要开拓皮皮鲁动画片、电影等衍生品。郑亚旗极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创业先锋,听他讲述未来公司的规划的语气,仿佛已经成为皮皮鲁的同胞兄弟。
“郑渊洁”这三个字
作为“童话大王”的儿子,满世界都是童话书和动画片的郑亚旗获得了中国孩子少有的自由,但郑亚旗感受到的不全是童话般的美好,还有平常孩子想不到的压力。他坦言,“18岁之前是被骂大的。”在读小学时,当成绩不好时,就会有同学蹦出来指着他,“你是郑渊洁的儿子,才考这点分,对得起你爸爸么?”郑亚旗笑着说道。
在郑亚旗的成长历程里,类似的质疑太多太多。当他做得好时,别人会质疑都是“爸爸帮的”;当他做不好时,又会有人奚落。
郑亚旗没听说过“拼爹”这个词,但他经常被人评价“别人挣钱靠脑子,你挣钱靠老子”。“18岁以后我就没花过郑渊洁一分钱,现在我和他所有合作都是明码标价的。可能我唯一的优势是,郑渊洁只肯和我合作。但我想哪怕我把这公司做得再好,也会有人说,‘不就是因为你爸爸嘛’,我现在已经习惯了。”郑亚旗颇已从委屈变得泰然。
“你的综合能力不是别人的说法能决定的。比如一家上市公司,虽然股票的价格会因为各种因素涨落,但公司的情况怎么样,没有谁比老板更清楚。”
“别人怎么评价我不管,我只知道如果有个金饭碗你却要因为所谓的骨气、面子把它废弃在一旁,才是蠢事。”
郑亚旗指出,“郑渊洁”这三个字带给自己负面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1岁,正是大家的质疑让他的抗挫折能力更强。
而现在,应该说更早,他意识到“郑渊洁”是一个品牌,一个值得好好经营的品牌。
选员工如同选女友
“其实我对员工的要求很简单,敬业,人品好就行。”郑亚旗说:“企业竞争到最后,其实还是人的竞争。”
在他看来,一个好公司应该是员工想着怎么多为公司做贡献,而老板应该想的是怎么把赚到的钱尽可能多地返还给员工。郑亚旗说,尽管去年运作郑渊洁的作品,“包括出书和办皮皮鲁大讲堂等,收入达到了2000万元左右,但我手下的员工仍有很多是七八个人合租一套房子、在北京打拼的外地人。我现在的愿望就是在我们的努力下,让他们也都能买车、买房。”
和对员工的要求一样,郑亚旗最看重女友两点:人品好,幽默感强。“两个人在一起肯定得快乐啊。”郑亚旗坦言,“我现在有两条原则,一是对公司有好处的事我就干,二是对公司没好处的事我就不干或者少干。”郑亚旗说,“包括结婚这事,我都以对公司有没有好处来衡量。”他的妻子是一位普通的白领,郑亚旗给她的定位是事业的发动机。
郑亚旗18岁生日时,收到了父亲给他的生日礼物——一台奥迪车,方向盘上搁了一盒避孕套。从那天之后,郑渊洁急着要孙子,所以他偷偷地将所有安全套都用大头针扎穿了,但是阴谋至今未遂。不过,对于未来孩子的培养,郑亚旗只希望可以看到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
成功源于不断的思考
“我过的是老年人的生活。”问郑亚旗每天的作息安排,他这样回答。
他每天早上8点半去遛狗,9点骑自行车去公司,工作了一天后回家吃晚饭,再遛狗、看书、上网、睡觉。郑亚旗的同龄朋友不超过10个人,更多的则是他十几岁上网时遇到的大他10来岁的朋友。这让郑亚旗觉得很爽:“跟水平比自己高的人下棋,就会进步越来越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大朋友’对我价值观的影响很大。”这也导致郑亚旗一度和同龄人的相处“有障碍”。
“生活越简单越好。我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人,从来不随大流。”郑亚旗喜欢潜海和摄影,他发到微博上的自己潜入海底拍回来的各种海洋生物的照片,让众多粉丝艳羡不已。
这些在郑亚旗看来,“确实只是爱好,算是奋斗和生活的润滑剂吧。”即使是玩票,郑亚旗也具备了相当水准:2010年初,他建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并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了承接各种个性婚纱照和写真的广告。此后多次到非洲拍摄野生动物,到太平洋、印度洋潜水拍摄海洋生物,并出版了摄影集《非洲》。哪怕因为“皮皮鲁大讲堂”和开发网游太忙,这个摄影工作室已经几乎关停,但仍不影响一家时尚杂志将他列为该领域的达人,并为众多女性读者开出了要想成为他的女友,必须在哪些方面做好功课的建议。
郑亚旗说他有一个特点:“做一件事情稳定之后,喜欢尝试新的事物。”
郑亚旗说自己很喜欢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他说乔布斯的两个办公桌,一个用于放置各种文件和工具,另一个上面什么都没有。“在不需要电脑的时候,乔布斯就会在干净的办公桌上思考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乔布斯的成功源于不断的思考。”
其实,皮皮鲁应该是两个人的影子:郑渊洁+郑亚旗。儿子用童年书写了关于皮皮鲁童话的前半章,后半章那个长大了的皮皮鲁应该是越老越回归传统的父亲的写照。18岁前老爸教育儿子,18岁后儿子改造老爸。
“我想把皮皮鲁这个牌子发扬光大,它一定有成为世界知名品牌的潜力,能做多大那就是我的本事了。”当被要求评价自己的成长方式时,郑亚旗淡淡应了一句:“这不具有可复制性,毕竟郑渊洁的儿子只有一个。”(编辑/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