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下南洋”

2012-12-29 00:00:00白明
世界知识 2012年17期


  几百年来,大批华人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地区谋生,被称为“下南洋”。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到全球化时代,对于“下南洋”的理解也不该仅仅落在人口迁徙方面,而是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中国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的转移方面。例如,中国在2001年生产了全世界40%的耐克运动鞋,而越南只占到13%的份额;但到2010年,全球37%的耐克运动鞋打上了“越南制造”的标记,而同期打上“中国制造”的耐克运动鞋只占34%。又如,阿迪达斯年内将关闭位于苏州的在华惟一直属工厂,迁至缅甸。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下南洋”渐成趋势。
  中国制造业“下南洋”有“转”的成分。中国制造业近些年来不断强调提升附加值与技术含量,而作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聚集地——东部沿海地区,则在积极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主动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虽然其中不乏富士康那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例子,但从国际产业结构转移和调整角度讲,向周边一些国家转移也是一个重要选项,符合雁行转移规律。
  中国制造业“下南洋”有“逼”的成分。近年来中国遭遇贸易摩擦越来越多。事实上,欧美国家制造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并不完全是为了与中国制造业争夺“饭碗”,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出于追求贸易平衡、压迫人民币升值、争取大选选票等另类考虑。但即使不从中国进口,美国也需要从其他地区进口,而只有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