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

2012-12-29 00:00:00林天宏
中国周刊 2012年1期


  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一种集体弥漫的当代情绪。
  故乡,一直是这个古老国家历代的诗人们咏叹的主题词。尽管总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思乡之苦,但在农业社会里,故乡最终会成为游子们骸骨和灵魂的皈依之地。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诚然有着许多无奈与感伤,但也能从中读出隐藏着的如释重负与淡淡喜悦。
  只是,在今天,仿佛是一夜之间,许多人再也无法体察这种持续了数千年的情感。
  如潮水般无法阻挡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席卷中国大地。千篇一律的高楼和水泥马路,取代了祖先们修筑的土墙、院落与胡同,田野和村庄正在迅速消失,旧有的城市社区格局也不复存在。而人们储存在其中的那些旧时记忆,也随着故乡一同灰飞湮灭。
  同时,人口的大量流动与迁徙,破坏了原本传统的社会结构与生活秩序。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着,人与家族、自然、四季都仿佛断了联系,被孤零零地悬挂在大都市的钢筋水泥森林里。
  更糟糕的是,在这个一路飞奔却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的狂躁的国度里,原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共识失去了,没有什么事物能够被彻底尊重,这也导致人们失去了精神上的依托,没有归属感与方向感。
  下面这组报道中的故事,将把人们带进那片遮住归乡之途的迷雾中。我们可以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目睹故乡的丢失、扭曲、沦陷、屈服与抗争,目睹宏大背景下那些流血与哭泣的细节,目睹人性的脆弱与复杂。
  最终,他们只能在失去故乡的地方生活,就像一群没有了母亲的孤儿。
  我们为什么要回到故乡?在历史的大潮里,任何孤立的个体,都是短暂的无意义的存在,只有作为故乡的一分子,用族群的脐带汲取养分,才能回望过去的年月,才能有沉静的力量,去面对未知的将来。
  找回故乡,其实就是找回我们内心丢失许久的安宁。
  
  (本期封面和封面报道内文图片均选用画家徐招兵先生的系列画作 ,感谢徐招兵先生的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