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在赫尔曼德省的维京后裔

2012-12-29 00:00:00扬羽
轻兵器 2012年10期


  目前,部署在阿富汗赫尔曼德地区的联军主要是英军领导的赫尔曼德特遣队(TF),特遣队中除英军外,还包括来自爱沙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丹麦、立陶宛等国的部队。其中,丹麦是除英国外贡献兵力最多的国家,其先后驻军人数总计达到750人。丹麦作战群主要部署于Nahr-e Sarai地区北部,该作战群也被称为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ISAF丹麦分遣队。
  
  一次夜袭
  
  晚间22∶38,夜幕笼罩大地。在丹麦作战群驻扎的基地,茂盛的植物密密匝匝,为整个基地增加了紧张和危险的氛围——这一地区向来是塔利班武装的活跃区。流经基地的一条灌溉沟渠中,流水映射着旁边道路上的灯光,不时发出哗哗的声响。值勤的丹麦哨兵谨慎地观察着哨位周围的环境。为应对夜间观察,他们配备有大量夜视器材,单兵武器上也安装有夜视镜。
  这个小型基地紧挨着一座水力发电站,该发电站为周边民事及军事设施提供所需电力,由丹麦作战群的B连(该连也称为“潘泽”机步连)负责守备与操作。此外,该连还负责监视、阻滞周边叛乱武装由北沿灌溉渠向格里什克渗透。距基地以西约600m,还部署有阿富汗当地警察部队的一个检查点。阿警察部队与丹麦基地建立有可靠的联系,便于相互支援与配合。
  就在记者进驻该基地当晚,夜间的宁静被一阵枪声打破,可以看到基地以西阿警察部队检查点附近一阵阵曳光弹拖着红色的闪光划破夜空。看来,是一股塔利班武装利用黑夜掩护潜至警察部队检查点附近,与驻守在检查点内的守军交战。不时传来的爆炸声和剧烈闪光也意味着塔利班武装不仅使用了步枪,很可能也使用了RPG-7火箭筒。
  枪声就是命令。除了坚守各值勤点位的士兵外,其他正在休息的士兵也迅速穿戴好装具奔赴各自的防御位置。与此同时,借助夜视器材,维京基地外围与检查点较近的一个哨点上的士兵,也开始利用其芬兰瓦尔梅特M62 7.62mm机枪对辨识出的塔利班武装阵地进行长点射火力压制。很快,遭到攻击的检查点附近的另一个阿警察部队据点也传来了急促的射击声,根据其火力和枪口闪光判断,是一挺德什卡12.7mm重机枪。
  看来塔利班武装人员正招至几个据点的交叉火力射击。但显然,他们并不打算放弃进攻,仍在顽强地向预定目标发起攻击。为了彻底打退这股武装,维京基地的指挥官命令几辆待命的步战车沿道路出击,利用其强大的35mm火炮全面压制对方火力。借助先进的车载夜战系统,步战车很快就摧毁了塔利班武装的一处火力点,该火力点当即就停止了射击,另一个火力点内的人员似乎也意识到再不撤退就有可能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也很快就撤退了。
  
  任务区域情势
  
  丹麦作战群的任务区形状大致呈三角状,位于赫尔曼德省nahr-e saraj地区北部。该区域内最大的城市格里什克则主要由阿富汗安全部队守备。
  任务区北端宽约20km,南端宽约50km,南北纵深约20km,且南部有一条公路通过。赫尔曼德河由东北至西南流经该任务区,在河流两岸是广泛的灌溉区,这里密布着灌溉沟渠和大片浓密的植被,种植着各类农作物。
  任务区内共有人口约7万人,其中大多数居住在格里什克市,而沿赫尔曼德河两岸居住的居民约有2万余人。尽管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联军及阿富汗安全部队对该地区的塔利班武装进行了反复清剿,但由于该地区复杂的地形、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基础,塔利班武装的活动仍很频繁,他们对丹麦作战群及阿武装力量展开了血腥的游击战争。
  塔利班武装将夏季植被茂盛的赫尔曼德河两岸当作其隐匿、发起攻击的理想场所。层出不穷的简易爆炸装置(IED)不时袭扰着联军巡逻部队及阿安全部队,使得这里成为阿富汗最危险的战区之一,自2007年至2011年12月1日,累计已有42名丹麦士兵战死在阿富汗,其中就有38人部署于赫尔曼德省。这38人中,24人死于IED装置,7人在交战中死于敌方轻武器,另7人则死于其他原因。这些血淋淋的数字,无不体现着冲突的危险与残酷。
  
  作战群力量编成
  
  整个丹麦作战群由1名上校军官指挥。作战群包括1个司令部、作战B连和C连、1个坦克排、1个电子战分队、1个联合火力分队(包括炮兵观察组以及来自丹麦、立陶宛、英国和美国的联合分队)、1个工程排、后勤支援连、1个丹麦顾问组(DKAT)、1个警察行动与联络组(POMLT)、1个民事军事合作小组。此外,还有1个医疗排(30人)、1个装备维护排(40人)以及1个运输排(40人)先后加入该作战群。
  除此之外,为加强该地区的控制,2011年8月,2个英国步兵连(原属于默西亚郡团第3营)、1个装甲侦察连亦从原部队转隶到丹麦作战群。为应对日益复杂的IED装置威胁,另有1个排爆小组亦可随时支援该作战群。
  经第11次部队轮换(2011年2~8月)后,先后派驻阿富汗的丹麦分遣队总人数约为750人。
  B连(“潘泽”机步连)
  该连由128名官兵组成,包括1个指挥分队、3个机械化步兵排、1个迫击炮小队和1个狙击小队。其中指挥分队配备有1辆CV9035装甲步兵战斗车、3辆M113G3人员输送车、2辆8×8轮式MAN HX77运输车。通常,指挥分队亦为连属支援力量(迫击炮小队和狙击小队)提供运输与部署支持。迫击炮小队配备有60mm和120mm两种口径迫击炮。3个机械化步兵排各配备有3辆CV9035装甲步战车和1辆M113G3人员输送车。
  2011年7月,当新闻媒体参访该连时,B连与周围的联军部队及阿安全警察部队紧密配合,负责格里什克地区东北一处责任区的安全事务。
  坦克排
  该坦克排也称为Kampvogns装甲分遣队,配备有3辆“豹”2A5DK主战坦克、1辆M113G3人员输送车以及1辆6×6“美洲豹”轮式防地雷反伏击车(MRAP)。
  该排是作战群中最重要的快速反应部队,主要驻扎在普莱斯基地,也经常被部署加强到赫尔曼德特遣队辖区内的其他部队中。其直接由丹麦作战群指挥官指挥,以为其他分队提供必要的作战支援,比如威慑性巡逻、安全护送、地面清剿等行动。自部署以来,该排几乎参与了丹麦部队所有的作战行动。
  后勤支援连
  丹麦作战群的后勤支援连主要部署在“棱堡”营地,所有在阿丹麦士兵的后勤及装备供应都由该连负责。整个后勤支援连由大约50名士兵组成,根据功能与职责不同,编组成数个保障组。
  以往,像其他参与ISAF部队的北约国家一样,丹麦驻阿部队的补给由巴基斯坦卡拉奇港转运。由于阿富汗境内并无现代化的港口,因此各国的补给基本上都先经海路运抵卡拉奇港,再由民事运输部门由陆路转运至阿境内,但从安全和费用方面考虑,这并非最好的选择。近期,随着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向北约开放了为ISAF部队提供补给的通道,补给将通过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境内的铁路网运至阿境内,由于阿境内缺乏现代铁路网,因此仍需公路运输完成最后的集散。这种状况使每个国家的支援与勤务部队都变得尤为重要,丹麦作战群也不例外。
  
  献身阿富汗战争
  
  丹麦虽然地狭人稀,但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维京时代(公元8~11世纪,这一时期维京人一直侵扰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其足迹遍及欧洲大陆及北极广阔疆域),可以说他们也是北欧维京海盗的后裔。历史上,维京士兵们以英勇无畏而著称,而在今天的阿富汗,丹麦军队同样以对反恐战争的贡献赢得世界的尊敬。自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之日起,丹麦武装力量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仍不愧是一支训练有素、高效可靠的作战力量。
  在最初的“持久自由行动”中,数百名丹麦士兵就加入了“雪豹特遣队”(Ferret TF),与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特种部队一起,率先踏入阿境内遂行任务,他们与阿北方联盟合作,共同对抗当时仍执政的塔利班当局。丹麦皇家空军在“持久自由行动”中,也投入了1架C-130、4架F-16战斗机。阿富汗建立新政权后,丹麦军队又与联军部队一起参加了搜捕当地基地组织的作战行动。
  从最初仅派遣45人参加驻阿联军部队,丹麦向阿派驻的武装力量人数不断增加,累计达到750名官兵,约占当时驻阿联军部队的3%,丹麦陆军总人数的7.4%。
  编辑/刘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