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四十的华先生没想到,自己只是吃了感冒药,却差点丢了小命。因为感冒头疼,他就在睡前吃了一片去痛片,没想到半夜醒来时,华先生发现自己的眼睛、耳朵、脸、胳膊、脚等处开始出现密密麻麻的红点,以前有过过敏经历的他并没有在意,吃了几片脱敏药就继续睡了。第二天一起来,华先生身上的红点已经转化为全身大面积红斑,并且在红斑上长出了大疱。家人见状,立即将他送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诊断出华先生患了严重的“大疱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要不是及时抢救就丢了性命。
生活中,习惯自己买药治病的老百姓越来越多,可是根本没想到有些药会导致身体过敏,事实上,任何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对药物过敏。
常见过敏药及表现
引起过敏的药物最常见的是抗生素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青霉素是最多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尤其注意,以前青霉素皮试不过敏,再次应用青霉素还要做皮试,因为不同医院、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甚至同一批号的青霉素停用3天之后就应重新做皮试,千万不要想当然。
第二是磺胺类(增效联磺片)和呋喃类(痢特灵)等。由于这一类药物多数疗效确切、价格便宜,习惯服用该类药品消炎的人为数不少。由磺胺药引起的药物过敏是临床非常多见的,多出现于外生殖器、口唇等处的圆形红斑,其另一特点是反复出现于同一部位,称为固定性药疹,医院因药疹就诊的病号为数不少。对一种磺胺类抗菌药物有过敏反应的人,使用其他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概率极高。另外还有解热镇痛药、安眠镇静药、中草药等,至少包括几千种药品。
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过敏的药物不同,同一药品体现在不同过敏者身上的表现也不完全相同。一般在服药之后出现皮疹、瘙痒,且皮疹持续24~48小时不消退,应警惕是药物过敏,如继续服药会加重。
如果是初次服用某种药物,那么一般来说是7~10天后出现,但是如果服用的药物以前用过,有可能在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而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可在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内出现。所以,服药后要细心注意身体的全部变化,不要只注意原来所要治疗的病症的变化,可以在服药后一两个小时,尤其是晚上就寝时,观察一下胸腹部的皮肤变化,如有皮疹很容易发觉。
药物过敏的误区
药物过敏反应的机理是十分复杂的。正因如此,很多患者朋友都存在药物过敏的误区,最常见的有四种。
第一种误区:错误地认为以前不过敏的药物,终身使用都不会过敏。临床药学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间歇地重复使用某一类药物,可能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后,再次使用时会出现过敏反应。比如有的非肠炎导致的腹泻患者,使用某种止泻药时不会出现过敏反应。但是同样一个人,因为患了肠炎导致的腹泻,再同样使用这样一种药就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什么原因呢?因为患者肠道内感染的细菌和这种药合成的抗原出现了过敏反应。
第二种误区:一些做了皮试结果为阴性的患者,认为做过皮试之后,就不用担心对这种药会过敏。目前,临床上需要进行皮试的常见注射液有:青霉素类、头孢类和部分破伤风抗毒素类制剂等。但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不能说这些注射液皮试阴性之后,在输液中就一定不会发生过敏反应,即便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少。所以,给患者使用青霉素类等会出现过敏反应的药物,即使皮试为阴性,也必须有医务人员在场,输液的地方也应有必要的抢救设施,以防意外发生。
第三种误区:很多患者以为用药的时候不过敏,用药之后就不会过敏。事实上,药物过敏是有潜伏期的。不同的药物、不同的患者,潜伏期的表现也不一样。比如一些使用膏药的患者,贴膏药的时候不觉得,但是等症状缓解甚至痊愈之后,停用了膏药却出现了过敏反应。而到医院皮肤科就诊的时候,很少有人会联想到药物过敏,以至于当医生询问其此前的药物过敏史时,这类患者经常给出否定的回答。
第四种误区:很多患者只以为口服或者注射的药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并不了解各类含片、雾化吸入的药物、龋齿洞内的堵塞药物、阴道内塞药物等也都有可能出现药物过敏反应。一般注射药物导致的过敏反应最为严重。药物过敏反应的表现形式除极少数属过敏性休克外,绝大多数为形态各异、症状轻重不一的皮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如出现皮疹,而时间又发生在用药期间或者用药前后,都不能排除是否药物过敏,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必要时停药。
药物过敏后怎么办
有些药物过敏,在停药后就可以好转。但也有的时候,仅停药是不够的。药物过敏时,患者首先应该多喝些温开水,便于药物尽快排泄。同时要留意身体变化,当出现较严重的过敏症状时,可能需要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因此我们建议,一旦出现用药过敏,最好是一出现过敏症状就去医院,这样才能避免情况恶化。
尤其是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应予警惕。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积极治疗。抢救的关键在于争分夺秒,尽快采取必要的措施。首先应让病人躺平,头部处于低位。立即注射肾上腺素0.3~1.0毫升。必要时可在10~15分钟重复注射肾上腺素,病情危重者可静脉注射。要注意保暖,如发绀或呼吸困难,应给氧气或进行人工呼吸。紧急时也可以用指甲压迫“人中”穴,或针刺双侧“内关”。
有的病人可能有轻度的过敏性休克症状,如全身无力、寒颤、头晕等,这时也不要麻痹大意,应该进行必要的治疗。为了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对于一些容易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最好在医生的监督下注射,不要擅自在家中自行注射。
Tips:合理用药,预防药物过敏
①在用药前,首先明确诊断,不要在病情未搞清前,采用多种药物围攻,以为总有一种药物会产生效用,这样易出现不必要的药物反应。
②对所用药物的成分、性能、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配伍禁忌等应全面熟悉掌握,做到不滥用、错用、多用药物。
③用药应有计划性,剂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久,并定期观察。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对有过敏性体质者更不可忽视。对有过药物过敏反应者,应注意交叉敏感或多源性敏感反应的发生。
④某些器官有功能障碍时,常对某些药物不能耐受,如肾病患者需慎用重金属药物。
⑤药物的选用一定要买正品。不要随便买药。也不能随意听信一些民间偏方。
⑥长期露天工作的人们要警惕药物所致的光敏反应。例如,某人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又经强光照射,在手、足或头颈等裸露部位发生日光性皮炎或光毒性皮炎;那么,对于其他可致光敏反应的药物如灰黄霉素、奎尼丁、非那根、冬眠灵等也应慎用或最好不在露天工作期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