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雕虫小技”众说纷纭数码滤镜

2012-12-29 00:00:00李纲
中国摄影 2012年1期

从相机诞生之日起,真实记录似乎就成为摄影的根本。但事实上,摄影除记录作用之外,在很多时候也是摄影人艺术和思想的表达方式。

进入数码影像时代之后,包括Photoshop在内的各种影像处理软件让我们见识了千奇百怪、创意十足的各种影像效果—甚至可以说,只要能想到的效果,通过后期处理几乎都能实现,这从而赋予摄影人更广阔的思想表达空间。但这种自由更多地基于对影像处理技术的熟悉,并非人人都能办到,而相机的数码滤镜却预先以拍摄模式的形式在相机中植入特殊效果,将一切简化,比在镜头前添加滤镜更加灵活,这让每个人都能根据需要轻松拍出理想的画面。别以为这只是雕虫小技,要知道它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不仅针对大众用户的小卡片机纷纷配置,就连一向以专业自诩的单反相机也不能免俗。事实上,只要深入探究,大家就会发现其中别有一番天地。

2008年,奥林巴斯首次在其单反相机E-30中加入“艺术滤镜”的拍摄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其独特的成像风格深深打动了很多摄影人,无论便利度还是成像效果都大大优于一些相机曾经配置的“调色板”功能,也不同于各种场景模式仅在色彩等方面进行强调的特性,甚至有些滤镜效果后期很难效仿。到现在为止,奥林巴斯已将艺术滤镜功能普及到包括PEN系列在内的几乎所有相机中。其他相机品牌也纷纷行动,逐渐在自己的相机中加入“数码滤镜”、“照片效果”或“滤镜效果”等。尽管名称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指利用数码相机内部处理功能,一次性拍摄特殊效果的功能,包括鲜艳色彩、鱼眼、局部色彩、缩微景观等常见应用。

除此之外,各相机品牌的数码滤镜功能也各具特色。其中,卡西欧的艺术HDR(索尼、佳能和奥林巴斯的新一代相机中也具备此项功能)赋予了画面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尼康D5100的局部色彩可以根据需要多级调节色彩宽容度,以获得更佳的单色效果;奥林巴斯除和宾得相机一样增加了戏剧效果外,还为各种模式增加了可调节选项,如增加柔化白边或两种效果叠加;而索尼则在新的微单相机中加入了分色(黑白、彩色)和强反差单色,且各种模式可以进行创意叠加,大大增强了数码滤镜的表现力……随着影像处理技术与感光芯片的进化,滤镜效果变得越来越丰富,影像质量和处理速度也得到大幅提升。

数码滤镜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传统的胶片成像风格及后期处理盛行后积累的影像文化都大大影响了它们的应用和特色—从成像效果来看,浓郁色调、淡化及增亮色调、照片怀旧颗粒和针孔相机等数码滤镜无疑分别参照了很流行的色彩夸张、日式小清新风格、高感光度黑白胶片颗粒成像和LOMO等效果。很多人还通过软件调整影像曲线、锐度、饱和度、对比度及色调,自己制造极具特性的Picture Style照片风格,从而应用在中高端单反相机中的自定义模式中,或者直接替换场景模式。即便不会调整也不要紧,很多摄影类网站也提供了大量的Picture Style供下载。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智能手机在数码滤镜应用方面毫不逊色,甚至走在了数码相机的前面。当前,针对iPhone及Android智能手机的软件层出不穷,其中尤以CAMERAtan及Camera360最为知名。

从成像效果来看,数码滤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拍摄对象的本来面目,“严肃”的摄影师会因此看不起这种“雕虫小技”,认为它有违摄影“真实记录”的本质。但正如我们在前文所说的那样,摄影除了是记录工具外,它还是一门艺术,艺术就要讲究迂回,更强调个性化的思想表达。在如今的数码影像时代,人们可以更轻松地与全世界分享拍摄体验,特别是年轻人的思想活跃,更容易接受各种新鲜的艺术观念,数码滤镜的出现恰好给他们提供了天马行空一般的表达方式,能够为拍摄带来更多创意,让每个人的艺术天分随之得到更加自如的发挥。从这个角度来说,摄影已经不再局限于实用价值,影像的表达也有别于传统的审美准则,因此我们没必要完全拘泥于“记录”,而应与时俱进,让摄影真正能够百花齐放。

数码滤镜是数码影像真正数字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数码影像技术进步的重要应用之一,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影像艺术化及个性化表达之路。不过,数码滤镜并非仅仅是特效的代名词,当我们以更宽泛的眼光看待数码影像技术的应用时,会发现现在很多相机已配置HDR、手持夜景、超宽幅全景、背景虚化、智能变焦等采用机内多帧合成技术模式,它们已经超越了普通滤镜的概念,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拍摄应用。从这些特性来说,数码滤镜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影像表达方式,也开创了摄影应用的新未来。

拍出陌生感

如今许多的数码相机都设计有“数码滤镜”或“照片效果”一类的功能,近一时期仲元亦尝试使用这样的“滤镜”拍摄一些特殊效果的照片,并颇有兴致。有朋友说数码滤镜是一种业余功能,但是我却以为如此的评论不太确切,因为相机里面设置的这些功能一定是极专业的设计人员制作的极专业的影像模式,只是我们需要恰当地加以运用,方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我曾经试着使用Raw文件制作成与数码滤镜相同效果的照片,无奈仲元愚笨而未能近似,不如老老实实使用相机内设置的数码滤镜。如我一般的业余摄影人士其实对于影像品质还是非常在乎的,但是用数码滤镜拍摄的文件依然可以制作成很大的照片而看不出破绽,我又想当今应该已经是更讲究影像感受的年代了,用相机“数码滤镜”、“艺术滤镜”、“照片效果”拍摄出与人不同并具有陌生感的摄影作品,无论是摄影者或是照片的观赏者,都不会觉得相机的这些功能会缠绊了我们对于影像艺术创新的追求,只能会更加丰富大家的摄影需求。

仲元如此想,如此做,希望相机的数码滤镜会助我拍摄出自己满意的照片,我会努力!

餐桌上的调味剂

数码滤镜最早出现在能拍照的手机上,出于娱乐的目的当时着实地火了一阵,之后是奥林巴斯真正地将数码滤镜装配到了照相机上。那以后,这类相机越出越多,同时关于数码滤镜是与非的争论也一直未曾间断过,有人认为数码滤镜是由设计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设计出来的,拍出的影像难免千人一面,只能是雕虫小技;也有人说它不光能激发创作思维,更能创意无限。究竟何方有理?

笔者认为,数码滤镜的出现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也是当下相机作为大众化娱乐工具的必然结果。

数码滤镜如同餐桌上的调味剂,使用得当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下面是笔者尝试地使用数码滤镜(索尼相机中标注为“照片效果”)所拍摄的影像。左页图,拍摄女模特时发现,其身穿的红毛衣在阴天的散射光下异常醒目。为了强化这种效果,我使用了索尼α77相机中的“照片效果”功能,选择“局部色彩:红”。此时,相机自动将其他颜色过滤为黑白,一来净化了背景中的杂色,二来突出了红色的感染力,为平淡的影像增添了些许新意。

另一幅拍摄于日本东京。那天刚下飞机就来到日本东京的台场海滨,此时对东京的了解甚少,如同管中窥物一样。使用索尼α77相机中的“照片效果”功能,选择“玩具相机”模式,对场景进行了四角暗化处理,犹如从针孔观看世界一样,很好地诠释了我当时的心境(见下图)。

初识数码滤镜

上小学时曾随父母在浙江绍兴水乡生活过一段时间,因此水乡情结多年来总是挥之不去。30多年后,我在江苏的锦溪水乡,试图寻找儿时的记忆:怀旧情愫的石板路、淅淅沥沥的小雨、小桥流水人家……遗憾的是当时阳光高照,与我心中的诉求很难吻合。情急之中,我打开了相机中“艺术滤镜”的“柔光效果”。此时,一幅淡雅清新,如梦似幻,恍若童话的水乡画卷呈现出来。

数码滤镜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品牌的相机在数码滤镜开发方面都有自己的“绝招”。综合起来,我认为各家比较有特点的数码滤镜有柔焦、针孔相机、微缩景观、怀旧、黑白处颗粒等,使用这些效果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为画面增色不少。最近,我又迷恋上了一种新奇的滤镜,这就是奥林巴斯在发布E-P2相机时,开发的一种叫做“戏剧效果”的滤镜。采用“戏剧效果”滤镜拍摄的画面,色彩和反差都得到了夸张处理,有时画面中还会凭空出现浓重的乌云,从而产生出乎意料的戏剧化效果,这种画面即便Photoshop高手也很难模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