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真实空间的感动

2012-12-29 00:00:00胡石柱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12年7期


  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国际出发。
  这一次,我只是和它擦肩而过。
  我走进的是仅两步之隔的国内航线入口,可是我仍然在国际出发的登机口,伫立了好久。六个月前,很好的朋友从这里出发,经停维也纳飞往里昂。因为是早上的航班,而他的飞机是凌晨一点到达的T3,所以要在候机厅里等五个小时,我于是也在网上陪着聊了五个小时。我一直无法探知独自远行的人真正的内心,是留恋?是慌张?还是笃定?在机场,我一直充当的是一个匆匆的行者,换登机牌、办理托运、安检,然后在候机厅看飞机有没有晚点,给家人或朋友打电话汇报行程,说明起飞和抵达的时间,而眼前的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地流过去。
  这一次,我终于安安静静地充当了一次旁观者。我就这么站在一旁,看着那些送行的和赶路的人。有的金发碧眼,提着简单的行李箱,浑身的商务味。看那干练坚决的气概,飞行对他来说,只不过是由一个业务向另一个业务跃进的简易过程。有的全家同行。手上拉一个胸前还挂着一个,小朋友的眼神里充满着快乐和兴奋,很明显,他们在中国拥有了一次愉快的旅行。还有恋恋不舍的情侣,离别的话说得并不多,但手一直握在一起,直到一方提醒:该走了。
  在所有送行的人群中,有一个穿红色外套的中国女孩,特别引人注目。她低着头,身边是来送行的父母。母亲时不时地抚摸一下女孩的头发,父亲则一直不停地在嘱咐些什么。他们的衣着、行李箱都很朴素,女孩也只是高中生的身形。因为她一直低着头,我看不到她脸上的表情,但父母的脸上满是爱怜与担忧。在这样的年龄,每一个选择都关系到未来的人生走向,而离家千里的孩子。将独自面临的问题也许比想象中的还要多。哪怕只是即将面对的十几个小时的空中飞行,都是一场复杂艰难的心理战。我曾经就在一趟国际航班上,遇到过一个女孩在起飞之后,在机舱里由默默地流泪转为放声大哭,即便有空姐过去轻声安慰,下了飞机之后,那个陌生的世界还是得一个人去面对。许多人总以为生活在别处,从而忽视了陌生的可怖。如果你看过电影《海上钢琴师》,你一定会记得男主角1900在终于可以下船的时候,走到舷梯的一半,忽然停了下来。他凝视着眼前那个望不到尽头的纽约大都市,把礼帽用力一抛,然后转身又回到了船上。陆地太大了,陌生的街道无边无际,就像没有尽头一样让他感到恐惧。“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
  机场、码头、月台,其实都是很奇妙的地方。它们联结着故乡和异地,匆匆地承载着欢喜与别离。而机场所联结的。是一段更长的时间与距离,让你对其中的某一种情感感知得更加浓烈深刻。在人生长长的旅途中,它所扮演的,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过渡空间,出发或是抵达。那些闪烁的大屏幕和指向各个地名的指示牌,只不过象征着渴盼已久的回归或是又一个崭新的开始,仿佛以后的路途才是更重要的。可是,还有什么,是比在这一空间、这一瞬间无法缓冲的情感更真实的呢?
  我想,下一次,我会站在机场的到达出口,接受另一种真实的感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