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木匠”李宝根

2012-12-29 00:00:00红颜添乱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2年1期


   我所在的农业研究所,坐落在郊区。李宝根是我们单位附近村庄的村民,在我们单位的后勤科做木工,是临时工。他从十七岁就开始在我们单位做,一口气做了十年。
   李宝根对做家具很热爱,经常拿着本最新流行的家具彩图册比比画画,跃跃欲试。
   没多久,机会来了。
   我们单位宋军准备结婚。家具店的家具卖得特别贵,宋军见李宝根对做家具很热爱,就请李宝根给自己做一套家具,李宝根立即答应了。
   李宝根很有股钻研劲头,他觉得钉子露出来不好看,为了美观,他干脆很多地方用的都是木楔子。这样,从外观上看着就非常舒服。李宝根还自费买了喷漆机,给家具上漆。为了把漆喷得特别好,他还通过熟人介绍,在大饭店里请了一桌,把市里最好家具厂里无锡籍的喷漆师傅请来指教。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师傅只教他三分,但是他根据自己的领悟以及从书上看到的技术要领,把那家具漆得非常锃亮,光泽非常好。
   家具做好了,从式样,到实用价值以及坚固程度,都比家具店买的家具要好!李宝根只收取不到一千元的辛苦费。宋军的这套家具,比购买成品节省了一半的钱,我们研究所的人都过来参观,赞不绝口,从此,李宝根做家具算出了名了。我们开玩笑地称他为“首席木匠”,他对这个戏称很得意,因为这是对他手艺的最高褒奖,当大家称呼他为“首席木匠”的时候,他笑得最开心。
   自从李宝根给宋军做的家具得到我们大家的认可后,所里一些职工先后在市区买了新房子,就请李宝根利用业余时间打家具。李宝根成为我们单位最忙的人:白天上班,晚上以及双休日做“私活”。
   李宝根是个很要面子的人,把自己做的东西看成了自己的脸面。他做家具有三个要求,一是美观,二是耐用,三是经济。他认真负责的态度很让大家满意。
   后来,我们单位调来了一个新所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削减开支,他把单位里的几个临时工通通裁掉。这样一来,李宝根就“下岗”了。
   下岗后的李宝根开始在家自己办了个家具厂,想给大家提供货真价实又新潮美观的家具。他是个要面子的人,这个面子用在办企业上,那就是非常珍惜自己的牌子。
   李宝根在家里做家具,他老婆在家具城开了个家具专卖店,专卖李宝根做的家具。
   有一次,一个偏远镇上的农民的女儿出嫁前,慕名在李宝根老婆店里买了套家具做嫁妆。家具是买家自己负责托运,运家具的是辆给城里工地上送砖头的拖拉机,返回的时候正好把家具捎上。因为路况不是太好,拖拉机颠簸了几十里,运到家,写字台里的一个抽屉掉在车厢里,颠了一路,到家的时候,这个抽屉已经被颠散了。李宝根晚上打电话回访客户对家具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听说抽屉被颠散架了,他非常着急。他觉得其他的木匠如果做得不认真,把这个抽屉安上去,风格不一致,就显得不伦不类。如果这样,别人会以为这样的抽屉是他李宝根做的,是给他脸上抹黑。于是,他就坐车到了这家,帮这家把抽屉做好了,反正农村人家的闲房多,好客的主人收拾好一间给这个认真的木匠住。住了一晚上,等到第二天上午把这桌子重新漆了一遍才走。临别时,他不但一分钱没加,还要留下一百元钱:“算我的伙食费,要不然,别人该说我李宝根是来骗吃骗喝的。”主人死活不收,李宝根去街上买了几斤肉,又买了两瓶酒,执意送给了主人家。主人家只得收下。
   已经拿了全额的费用还跑那么远的路给自己“找苦吃”,李宝根遭到了市内那些同样是开家具厂的竞争对手的嘲笑,大家给他起了个“李活宝”的外号,觉得他傻乎乎的,为了一个自己不必要负责任的抽屉而白忙活了一天半不说,还给人家买酒买肉的,不是脑子哪根筋搭错了吧?
   于是,“李活宝”的外号就这样慢慢叫开了,李宝根也很有意思,干脆把老婆在家具城经营的家具店改名为“李活宝家具店”。
   李宝根做的家具根本就不愁卖。往往一到店里就被人家抢购一空,因为他每套家具都做得非常精心。
   李宝根用自己的人品向周围的人灌输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周围的人,我希望他这种做人做事都具有“品牌意识”的精神能传递给更多的人!如果商人不偷奸耍滑以次充好,如果各个行业的手艺人不粗制滥造, 如果“诚信”能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编辑 / 尤 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