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住农村,自己在一家五金厂开叉车,妻子是箱包厂的装配工。夫妻俩收入不高,平时省吃俭用赚下了几十万元。四年前,夫妻俩用这笔钱,另外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在老城区购了一套房,面积七十多平方,总价要五十多万元。
当时我有些想不通,夫妻俩工作都不在城里,为何选择在城里购房了,而且是旧房子。
朋友说,他们夫妻俩都是工人,这辈子不太可能有更好的发展了。他们唯一希望就寄托在儿子身上。但儿子在农村,想得到优质的教育是不太可能的。他们夫妻俩一商量,决定买一套学区房,把户口迁过来,这样儿子就可以读上城里的小学了,将来还可以在城里读中学、高中,这样就有了更多的成才机会。
朋友还说,他们已想好了。等到儿子上小学,他们就把原先的工作辞了,到城里来找份工作,只要能吃苦,肯定可以赚到钱的。
去年,朋友的儿子顺利地上了城里的小学。但是朋友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有一次遇上他,他十分愤懑向我感叹:“这个社会啊,这个社会啊!”
朋友说,他儿子班里也有几位来自农村的同学,但他们没有在城里买学区房,而且通过领导写了个条子,就轻轻松松可以在城里读书了。而他几乎“倾家荡产”花了五十多万,才获得了一个让儿子在城里读书的资格。他一想起这事,就觉得干活的气力也没有了。
陆地(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