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1家已停牌多时的烂公司而言,年底这一关显然攸关其生死。而能否度过这一关的关键,尤其需要各家公司呈交一份货真价实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并经证监会资产重组委员会的审核、且必须要通过,才可以涅槃重生。
到年底仅剩下不足一个月,显然时日无多。但仅需完成例行的规定动作(程序),就相当不简单。上市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按照规定,至少需要提前20日发公告。所有公司的现有大股东,都不可能蠢到要拖延至最后一两个月才去开会。大多数都是在6月底退市新规公告后就千方百计的谋求生存之路。
*ST创智的公司目前只剩下4名员工,包含董事长、董秘,全部都是管理人员,荣膺A股最少员工的公司头名,被坊间戏称刚刚勉强凑够一桌麻将,公司总经理已经拍拍屁股辞职走人了。要命的是,所有重组方若要进场施以援手,都不可能这么简单就买到一个干干净净的壳,全部都是带有一大堆附加条件。只是各方的企图与目的不尽相同,有些新进场的大股东可能意存高远,不在乎眼前这些麻烦,才会迎难而上。
相比10年前,现在上市公司的壳已经不像过去那么金贵和眩目,壳的价码自然也远不如过去那样值钱。一方面,21家公司为准备资产重组方案,可谓不惜一切努力和代价,只可惜如今是凤凰落毛不如鸡,价码和底气早已今不如昔;二方面,为了实现重组,董事会、尤其是股东大会几乎都开过三几次,无奈阻力重重。
S*ST天发是沪深两市惟一一家,既未完成股改也未通过重组案的ST公司,于今年9月份公布了第三份股改方案;同时又公布拟通过换股与晨光稀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但其股改和重组两大方案,均遭到了流通股股东的否决,天发原大股东遭遇新重组方和流通股东的两面狙击。
流通股东认为,重组方给出的“股改对价”过低(每10股送3.5股);而重组方认为,即便是借不了天发的壳,还能再找其他公司的壳。如今垃圾公司大股东,即便是卖身求存,也殊为不易,因为市道与行情早已今非昔比。
多数公司都是靠出售仅存的资产来拼凑重组方案。S*ST恒立的股改优化方案,是要靠“捐赠现金+债务豁免+资本公积转增”,来向流通股东示好,以便让重组方案得以通过,由此也可见其自主性的经营能力几乎殆尽。这样的公司即便侥幸过关,将来如何存续经营?
保壳大战中的重要一方,就是公司的流通股股东。其中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完成股改对价的博弈,只需谋划重组方案;另一种是尚未完成股改,即既有股改的博弈、还有重组方案的较量。按照证监会有关股改和资产重组的规定,流通股东在这两场不同的博弈中,都握有相当分量的话事权。未能得到流通股东多数同意的任何方案,都不会获得通过。
比如股权分置改革。按规定,一是须要分类表决,包括按全体股东和流通股东;二是流通股东表决股改对价方案,需要得到参加会议和网络上投票的流通股东三分之二以上的同意,才算获得通过。
今年7月6日,在S*ST聚友召开的有关股改方案(非流通股东按每10股送2.29股给流通股东)的股东大会上,流通股东投下的赞成票为63.57%,不足规定的2/3以上,S*ST聚友此次的股改方案被流通股东否决。该公司后续重组方案的大戏,也就极难再唱下去。因为在这些公司中,股改与重组都是“互为条件”的关系,有A才有B,反之亦然。
散户在上市公司属于弱势群体。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显然是赋予其自我保护的最后一道护身符。尽管他们也知道,公司一旦退市,则几乎就是血本无归。在公司的最后危急关头,这些中小散户多数表现出宁可公司被退市,也要维护自我权益的强烈意识,大有玉石俱焚的意味。很难说,这些人是否就是不顾大体、识大局。因为他们若不自己保护自己,则再无人可以保护他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