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布雷迪:历史的眼睛

2012-12-29 00:00:00龚小夏
中国周刊 2012年2期


  “照相机是历史的眼睛”。
  ——马修•布雷迪,美国新闻摄影业之父。
  
  1862年10月,正值南北战争进行得最激烈的时候,马修•布雷迪在纽约开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摄影展览,标题是“安提塔姆的死亡者”。这些照片第一次向美国公众显示了战争的惨烈——战壕中堆满的层层叠叠的尸体、被炮弹炸得血肉横飞的士兵、战地医院中密密麻麻的伤员的床位……这些景象,将远在南方的战事变成了残酷的现实。
  在布雷迪的摄影展之前,除了有过亲身经历的人之外,战争在公众的眼里往往带有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雄壮的列队、整齐的军装、嘹亮的号角,奔赴战场的军队令男人仰慕、女人心仪,也令人们忘记了前面等待着的死神。而相对以往的战争而言,美国人在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中第一次尝受到了现代化武器的杀伤力。战争爆发后军人们发现,在现代枪炮的火力下,密集的军队成排地倒下。特别是进攻的一方,更是血流成河。四年中死亡人数超过了62万,成为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
  然而,在当时的信息条件下,公众对战争的残酷性缺乏感性的认识,死伤者往往只是报纸上一些空洞的数字。在首都华盛顿外围进行第一场大战役时,市区不少上流社会的男女甚至将观战作为一次郊游,带上食物到战场附近去野餐,结果很快被枪炮吓得即时作鸟兽散。
  马修•布雷迪对揭露世界的真相有着特别的兴趣与独到的眼光。这位爱尔兰移民的儿子从16岁开始从师著名的肖像画家威廉•培基学习画画,并且很快热爱上了最新发展出来的照相术。培基的老师就是电报的发明人塞缪尔•莫尔斯。这位画家兼发明家在法国认识了银版照相术的发明人盖达尔,回到纽约之后开设教学班,传播照相技术。布雷迪也是他的学生之一。
  1844年,布雷迪在纽约的照相馆开张,专门为人作肖像摄影。到南北战争之前,他已经是美国最著名的肖像摄影家。他镜头下的人物线条分明、极具个性,从林肯总统到各种社会名流纷纷前来,布雷迪在华盛顿又开设了一家分店。1850年,布雷迪出版了一本名人肖像集,奠定了他在摄影史上的地位。林肯对布雷迪为他拍摄的照片极其赞赏,这给布雷迪日后的战地摄影打通了最重要的关系。
  南北战争最初给布雷迪带来了兴隆的生意。大批军官与士兵们在奔赴战场之前先去照个相,给家人亲友留念。这也让布雷迪起了进行战地摄影的念头。他先是找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北军的主将温菲尔德•斯各特,在要求被婉拒之后,他直接找到了林肯总统。总统虽然给予他随军的许可,并且亲自在上面签名,但是却不肯从国库拨款,要布雷迪自己掏钱。要知道,当时报纸还没有印制照片的技术,没有人能够保证这些照片会有买主。布雷迪后来回忆说:“我不能不去。我的双脚似乎有神差鬼使。我就去了。”
  1862年9月,南北双方的军队在马里兰州的夏普斯堡进行大决战,这次战役以该地的一条小溪安提塔姆命名。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最后以伤亡23000人、无明显胜负而结束。布雷迪的摄影师们,特别是一位名叫亚历山大•加德纳的苏格兰移民,用镜头记录下了那些血腥恐怖的场面。一个月后,布雷迪在纽约召开了那次历史性的影展。《纽约时报》的报道说:“布雷迪先生以他的方式将战争的恐怖与含义带到人们面前。如果说他并没有将尸体带回来摆到门前或者排列在街上,他所做的比这也相去不远。”
  布雷迪的摄影师在南北战争中拍摄了一万多张照片,成为历史最宝贵的记录。如果没有这些照片,历史看上去将会大不一样。他的作品也开辟了新闻摄影的先河。除了影展之外,一些照片当时也通过木版印刷的方式刊登在杂志上。十九世纪末期印刷业进一步发展之后,摄影就成了新闻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从历史影响的角度看,布雷迪不愧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但是他的投资并没有得到金钱的回报。本来他期望,在战争结束之后政府会收购他的照片,可是战后的政府却对保存这批珍贵的历史资料没有多少兴趣。布雷迪不得不逐渐出售他的产品,以至于大量照片散失民间。1873年,在经济危机中,布雷迪的照相馆宣告破产。1975年,国会拨款25000美元,买下了布雷迪留存下来的两千张历史照。1896年,布雷迪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今天,他被尊为新闻摄影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