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的综艺?

2012-12-29 00:00:00尼佬
南方人物周刊 2012年19期


  走红的节目很多,但从来没有一档像《非你莫属》这样,弄得微博隔俩月就来一次高潮,这次,“疑似假学历评委歪批法国优秀留学生”不仅让欧洲学生愤怒,连青年导师此等“大V”都发起号召抵制活动,其负面形象深入人心的程度,至少在互联网上,几乎是空前的。
  为啥?如果说之前的《非诚勿扰》谈的是结婚问题,能够困扰世间适龄男女每天晚上8点以后的4小时,那么《非你莫属》讨论的职业问题,大概能困扰青年们每天12小时了。大部分青年都能把《非诚勿扰》当戏看并调侃那些“宁愿在宝马里哭”的金句,把时常语出惊人的嘉宾尖酸刻薄的对话当节目效果;但《非你莫属》涉及饭碗问题,很多青年就没法淡定了,突然集体忘记了它只不过是一个“综艺”节目,而把它当成了世间所有不公的代表;偏偏《非你莫属》一点儿也没想走温情路线,它一直在用力地冒犯观众,看起来没有打算停止节目的互相攻击风格,除非遭到官方喊停,微博的抵制不啻是最好的收视广告。
  在广义“综艺节目”已经成为与电视剧并驾齐驱的收视率引擎的今天,我们的电视人却还是匆忙上阵的新鲜人样,没人知道13亿人的底线在哪里,G点又在哪里。照抄台湾行不行?只有一再试验,一再攻击,而被攻击者的反应,正面固然好,轩然大波的负面更好,能吸取经验不说,往往还被视为一种“出话题”的肯定。何况真正的底线测试也并不多么在乎观众,而更在乎拥有砍节目权力的广电管理机构的反应。
  在我看来,“倒非风波”,恰恰是两群初出茅庐的人的矛盾,新鲜人的针尖对麦芒,加上青年们的前途集体焦虑症,使得这个风波无可避免,能解决它的,也不会是《非你莫属》这个节目。
  常上网络社交媒体的人会发现,我们的青年似乎是习惯嘲弄和反权威的一代。嘲笑公知,拒绝公营机构的官话,解构媒体的话语戏成笑话,习惯性地怀疑——常常是对同一事件截然相反的两个观点都不屑。骄傲又郁闷,躁动又容易沮丧。“精英”教育的逐渐普及使人人都以为自己已经可以与世界对话,但这自信却常常被光辉前途路径如此稀少的现实打落,陷入无名状的焦虑中。偏偏电视上却有这么一帮人,才德普普,却骄横地肆意评判羞辱正登上舞台的青年才俊,怎能不让人自我代入,愤而出声,喊一句“你没资格滚下去”。
  我常常被网络社区一些青年人的言论吓到,譬如“凭什么登上台的都是70后”、“没有50后这一群人,中国会变得更好”。弟弟妹妹们,你们是有多么不耐心啊,每个人都应该脚踏实地一步步来不是吗?你的父母成为教育缺失的一代那是国家之罪,而你经过这么多年的现代教育后,还能说出法西斯的语言,那只能是个人之耻了。
  世界当然有太多不公,但是往往不包括真人秀节目。每一档毒舌节目,都不过是想让观众更投入地躺在沙发上骂娘消耗今天的闲话指标。青年导师反《非你莫属》,如果不是把综艺节目看得太高,那就是对青年们无可奈何:孩子们,你们把电视当真实的脑子是如此顽固,我只好见一个挡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