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30/3Zayr9fTF7c8aCrAsSV3JT.webp)
某种程度上说,李安把赌注全压在苏拉·沙玛(Suraj Sharma)身上——电影中的一切要素都可以通过技术实现,惟有这个男孩是绝对的中心。
试镜时,16岁的沙玛在李安面前读了一段两页长的独白,一气呵成,最后掉了眼泪。在看过三千多个印度孩子后,李安说,“我赌他!”
如同所有俗套的成名故事,沙玛当时是陪自己的弟弟去参加试镜,一是表示支持,二是要弟弟请吃一顿三明治。弟弟是个“老”演员,2007年出演过韦斯·安德森导演的《穿越大吉岭》,2010年凭借另一位美国导演的处女作在亚洲导演处女作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男主角。兄弟俩走在街上,常会游戏一般玩角色扮演,这是沙玛惟一的表演经验。
选角人员认识沙玛的弟弟,和他的家人也很熟。许多媒体事后说沙玛的父母都是数学家,和原著里的设计一模一样,其实他父亲是经济学家,母亲是软件工程师,他还有个妹妹。
最初父母对沙玛参演抱有顾虑,因为需要休学一年,而据他的高中同学说,沙玛的成绩不错,尤其是文科,性格也好,又爱体育,是个标准的三好学生。
开机前,妈妈让沙玛认李安为guru(印度教里的上师),办了一个小型的涂油仪式,最后沙玛要摸一下李安的脚,以示礼成。“我没有超能力,也不是宗教偶像,但我会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李安向孩子的父母保证,让沙玛跟他拍一年电影,一定比在学校上一年课更有收获。
开拍前,沙玛去台湾进行了数月的培训。他不仅需要熟习水性,还要学钓鱼、制筏、吃生鱼片,每天在水槽的巨浪中打滚,负重在水下憋气。除了培训和跟家教上课,他常常需要独处,这也是训练——要找到在大海上漂流227天的感觉,他必须懂得孤独。
登陆后,Pi不成人形,
这个由胖变瘦的过程无法依靠技术,只能通过形体——沙玛先吃饺子、面条、巧克力酱面包圈变胖,再靠生菜、金枪鱼和大量运动减肥。
“在他面前我都不怎么开玩笑,我得做个好榜样,我得照顾他。”在片场,李安手把手教沙玛演戏,亲自扮演那只老虎,和少年对峙。李安知道,对于16岁的少年而言,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这个故事之所以成立就在于16岁的少年处在一个恰好的年纪——他们对世界有好奇,对存在有忧虑,刚刚涉入理智与感情摇摆不定的深水区,会怀疑也会相信。为了让人相信,李安选角之初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一张傻里傻气的、纯真的脸。
“老实讲,我现在还是觉得自己不会演戏。全靠他(李安),我只是一个工具。”沙玛说李安有一种本事,当他看着你,能像禅师一样让你平静。而李安说是沙玛的表演率领着剧组的人往前走,“大家都在教他,也从他身上汲取力量。”拍到动情处,他会抱着沙玛一起掉眼泪。
也许观众会忽略片中父子之间的张力,这是李安的生命经验,有如沙玛和他的关系。他概括为一种“雄性的成长”——老虎从动物园进入丛林,Pi从男孩成长为男人,导演从纯真的丧失到怀念纯真。
接受采访时,李安和沙玛都说片中的老虎是真的,李安的意思是心中卧虎,回答时一脸深沉,而沙玛仔细地分析自己如何观察老虎、和驯兽师交谈,说完就笑了。
现在沙玛在印度德里大学念一年级,主修哲学,这一点颇像片中对宗教感兴趣的Pi。“我为在片场的感觉着迷,就像肾上腺素上升,像火。”他说将来一定会进入电影业,不一定做演员,“希望成为制造奇迹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