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

2012-12-29 00:00:00欧斌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2年10期


  地震的成因,在目前的一些教科书上都将其归结于地球板块漂移运动的挤压。而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镇的一对农民夫妇李六四和向文经过近20年的考察、研究,却对这一权威结论表示质疑,并提出了核爆演变地震理论,用近30万字的研究论文来诠释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核爆炸造成的。他们的理论在地震研究领域掀起了“李氏风暴”,并引起了国家地震局的关注。
  地震迷吸引山乡妹
   今年46岁的李六四是13岁时随父亲从安徽省宁国市青龙乡迁到溪口镇的。他自幼好学,1976年唐山地震发生后,年仅10岁的李六四从收音机里听到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的消息时,在心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这地震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要是能弄清楚原因,找出预防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好了!”
   幼时的梦想成了学习的动力,进入初中和高中后,他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单科成绩十分突出,曾在1988年宣州地区举办的物理竞赛中夺得冠军。但由于严重偏科,他1988年7月高考落榜。虽然没能迈入高校大门,但他心里的梦却从来没有破灭。
   高考落榜后,由于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复读,他只有到镇上的一家机械厂打工。瞧同学们陆陆续续进入高校就读,他这个曾经的物理竞赛冠军有时也有些失落。后来,他觉得开汽车可以到处转,有利于自己进行地质考察,研究地震,就动了转行的念头。到驾校学了一个月,考到了驾照,七拼八凑加上贷款,买了辆二手客车,在镇上跑起了客运。
   开车给李六四带来许多便利,他可以关注路边山峦的地质走向和断层的结构,遇上感兴趣的地段和发现形状、花纹奇特的石头,他还会突然停下车,去探个究竟。
   乡里人遇事有寻根究底的毛病,李六四这样做到底为啥?时间久了,想瞒也瞒不住,李六四就向乡亲们透了底,说他这样做,只是为了研究地震。他这样一说,便引起乡亲们的哄堂大笑:“地震是大科学家研究的玩意儿,你个山娃子,太异想天开了吧!别瞎琢磨了,好好开你的车吧,挣些钱早些娶媳妇成家是正事。”
   乡亲们的话,提醒了李六四的父亲李世青,他一开始也不想让儿子在地震研究的事上瞎耽误工夫,就与儿子说起了婚姻大事,可任他怎么说,李六四都是以现在年轻,先干出点成绩再说为由而拒绝。
   儿子不同意,李世青只有打电话向远在宁国市青龙乡的老朋友向礼成诉苦,说儿子迷上了地震研究,车不好好开,不知何年能成家立业。
   这山娃子竟要研究地震,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吧?向礼成回到家后,将这事说给妻子和女儿听,谁承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事却引起了女儿向文的注意,她缠着父亲,刨根问底。
   被缠得没办法,向礼成只好答应替女儿问个究竟。他拨通了老朋友的电话,两人絮叨起来,这一聊,向礼成还了解到李六四不但对地震沉迷,而且还研究出电焊自动防护面罩和汽车夜间会车自动变光器,其中自动变光器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聊着聊着,向礼成对李六四转变了一些看法,觉得这孩子挺聪明的,将来没准会有大出息,于是他反倒劝说起李世青来,让他理解孩子,支持李六四搞科研。
   听向礼成这么说,李世青打趣道:“看来你也相信我这浑小子的天方夜谭了,要我支持他可以,以后要说不上媳妇可怎么办呀?要不将你的女儿说给我当儿媳妇得了。”
   谁承想一句看似玩笑的话,却成就了一段婚姻,经双方父母牵线搭桥,1991年李六四和向文确立了恋爱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向文被李六四研究地震的毅力所折服,心灵相通,撞击出爱的火花,他们于1993年9月牵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咬定青山不放松
   李六四和向文成家后,心里还是撂不下地震研究这档事,由于忙碌,只能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去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可总待在家里,就不易收集到一些鲜活的例证,思考的问题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很难有所突破。为此,李六四感到苦闷和彷徨。
   看到李六四整天愁眉不展的模样,向文心里也挺着急,就和丈夫商量,自己到镇上找份售票员的差事,每月挣几百元钱补贴家用。家里的经济压力轻了些,遇上轮休,她还与李六四一同上山考察。
   1996年的一天,向文在车上听人说在华阳附近的山上,新发现了一个山洞,想起丈夫经常说的地层结构理论,就与李六四商量,看有没有必要去考察一下。两人一合计,当天晚上就准备好手电、绳索和木棍,第二天一早就向山洞进发。
   到了洞口,李六四拴好绳索,先下到洞里,然后将向文接下来,两人打着手电向纵深摸索。快走到洞的尽头时,李六四用手电照着洞壁对向文说:“你看这个溶洞形成在半山腰上,却是个没水的旱洞,如果按科学家现在的解释,溶洞是由水流冲刷而成,这水从何而来?我觉得这与地震引发的火山爆发有关,是地幔中的熔岩喷发冲击而成的。另外据资料介绍,现在发生地震时震源往往是一个点,存在着纵横波交错的现象,而不是一条线,或一个面,并不呈现出板块互动的特征。而且现在发生的深源地震用板块学说根本无法解释。我认为在地球内部一定还存在某种巨大的能量,它们才是地震的真正源头!”
   他们一边看一边走,也许是听李六四诉说太专心了,向文一不留神,脚下一滑,竟摔倒在地,顺着山坡滚了下去。李六四急了,三步并作两步向山下跑,才将她拖住。李六四仔细察看后,看到向文扭伤了脚,腿和胳膊也划出一道道血印,心疼不已,直埋怨自己不该带她出来。
   附近的山峦考察完了,李六四夫妇又瞄上了其他省份的一些特殊的地质结构带,但由于经费有限,他们只有忍痛将自己用2.8万元买来,只开四年的面包车以0.9万元低价处理掉,筹得经费前往。有时经济捉襟见肘,只有靠父母的接济才能保障生活,但他们无怨无悔,夫妇俩保持缄默,仍沉湎于地震的研究之中。
   挑战权威引轰动
   地震研究拓展了李六四的视野,由于从网上和书本上广泛求知,他涉猎了许多新的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理清了自己的思路。
   而科学的理论必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多年的野外考察,他们收集的大量土壤、岩石标本和地质结构图片,要进行分析和研究。由于经费紧张,没有实验设备,李六四就和妻子一起到附近的中学和高校求援,想利用他们的设备做实验。
   一对只有高中文化的农民夫妇要想踏进高校的门,摆弄那些价格昂贵的分析仪、检测仪绝非易事,一开始无论他们怎么说,人家都觉得难以置信,委婉地拒绝。
   李六四夫妇的研究陷入了困境,但天无绝人之路,思前想后,他们只有通过在溪口中学当教导主任的弟弟去沟通,并带上自己的专利证书去作证明,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学校领导述说自己的研究困难,请求帮助。他们的执著感动了这些学校的领导,就这样,一些中学和高校的实验室才对他们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在与一些高校的学者的交往中,夫妇俩逐步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有时不但帮助其做实验,还对李六四夫妇的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在地震研究中,李六四夫妇还有了意外的收获,2001年的一天,他们听说现在许多顾客对太阳能热水器没有自动上水、自动断水功能感到不满意,就联想到自己正在钻研的流体力学理论,觉得运用这一理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李六四经过分析,绘制了图纸,然后就手工加工设备,做起了实验,并取得成功,一举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太阳能自动灌水器实用新型专利。
   由于投身地震研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将这个产业做大做强,他们只有将专利交给一家企业实施,自己只收取微薄的红利。但不管怎样,李六四夫妇还是感到欣慰,毕竟他们从事地震研究有了一定的经济支撑。
  
   在研究中,李六四夫妇越发感觉到自己对天体物理、核裂变、地质力学、粒子物理等理论的掌握还不够扎实,他们只有通过书本和网络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并向高校的专家求教。这样一来,家里一台电脑就忙不过来了,只有省吃俭用再添一台。
   澳大利亚科学家通过对古老岩石研究,找到了蕴涵其中的某种类型地震的触发机制。即在巨大的压力下,岩石中的小颗粒相互滑动,加上内部高压气体的冲击流动,这种现象循环往复发生,最终岩石会断裂,一场地震就被触发了。
   造成岩石中的小颗粒相互滑动的巨大压力又是什么呢?文中没有进行深入阐述。李六四陷入沉思。一天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凌晨一点多钟,忽然想起自己在网上看到的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在做实验时,不小心使两块铀移动了,并且相互冲了过去。若这两块铀一下子滑到了一起,重量超过了临界质量,在中子的作用下,就会发生链式反应,瞬间将引发核爆炸。就在这危急时刻,科学家用自己的双手,硬是把这两块铀掰开,避免了一场意外核灾难,想到这,李六四激动得一拍床沿,跳了下来。
   “核爆炸,这种巨大的能量只有核爆炸才能形成,向文,我告诉你,我找到地震的起……起源了!”他激动地说。
   “真的假的,别说梦话忽悠我。”向文笑着起身披上衣服下床,来到李六四身边。
   “我认为地球内部应该存在铀之类核裂变物质,使这些核裂变物质在高温高压下相互碰撞超过临界质量发生核裂变,引发地震。核裂变还能引发核聚变,使地震的破坏力更大。”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核裂变物质的相遇并发生碰撞呢?”
   李六四陷入沉思,后来,他找到了答案,对向文说:“我认为是地幔的对流造成核裂变物质相遇发生核爆炸的,爆炸产生瞬间极速贲张,反弹地壳产生纵波,纵波拉伸地壳产生横波,从而引发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一幢幢房屋倒塌,一家家亲人生离死别,电视上播出的灾害场景像千百万根钢针深深地刺痛了李六四的心,他一个劲儿地埋怨自己无能,没能在地震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给地震预报部门以积极的建议。
   怀着对震区灾民深深的同情,李六四加快了自己的研究进度,他对地震的研究几乎达到了痴狂的地步,每天晚上钻研到十一二点,凌晨三四点就起来接着干。严重缺乏睡眠导致呕吐,每次呕吐,他总是瞒着妻子。可有一天不小心还是让向文发现了,为了李六四的身体,她规定丈夫必须在晚上9点之前睡觉。李六四虽然嘴上答应了,可是人躺在床上,脑子还在思考问题,当有了新的想法时,就偷偷地爬起来,在电脑上继续操作,一干就是几个小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8年8月,李六四终于完成了他的30余万字的《地球热核演变说》初稿。为了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他通过电子邮件将这篇文稿发给自己结交的一些热心地震研究的朋友,广泛征求意见,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进行修改补充。他还通过网上的论坛,发表自己关于地震成因的见解,请网友们充分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他对网友们呼吁道:如果今后可以让地震中少死一个人,有1000个网友说我异想天开我都是高兴的。我的对手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地震。
   农民夫妇真诚的求知、执著的钻研、忘我的奉献感动了广大网友,他们通过论坛和电子邮件发来许多热情洋溢的感言和一些关于地震研究的真知灼见,鼓励着李六四和向文不断地求索。
   根据收集到的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李六四夫妇又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完善,形成近30万字的文稿。文稿完成后,有的人劝他们赶快将文稿投到出版社,好出书成名,而他们却将这凝聚着自己近20年地震研究心血的文稿通过电子邮件发到国家地震局以及一些地震研究机构,供研究人员参考。成名不是李六四夫妇的目的,他们只是热切地希望能为人类认识地震、预测和战胜地震提供一点帮助。
   满腔热血,终有回报,不久前国家地震局打来电话表示对他们的研究给予密切关注,对他们20年如一日钻研地震科学的行为给予了充分鼓励。20年磨砺,终于有所收获,李六四和妻子紧紧地相拥在一起,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编辑 / 孙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