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可以生气

2012-12-29 00:00:00孟迁
中华家教 2012年10期


  我清楚地记得爸爸说的一句话:惯孩子吃,惯孩子喝,不能惯孩子发脾气。当时我很小,只从字面上知道是怎么回事,远不了解这种态度對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
  大家都称赞我的温和,只有很少的时候我会很急,而且一急起来就特别急,尽管我不认为自己无度,但對方已经感到很难接受。我妈妈说我“急脸子”(重音在“急”),我也认为这是自己的性格,但现在我的看法有些改变,我想这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愤怒被压抑过多。
  我从来没有、从来不敢對爸爸表现愤怒,相反我遭受着爸爸不计其数的愤怒、暴躁、差遣甚至胁迫。我不知道胁迫这个词是不是准确,我记得很多次爸爸很大声带着挑衅的拉长声音叫我的名字差遣我干活,越是我不愿意,他越是用这种胁迫,而且会在后面加上一句“越快越好!”想象一下,有件事你不愿意做但你不敢说不,你处于害怕不得不做,對方还要拉长声音如同炫耀般地说着“越快越好!”我感到被欺负,感到屈辱。
  朋友听我说小时候挨打不许哭都很惊讶,“怎么,还不许哭呀!”我也感到惊讶,怎么,这很奇怪吗?我们家都是这样,我爸爸打我和哥哥从来都是这样,我叔叔打我弟弟也是这样。我拥有的就是这样一个爸爸,他惯我吃,惯我喝,不惯我发脾气……
  那么,一个孩子的愤怒被压抑意味着什么呢?
  愤怒中包含着自我肯定和力量感。当一个孩子不敢愤怒,他实际上就在坚持自己、肯定自己受到挫折,这当然伴随着无力感。当这种感受多次重复,会形成一个很惯性的模式影响孩子的未来生活。
  比如这个孩子在以后会害怕他人尤其是权威,而一味顺从讨好别人并隐藏自己真实的声音。这样,他会安全、会被接纳、甚至被喜欢,但问题是他不能和人真正的亲近。你有没有见过“老好人”?谁都说他不错,可是他和谁都不真的亲近。你有没有经验过對人尊敬却只是尊敬?因为你不敢冒犯而不能放松。可是如果不能放松和自然;如果你不相信自己和對方一样重要;如果你不能坦诚而充分地和對方交流,你怎么能和對方产生密切的感情呢?
  比如过于害怕冲突而屈服,校园里遭受霸凌的孩子多是如此,其实一个能够自然愤怒的孩子是不会受欺负的。校园“江湖”里。两种孩子是有风险的,一种是过于老实的,一种是强势出头的。前者吸引别人的欺负,道理很简单,如果有人内心充满愤怒需要释放,而他习得的释放方式就是欺压别人,那么他会找什么样的人释放呢,肯定是“挥刀砍向更弱者”,因为那样最安全、最解气。另一方面那些喜欢欺负人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呢?还不是自己先受到压抑无处可解?两者都是因为不能自然愤怒,前者是因为不敢愤怒而没有自己的界限,后者是积累了愤怒而超出自己的界限,非要逞强不可,两强相遇必有所伤,都有风险。倘若一个孩子能自然愤怒,他会在自己的界限第一次被触碰的时候就自然而确定地说不,别人就不可能得寸进尺;而因为他的愤怒未被压抑和发酵,他也不会过分,不会逞强欺人。
  孩子的愤怒不能自然流露,就只能不自然地流露,一种是迁怒他人,一种是怨责自己,怨责自己不好、怨责自己软弱无能。而无论哪种,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都受到了损伤,他都不能适当的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和自主。比较好的态度是對孩子说:孩子,你可以生气,你的不同意和同意一样重要,我愿意倾听你所有的真实声音,即便你不愿说我也相信你有你的缘由,并且根源上是善意的。你有很多选择,我相信你会选择對自己最适合的,并为自己负责。
  (孟迁 早教专家,著有《做好父母这件事》、《上帝也是单亲一单亲妈妈快乐心经》等书)
  责编: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