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农”融资难,须做好渠道

2012-12-29 00:00:00高材林
中国经济周刊 2012年49期


  我是来自农业大省吉林,然而在这样一个粮食大省、农业大省,有很多产粮大县都是金融弱县、财政穷县。
  现在农民主要的筹钱有三种方式,一是找亲友们凑。二是利用高利借贷,年利率在20%~100%。三就是向金融机构贷款,但是没有抵押物,没有人可以给他提供担保。
  我们曾经对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3046户家庭进行的需求满足调查显示,在3046户家庭里,平均资本需求满足率没能达到38%。
  为满足农民融资的需求,为满足经过调查的3046户家庭所需要的资本状况,我们从去年开始,进行了反复认真的调研,最后推出了一个新型融资品种——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并在梨树县的7个乡镇开始试点,今年12月6日,土地保证贷款在全省60个县展开了试点工作。
  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是农民用他所承包土地的未来一定期限内的收益,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一种方式。
  金融机构在向农民发放贷款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控制风险,用以保证贷款能够便捷地发放到农民的手中:首先是要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对贷款对象进行筛选。其次就是每户农民在做贷款时,必须留下1/3的粮田以保证基本收入。
  农民在贷款时,金融机构按约定的情况放款,一年期利率是7.8%,三年期为7.995%, 五年期是8.32%,全部远低于民间发放的高利贷。
  我认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把增粮食、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作为基础条件。破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必须做好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