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困境就是阳光

2012-12-29 00:00:00巴学园
中华家教 2012年11期


  提高孩子的交往技巧,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家长格外用心和用功。我认为以下功夫如果做到了,孩子与人快乐交往、顺利融入集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将都不是问题。
  家庭亲密打基础
  一个家庭中,关系先于教育。而在家庭的各种关系中,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夫妻一方如何对待另一方,如何对待老人、孩子,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对自己、他人和世界关系的看法。孩子如何对待自己、朋友,并发展与他人良好关系的能力是从家庭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开始的。父母通过自身的言行,以及与家人的相处方式所构建出的家庭关系,营造出的家庭环境,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熏陶。想要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父母首先要先立足于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家庭关系。
  榜样+良好教养
  除了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外,父母自身的社会性、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交往能力都有重要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非常苛责,教养方式简单粗暴;总是习惯于不停地抱怨社会、指责他人;总是斤斤计较,不懂得分享和贡献;自身就胆小懦弱,遇事逃避,这会导致孩子缺少安全感,对社会关系感到焦虑和恐惧,对陌生环境和人产生过度的警戒和害怕。毫不夸张地说,父母的社会性是孩子社交性发展的首要条件。所以,不是为了孩子牺牲一切,才是好父母。真正优秀的父母,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有正面诠释人生、感知幸福的能力;要懂得让自己愉悦,并能让孩子也能感受到你平静和积极的心态。父母会给孩子传递爱和分享的能力,善良和宽容的品质,礼貌和谦让的修养,换位思考和尊重规则的意识,社交礼仪和沟通技巧等等。有了这些,孩子还会缺少朋、并惧怕交往友吗?
  培养人格是重点
  社会性是指人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是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人的社会性主要包括利他性、服从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通俗而言,社会性是指当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发生分歧时,能够站在别人的想法和立场上思考并做出适当妥协,寻找多赢方法的能力。一个有爱心、遵守规则、愿意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孩子自然会更受同伴的欢迎,而那些霸道、以自我中心、攻击性强的孩子必然会让同伴反感,而被孤立。
  爱和接纳生力量
  社会性的缺乏会导致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出现种种问题,而社会性缺乏的表象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本质是:孩子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而改变这一情况最有效的办法并不是父母逼着孩子与同学多交往,恰恰相反,是父母能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让孩子真的相信,无论自己表现的如何,无论发生了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无条件接纳他,陪他一起去面对。
  引导而不是代替
  父母对孩子间交往的过度干涉会严重阻碍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帮孩子或代替孩子去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和判断。比如自己的孩子拿了同桌的蜡笔,被同学告到老师那里,你如何引导?不能一上来就批评孩子拿东西不对,品质不好,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慢慢引导,具体的步骤可以是:1.妈妈:“你拿了同桌的蜡笔?”孩子:“是,他不借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