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革命珍典中

2012-12-29 00:00:00共安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党史纵览 2012年7期


  峥嵘岁月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建城于南宋时,曾是安徽省178年的省会城市。安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的地区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党史资源非常丰富,在安徽乃至全国党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安庆人民就进行过艰苦的探索和斗争。悲壮惨烈的太平军安庆保卫战,惊天动地的徐锡麟巡警学堂举义、激动人心的陈独秀藏书楼演说、举国震撼的熊成基马炮营起义、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这里是“五四运动总司令”、“新文化运动主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陈独秀的故乡,全国最早的团组织之一和安徽最早的城市党组织诞生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接受了大革命的洗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庆党组织领导和发动了请水寨暴动、梅城暴动、大石岭暴动、高河埠暴动、欧家岭暴动等十几起武装暴动,组建了红军师,建立了革命政权。红八军、十五军、二十七军、二十五军先后在安庆境内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安庆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二十八军以岳西、太湖、宿松、潜山等山区为依托,胜利地坚持了鄂豫皖3年艰苦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与国民党安徽省军政当局成功地举行了停战谈判,达成了一致抗日的协议,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使这里成为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包括安庆在内的大别山区,成立皖西区党委及其一、二地委,发展党的组织,建立人民政权,实行土地改革;1949年4月,这里是渡江战役西线的主战场,安庆在渡江战役的隆隆炮声中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安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正不断谱写出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
  “一门三杰”:陈独秀和他的两个儿子
  在中共党史上,陈独秀父子三人别具一格,他们为同样的革命事业奋斗,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7年春,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父子三人,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这样一个奇迹:在这年召开的中共五大上,父子三人同时被选为中央委员。这在中共党史上是唯一的一次,“一门三委员”成为党史上的佳话。
  1879年10月9日,陈独秀出生于安庆。陈氏祖籍江州义门,陈独秀谱名庆同(庆字辈),字仲甫,笔名独秀。陈家代代习儒,陈独秀17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了秀才。18岁撰写了《扬子江形式论略》。1901年因反清被通缉,被家人送去日本求学。
  1901年到1915年,陈独秀先后五次东渡日本求学,接受了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逐步成为一名民主革命者。1902年,他从日本回来成立“青年励志社”,1902年至1903年期间,先后三次举行爱国演说会,1903年在安庆藏书楼组织“安徽爱国会”。
  1904年,陈独秀在安庆创办中国第一份白话文报纸《安徽俗话报》。1905年,陈独秀在芜湖组织安徽第一个具有军事色彩的革命组织“岳王会”。辛亥革命后,陈独秀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并参加了二次革命和讨袁运动。此时的陈独秀已成为安徽民主革命的领军人物。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宣扬民主科学思想,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此后,陈独秀以《新青年》为平台,把西方先进的民主科学思想向国人传输,警醒了整整一代人。同时,他与胡适等发起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为传播科学民主的工具,把思想解放运动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
  1917年1月,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新青年》也随之迁到北京,从此登上全国舞台,直接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开始接触和传播共产主义思想。1920年上半年,在李大钊的掩护下,陈独秀来到了上海,两人相约组建中国共产党,从此有了“南陈北李”之说。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宣告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当时陈独秀任职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他委派包惠僧代为出席会议。一大选举的党的领导机构为中央局,陈独秀虽然没出席大会,但仍以他当时在宣传社会主义方面的影响和威望,以及他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所做的贡献,而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之后,陈独秀辞去广东省教育委员长一职,回上海主持工作。随后连任了中共一至五届党的主要负责人。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八七会议上,陈独秀被撤销领导权。1929年11月,陈独秀被开除出党。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遭国民政府逮捕,1937年抗战爆发后,陈独秀被国民政府提前释放出狱,避乱在四川江津,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4年,1942 年5月27日在四川(现属重庆)江津去世,终年63岁。
  陈独秀的文章和思想曾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特别是其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一是提倡科学与民主;二是创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陈独秀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他们父子之间感情比较淡薄,陈独秀在生活上对儿子关心并不多,使得兄弟二人早早就自立于社会。二人早年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又先后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陈延年曾先后任广东区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延年牺牲于上海龙华,牺牲时年仅29岁。陈乔年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1928年6月6日也牺牲于上海,年仅26岁。
  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领导的首次学生运动——六二学潮
  1921年6月2日,安庆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爆发六二学潮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学生向省议会争取教育经费而遭军警毒打和屠杀,其根源实为倪系军阀百般摧残安徽教育所致。
  1913年倪嗣冲任安徽都督后,安徽大小军阀经常挪用少得可怜的教育经费,以扩充军费,导致安徽教育事业奄奄一息。为争取教育经费独立、反对军阀政府侵吞教育经费,6月2日,省学联组织安庆各校学生代表数十人前往省议会请愿。卫兵持枪阻止学生入内,学生代表要求议长出来答话,遭到卫兵的扣押毒打。消息传开后,各校学生千余人迅速聚集,高呼“抗议省议会殴打学生代表”等口号,向省议会拥去。军阀头目马联甲急速调集军队,包围请愿学生,凶恶的毒打和屠杀学生,造成240余名学生受伤,其中一师学生姜高琦被军警刺了7刀,7月1日牺牲于同仁医院,一中学生周肇基也因伤势过重,延至第二年牺牲。
  惨案发生后,安庆学生总罢课。省学联《安徽省学生会周刊》连续刊文揭露军阀罪恶。学生还组织多批演讲队,张贴标语,散发传单。6月中旬,学联代表携姜高琦的血衣到芜湖、上海等地展出。军阀暴行引起了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不满,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学校纷纷通电声援,《申报》、《时事报》、《民国日报》等大报都刊登了安庆教育界这一惨案。与此同时,安庆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声援学生。
  在全省学生和省内外各界人士的强大压力下,省议会被迫妥协:同意增加教育经费,成立省教育经费管理处,由教育界人士管理。由省库提出6000元抚恤姜高琦家属,另提出4000元交学校联合会和省学联,作为姜高琦治丧费用。至此,学生的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六二学潮是安徽学生发动的反封建反对军阀统治的一次大规模学生运动,成为安徽学生爱国运动的里程碑。
  国共地方合作的典范——岳西谈判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这生死存亡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呼吁和国民党合作抗日。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发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8月,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中共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宣告第二次国共合作成立。在这种形势下,鄂豫皖边区党和红军最高领导人高敬亭来到皖西,适时进行战略转变,主动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初步实现了区域性的国共合作。
  1937年7月,高敬亭由鄂东北罗田到达岳西县南田村,与皖鄂边特委书记何耀榜会合,了解到中央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以抗日救国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向豫鄂皖边区督办公署提出停战谈判倡议。
  7月15日,高敬亭派便衣队交通员将建议停战谈判致卫立煌的信送到岳西蛇形岗炮楼。卫立煌当即表示接受谈判建议。高敬亭即派何耀榜为红二十八军的代表,与卫立煌派的代表高级参谋刘刚夫、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委派的地方代表进行停战谈判。
  7月22日,双方代表在岳西县青天畈汪氏祠堂正式举行停战谈判。经过6天的艰苦会谈,双方达成协议。7月28日,高敬亭化名李守义,以红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的名义,到岳西县九河朱家大屋出席签字仪式。何耀榜和刘刚夫分别代表本方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
  谈判中,红军方面提出了红军集中地点以湖北省黄安县七里坪为中心;红军在鄂豫皖3省(湖北省的黄安县、河南省的确山县、安徽省的立煌县)设立3个办事处; 允许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释放政治犯;红军指战员家属一律按抗日军人家属待遇对待等条款。声明凡属全国性的问题,以及红军番号的最后确定,应报呈两党中央决定。这些条款,经过磋商,均为国民党方面有条件地接受。
  岳西谈判开创了国共地方合作的先河,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鄂豫皖地区的具体实施,宣告了鄂豫皖地区土地革命10年内战的结束和抗日战争的开始。
  红色遗址遗迹掠影
  ★独秀园
  独秀园坐落在安庆城的北面、大龙山脚下,总体规划1.37平方公里,核心区0.39平方公里。核心区内建有两大功能区——瞻仰区和陈列馆区。瞻仰区也就是主墓道区占地面积100余亩,是在原独秀墓的基础上扩建,现有大型花岗岩浮雕——《惊雷》、汉白玉入口牌坊、陈独秀铜像、《新青年》碑刻等景点。陈独秀纪念馆占地面积1030平方米,两层建筑,其中展览面积630平方米。独秀园是国家级重要人文景观、红色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陈独秀思想研究基地,是集文化、纪念、旅游为一体的园林式纪念地。\\
  ★中共安庆支部旧址
  安徽最早的城市党组织——中共安庆支部诞生地濮家老屋位于安庆市大观区荣升社区万安局1号,此地原为三进两院,如今均已被毁,现为1995年在原址上所建的一幢带有院落的三开间平房,是中共安庆建党展览馆。
  1923年,党中央认为在安庆建党条件较为成熟,因此派柯庆施来安庆筹建。6月,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4个月后,一些经受住考验的青年团员被转为共产党员。12月,柯庆施在安庆濮家老屋的前进堂屋里召开了建党会议,宣布成立中共安庆支部,会议推选柯庆施为支部书记,王步文负责组织工作,濮德治负责宣传工作。党组织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安庆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
  ★大别山烈士陵园
  大别山烈士陵园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城南虎形山上,始建于1958年。现陵园建设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保护面积6.6万平方米,陵园内有由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题写碑名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展陈大别山区和岳西县重大革命事件和著名烈士事迹的烈士纪念馆;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王步文烈士和其他著名烈士的墓地;烈士群雕和红军亭等。1995年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