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捧读2012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B卷,犹如品读一篇优美散文,形散神不散,13道试题恰似13颗别具特色的珍珠,组合成美妙的音符,涤荡着每个考生的心灵,从经济到科技,从道德到文化,从国计到民生,从农村到城市,处处精彩纷呈,引人深思,耐人回味,扣人心弦。
1.充分体现课标要求。
课标强调,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从中得到锻炼;给学生一片蓝天,让他们自己向前走。试卷中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关注、对校园商业冠名现象的审视、对食品安全现状的分析、对中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的剖析等,注重提高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正是课程标准的主旨和要义所在。
2.全面呈现时代主题。
试卷全面呈现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食品安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人口老龄化问题中的社会养老与儿女尽孝”、“科技强国”、“新传媒的负面影响”、“雷锋精神”、“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等重大的时代主题,能够全面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是思想品德课堂的再延伸、再拓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具体表现,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鲜活的生命力。
3.切实彰显以生为本。
试卷第8题围绕我国中小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起床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负担最重的人是我,压力最大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让广大考生去比较、去分析、去思考,广大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试卷第11题围绕“网络谣言”、“网络恶搞”、“网络成瘾”等问题,让广大考生出谋划策,提出合理化建议。由于这一话题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广大考生在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定会对这一问题进行再认识、再思考。试卷第12题考查雷锋精神,引导考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这是中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他们并不陌生,在做题时能深化认识、付诸行动。试卷第13题让广大考生收集或撰写一条青春励志语与同学共勉,并对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五点希望进行自我反思,这些要求植根于他们自身的生活之中,因此广大考生定会置身情境,各抒己见,表达心声,明确方向……这些试题切实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新课程理念,充分彰显了“学习即生活”、“考试即生活”的命题理念,严格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宗旨与原则,让考生体验成长的美好,让考生感受责任使命,让考生明确努力方向。
4.注重体现创新思维。
试卷第7题考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不再是考查哪一个具体年份的哪一位人物,而是考查10年来的“感动中国”人物,穿越时空进行总结和概括,用一个完整的历史链条见证中华民族的气概。自2005年以来,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辨析题一直保持着单纯的“人与人”、“物与物”的对话,而2012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B卷中的辨析题,不仅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对白,而且有揭示对话背景的文字材料,让广大考生耳目一新,同时也使辨析题的命制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试卷中趣味横生的漫画《测》和《变!》,激活了广大考生的创新思维;“PM2.5”的介绍,“激素”、“漂白剂”、“化工原料”、“食品添加剂”等的显现,涉及多学科知识,引导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整合学科知识。
综观2012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B卷,我们不难发现,整个试卷依据课标,突出能力立意,围绕教材,注重学以致用,贴近学生,坚持以生为本,关注时政,凸显时代主题,图文并茂,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知识的科学性、主题的鲜明性、材料的鲜活性、文笔的流畅性在这里得到了最佳体现,事件的内涵美、场景的思想美、图文的组合美、描述的韵律美在这里得到了有效集结,是一份对广大考生全面负责的试卷,是一份引领升华课堂教学的试卷,是一份蕴含华美乐章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