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让宝宝停止打嗝等

2012-12-29 00:00:00蔡汶静
健康博览 2012年1期


  宝宝易打嗝,专家表示这种现象属于正常。打嗝是因身心受到某种刺激而引发的反应。宝宝因其脏腑娇嫩,胸部,膈肌发育尚不完善,一旦因某种原因刺激了胸部、隔肌和腹部相邻的部位,这个刺激信号传递到颈部脊髓,经膈神经和肋间神经传到隔肌,肋间肌引起收缩,形成难以自控的打嗝现象。
  一般出生后的几个月里,宝宝会经常打嗝。这是因为宝宝的植物神经功能发育还没有完善,对身体的调节不稳定,再加上可能是受了强烈刺激,或者是喂奶时吸入空气或哺乳时间过长,给宝宝喂食的速度过快,或者宝宝吃得太快,使大量的空气吸入体内,自然会引起打嗝。等宝宝到了三四个月,身体各项机能发育更成熟了,打嗝的现象也就相应减少了。
  其实宝宝打嗝没有任何有效的方式来停止,尤其是不确定为什么会发生打嗝的时候。宝宝若无其他疾病而突然打嗝,一般无需作处理,通常打一会儿就可自行停止,除非发作时间较长,连续5~10分钟,就应引起注意了。下面介绍让宝宝停止打嗝的4大方法:
  ●如果宝宝因吃奶后腹部胀气,放下平躺时会打嗝。这是因为奶瓶开口小,婴儿在吸奶的时候,因用力吸而吞入太多的空气,造成了胀气现象,因此家长可以在宝宝喝完奶之后,多抱一会儿,轻轻拍宝宝背部,或是轻柔按摩腹部来帮助排气,可以预防宝宝打嗝及溢奶。
  ●试着少量多餐的喂食法,或喂食后抱起宝宝拍背以加强排气。
  ●喂一点温开水或以有趣的活动来转移婴儿的注意力,也可以改善宝宝打嗝症状。
  ●如果宝宝频繁地打嗝,同时并有食欲变差、体重减轻或频繁呕吐,就应该带宝宝到医院做详细检查。
  为打嗝宝宝拍背有三个步骤:第一、如果宝宝躺在床上,可以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屁股,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脖子,把宝宝竖着抱起来。
  第二、无论站着还是坐着:妈妈最好要将宝宝尽量竖立着抱在肩膀上,以手部及身体的力量将宝宝轻轻扣住,头部刚好垫在妈妈的肩膀上。这时候,如果包裹宝宝的围巾比较短,妈妈可以在肩膀上再加一条小毛巾,防止宝宝嗝出的奶粘到衣服上。
  第三、五指并拢:手指稍微弯曲让手心空心,然后屁股上方轻轻向上拍打一直到脖子下方。注意拍的时候最好不要漏气,可以连续拍打十几下。
  宝宝适当补充益生菌有益健康
  臧平
  肠道正常菌群中对人体有利而无害的细菌被称为益生菌,它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维持肠道健康。常见的益生菌有:双岐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酵母菌等。
  肠道内的“有益菌”和“有害菌”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一旦平衡被打破,人体就会出现相应的疾病。益生菌可以阻止有害菌生长繁殖,帮助宝宝预防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还能刺激宝宝体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创造出一个不利于有害病毒和细菌存在的环境,来预防和治疗感染性腹泻。
  如果宝宝的胃肠道功能经常紊乱,如腹胀、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大量不规则地使用了抗生素,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如酸奶、含有益生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等。另外,补充益生菌时需注意四个方面:
  1 含有益生菌的食物不能用高于45℃的水冲调。
  2 不能与抗生素同服。如果必须服用抗生素,益生菌与抗生素间隔的时间不应短于3小时。
  3 含有益生菌的奶粉,取后要随手盖严奶粉罐。
  4 需要药物补充的时候,一定要遵医嘱。
  拍背化痰
  蔡汶静
  宝宝由感冒引起的咳嗽、咳痰,属于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儿科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特别是1岁以内的宝宝,由于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更容易患病。
  妈咪们发现宝宝咳嗽有痰,先别着急,要看看宝宝痰液性状。有的痰比较清,有的痰比较黏,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再判断给孩子用什么药。此外,一定要让孩子多喝水,喝水能有效地帮助孩子稀释痰液,并促进毒素的排出。如果有黄痰,持续时间比较长,妈咪们也不要急于给宝宝用药,专家推荐,可以先给宝宝吃点川贝炖梨进行食疗。如果宝宝持续咳痰,妈咪们除了给宝宝就医、食疗,还可采用拍背法来帮助宝宝止咳化痰。
  拍背法是针对痰多的孩子非常有效的物理疗法,甚至有时比吃药还有效。这种方法要求家长把手扣起来,从孩子的背部,从下往上、从外往里拍,因为这是孩子肺叶、支气管的走向,可以促进孩子排痰。同时要避开脊柱的位置,以免患儿受伤。一般家长托着孩子的前胸,使孩子处于弓背体位,这样拍的效果最好。妈咪可以让孩子趴在你的前臂上,用另外一只手给孩子拍。拍背时要求力度大一点,主要用手腕使力,太轻的力度没有太大效果。
  宝宝咳嗽有痰,不要经常给宝宝戴口罩或用围巾护口,因为经常戴口罩,不仅不利于宝宝咳嗽的康复,反而会降低宝宝上呼吸道对冷空气的适应性,缺乏对伤风、支气管炎等病的抵抗能力。而且,因围巾多是羊毛或其他纤维制品,如果用它来护口,一是会使围巾间隙中的病菌尘埃进入宝宝的上呼吸道,二是可使羊毛等纤维吸入体内,可以诱发过敏体质的宝宝发生哮喘病,而且还会因为围巾厚、堵住宝宝的口鼻影响正常肺部换气。
  儿童“三多一少”也要警惕糖尿病
  蔡汶静
  童糖尿病多数起病急骤,常有多饮、多食、多尿和明显消瘦的典型症状,70%的病人在发病后一月内诊断。同时常伴有酮症酸中毒,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不同程度的脱水和酸中毒表现。儿童糖尿病极易被误诊。主要是因为儿童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的症状不容易被人发现,而且有发热、呼吸困难、精神不振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多见于小儿,常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同时,以腹痛、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发病急,常被误诊为肠炎、急性阑尾炎等,使病情难以得到及时的遏制,贻误病情。
  儿童糖尿病主要是饮食惹得祸。由于孩子大多喜欢喝甜饮料吃油炸的东西,这恰好是诱发糖尿病的不良生活方式中最突出的一点。加之现代社会肥胖儿的普遍增多,也加大了儿童患糖尿病的概率。特别是肥胖会导致体内的血糖浓度增高,脂肪代谢加强,身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胰岛素,对胰岛素的需要增加,久而久之胰岛细胞功能发生紊乱,诱发糖尿病。儿童发生肥胖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增加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
  因此,糖尿病并非中老年人专利,预防糖尿病应从儿童开始,坚持合理喂养,妊娠期合理摄入营养,避免生出肥胖儿,出生后坚持母乳喂养,并合理添加辅食。
  从小注意培养宝贝的运动习惯,以消耗掉多余的热量,父母一定要多督促多鼓励,以调动宝贝的运动兴趣。同时,少食高热量食物(如洋快餐类食品),应选择适量蛋白、高纤维素(蔬菜)的食品,合理摄取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脂类、鱼类、杂粮,同时纠正宝贝的不良饮食习惯,如避免过量进食,少吃油炸食品、奶油冷饮、高糖食品及饮料,以避免身体肥胖,增大发病概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