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博物馆,有一张毛泽东打沙袋的巨幅照片。讲解员说:“这是新中国的第一拳。”陪同参观的院领导拍着邹市明肩膀说:“你也是新中国第一个拳王。”
邹市明笑笑:“我也是学习毛主席的战术在打。”
“五星体育”主持人问:“打完就撤,是不是你独创的海盗式打法?”
邹市明回答:“‘海盗’是国外的评论,这更是一种中国式打法。我从小在遵义,一个红色城市,毛主席的战略方针对我有熏陶。”
无论是“海盗式”,还是“红色”打法,邹市明都是伦敦奥运会男子拳击49公斤级冠军。欣赏他的人叫他“闪电侠”,黑他的人叫他“邹跑跑”。
分组赛前,他想过蝉联,说:“我是来夺金的,遇见谁都得灭。”他没料到奥运会卫冕,让自己在国内的影响力陡增——起码不像2004年窝在归国包机的后排,可以大方地坐在前排,前几位出舱,接受欢呼;也可以顺利交差,逐渐淡出奥运舞台,去打拖了4年的职业比赛——在国家领导人接见时,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他说:“在这个项目卫冕成功,很不容易。”
有多不容易,他和教练张传良很清楚:3届世锦赛冠军,奥运会一铜一金,让他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在2011年世锦赛,原想拿到奥运会入场券即可、止步八强,却被要求继续打下去,导致右脚跟腱伤势加重。这一枚缠着绷带的金牌弥足珍贵。至于训练之苦、疗伤之痛,张传良从不让邹市明对别人说:“打到这位置了,一定是吃了常人吃不了的苦,受了常人受不了的罪。何必去说。”
“激励一代人”,是伦敦奥运会口号。张传良教育其他弟子:“邹市明31岁都还在打奥运会,你们有什么资格不认真?”在上海体育学院开学典礼上,邹市明说:“每当我站在奥运舞台,就是在激励后人,给队友作出榜样,助力他们的梦想。我不希望中国拳击昙花一现,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成功,我们需要的是群体的成功。我已经出战了3届奥运会,能够成功卫冕就是因为我的执着。”
这孩子是疯子
13岁练习武术,站桩、蹲马步……需要凝神静气的一招一式邹市明不喜欢,静不了两分钟他便想动弹。拳击的基本要领和动作不多,掌握下来无需多久,便可以天马行空地发挥。
一年后,父母不同意练拳,花钱送邹市明去贵阳体校。击剑部说他身高不够;长跑项目让邹市明憋闷得要死;摔跤馆里,邹市明起初只能像沙包一样被摔来摔去。
他每周都偷着坐长途车回遵义练拳。等车时,他对着树,摇头晃肩,旁边的人以为这孩子神经病,却不知他眼前全是假想敌。
拳馆的场地已经磨得光滑,围栏是训练才圈上的尼龙绳,但只要戴上队友刚摘下的、脱掉后连手都被捂臭了的拳击手套,邹市明便开心起来。训练不分级别,大级别的队员追着小个子邹市明满场跑。张传良的理念有别于“学会打,要先学会挨打”,他给邹市明灌输的是“要学打,先学不挨打”,同时再想办法反击。
那时,张传良已经带出三十多个国内冠军。他对邹市明说:我不一定能培养你做一个正人君子,但我绝对不会让你用武力去对待生活中的问题。
直到邹市明成为北京奥运会冠军,张传良依旧说:“还有很多大家,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每一项都是无止境的,能做好都很困难,你能做好那么多吗?只有一项是你懂的,几百样都不懂,有什么资格骄傲呢?你有一技之长,一定要尊重别人的一技之长,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手机尾号2008
邹市明有强迫症——他容不得计划有一点改变,一切都要按部就班地发展,否则他会慌乱。
2004年,在身体和竞技条件处于巅峰时,邹市明的奥运冠军计划却被一记重拳打乱。
1/4决赛对手巴特雷米•瓦雷拉是一名非常有经验的古巴选手。他前两回合虽然落后4点,却抓住邹市明侧重防守的心态,慢慢把他逼进角落。
没等邹市明反应过来,古巴人一记右手重拳实惠地落在他脸上。古巴人点数反超后,战术轮换——当邹市明把对手挤到死角时,古巴人单膝跪地,邹市明来不及反应,对方便俯身钻了出来。几次三番,尽失良机,无缘决赛。
在这之前,邹市明的灵活使他从未如此结实地挨过重拳。“很可惜,缺在经验上,”最终获得铜牌的师徒俩惋惜不已,虽然这是中国拳击在奥运会上获得的最好成绩。“当时邹市明的状态非常好,我们是应该拿金牌的,输在经验上。”
1958年的死亡事故,让拳击运动因过于残忍而在中国被禁长达28年。解禁两年后,中国拳击开始了奥运征途。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中国拳击队取得57公斤级第七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江涛获得91公斤级第五名。
回国后,两人都换了手机号码,尾号都是2008。带着改写历史的使命,所有的期待需要再等4年。
2005年的拳击世锦赛,邹市明在决赛中再次遭遇巴特雷米,这次他干脆利落地击败对手,成为中国第一个拳击世界冠军。
2007年的邹市明在拳台上的表现已近完美,每个与他相遇的对手都是不幸的。
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举行的亚锦赛,邹市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由于中国务工人员在当地表现很差,使得蒙古人极其厌恶中国人。赛前,中国队不知外部环境和客观因素如此恶劣,仍以为当地人好客热情。在外吃饭才发现盯着他们的眼神都不友善,有人蠢蠢欲动围上前来,准备开架。81公斤级的蒙古族选手张小平用蒙语把他们喝退:他们是我朋友,我们是来参加比赛的。
48公斤级决赛,邹市明对阵东道主选手普•塞尔丹巴。观众席上的嘘声就没停止过,比分也一直胶着在一起。
邹市明坚持主动进攻,每当他出拳得分,便有观众向场地投掷矿泉水瓶。比赛一度中断。最终,显然受到影响的邹市明7比14失利。51公斤级的杨波、81公斤级的张小平和91公斤以上级的张志磊同样获得银牌。本届亚锦赛,中国队共获得4枚银牌和2枚铜牌,无金牌入账。
“金腰带”何时上身?
邹市明右拳的冲击力有180至200公斤,健康的男子一般情况下的出拳力量是40公斤。李小龙生前曾接受过测试,他快速出拳的作用力是181公斤。
当邹市明全力打出一拳,很难有人承受得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决赛,邹市明再度与普•塞尔丹巴相遇。主客场的转变,也让两人在心态上发上了变化。
由于太过熟悉,第一回合,两人移动、试探、防守多过出拳进攻。裁判要求进攻时,两人相视一笑,“我当时的意思是,你先攻过来吧”。随后,邹的直拳向塞尔丹巴发起连续重击。第二回合,他不再探虚实,频频让一百八十多公斤的重量捣在对手的肩部、手臂,塞尔丹巴最终因受伤宣布弃权。
北京奥运会前,邹市明的计划是拿下奥运会冠军,去美国打职业拳赛。而张传良也同意他的想法,“不管成败与否,都可以打职业”。在拳击世界中,奥运会属于业余比赛,一旦进入职业拳坛,将无法再参加奥运会。
2004年,邹市明雅典揽铜,当今全球最有影响、成功推广了阿里、福尔曼、泰森、霍利菲尔德及鲁伊兹等世界著名拳王的职业拳击推广人唐•金,托人找到张传良,邀请邹市明加盟。
师徒二人回绝了,理由很简单——还没有拿到奥运会冠军。“首先,国家不会同意;如果拿到奥运会冠军,邹市明的关注度会更高,出场价也会更高。”张传良帮弟子想得很远。
世界拳击理事会主席苏莱曼适时地在2008年说:“姚明现在是中国运动员的代表,但他毕竟是团体项目,而且没有拿过冠军。邹市明不一样,拳击是个人项目,他有绝对的实力拿金腰带。如果邹市明出来打职业赛,他的身价将是100万美元起,记住,是起!”
在北京奥运庆功会上,国家体育总局领导首先肯定了邹市明为中国拳击运动作出的贡献,话锋一转:但我们还是希望邹市明能参加下一届奥运会。
既定计划被领导的一句话打乱。拳击界有种说法:如果邹市明现在不打职业比赛,中国再等另一个如此状态并受世界关注的人,可能需要10到20年,这期间中国职业拳击的发展将会继续举步维艰。
邹市明想不明白,“首先我们拿奥运会金牌圆了中国人的梦,也是我的目标,但职业拳坛是我的梦想,踩着奥运会冠军这样的平台出去,我会更出色。苦心等了10年,准备有一些进展的时候,一下子被压下来了。”他陷入了长达两年的迷茫期,“总觉得缓不过来,总在那个阴影里面,钻牛角尖出不来。我甚至想就这么不练了。”
张传良当时担心,“邹市明心里还是想去打职业赛,但如果国家让他去打伦敦奥运会,他不会违背国家的意愿。世锦赛、奥运会冠军都拿到过了,未来的4年还让他找什么动力来坚持?”
从总局和拳跆中心领导,最后发展到张传良也开始帮着劝说。大家用王治郅的经历举反例,用卫冕冠军诱引,再用古巴拳击运动员斯蒂文森拒绝唐•金100万美元的名言作提升:“100万美元怎能与1000万古巴人的荣耀相比!”
消沉两年后,邹市明开始备战2011年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
2011年,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张传良想让邹市明打进本届世锦赛八强,拿到奥运会入场券便不打了。开会讨论后,中心领导要求他们继续打下去,理由是:最近我们没有拿过金牌,奥运会之前也需要给队伍提气。
赛后,张传良与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谈话,他明确表示,不应该在邹市明两年没有系统训练的情况下,还要求他继续夺冠,成为所有对手的研究对象,何况他还有伤病。蔡振华也表示同意。
事实证明,邹市明右脚跟腱的伤病由于过度疲劳而加重,奥运会前不得不停训两个月。
出征前,张传良说:此次卫冕,邹市明将会很难,但谁要想赢他,难上加难!
(感谢实习记者李奇誉、陈文希整理采访录音)
邹市明
1981年出生于遵义,2000年成为国手。在北京奥运会男子拳击48公斤级比赛中获得金牌;伦敦奥运会成功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