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年幼的王清喜和父亲在千里之外的火车站走失,从此父子俩天各一方,互相寻找。
17年里,王清喜被好心人收养,成年后,他还收获了爱情,娶了自己的“妹妹”,养父母成了岳父母,待他恩重如山。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他回乡的脚步。
17年后,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早已变了容貌,亲生父亲担心儿子找不着回家的路,一直保留着当年的那座老屋,他坚信,老屋在,儿子一定会回来,并且不会迷路……
家里来了不速客,那个“黑人”是哥哥
1995年5月的一天下午,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县老观镇二村四组,上小学二年级的廖红梅下午放学回家,惊奇地发现在外地打工的爹妈回来了,她兴奋地跑上前去叫喊着。忽然,她看见一个瘦瘦的、黑黑的小男孩躲在爸爸的身后,睁着一双大眼睛,惶恐地看着自己。“爸爸,他是谁?”“他叫王清喜,是你的新哥哥,来,快叫哥哥。”爸爸说。“不,我没有哥哥。”廖红梅撅起小嘴排斥道。她是家中的独生女,从来没听说外面还有个哥哥,何况,这家伙又黑又瘦,说话又听不懂,廖红梅一点儿也不喜欢他。
几个月前,王清喜和父亲从很远的地方来外婆家,在一个火车站下车后和父亲走散。在广元市街头流浪的王清喜,被廖周荣收留了下来。
他们开始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放学了,王清喜会早早地来到廖红梅的班级,趴在窗口看着她。廖红梅的同桌悄声问她:“那个黑人是谁啊?怎么老看着你?”“我不认识他。”廖红梅扭过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放学后,廖红梅怕王清喜缠上自己,一个劲地往前冲,哪知王清喜很不“识趣”,一边追了上来,一边还大声叫着:“妹妹,等等我。”他这一喊叫,搞得路人皆知:这个“黑人”原来是廖红梅的哥哥。
一路上,廖红梅一言不发,回到家,她把书包重重地往地上一摔:“从今以后,不许你在别人面前叫我妹妹!”王清喜见妹妹发怒,紧张得直搓着手说:“以后我在学校不叫你了。”
有一次上早操课时,廖红梅踢到了前排男生的屁股,男生转过身一脚将廖红梅踹倒,疼得她坐在地上一时起不来。而在不远处的王清喜看到了这一幕,立即跑了过来,责令那位男同学将妹妹扶起来并道歉。哪知那男同学把脖子一仰,很是蛮横。王清喜一下子就扑了过去,将那男同学死死压在身下。此后,王清喜威名大震,再也没人敢欺负他妹妹廖红梅了。
这件事以后,廖红梅开始慢慢地接纳王清喜,心想:有个哥哥还真不错,至少没人敢欺负她了。
转眼到了2000年,王清喜16岁了,个头一下子蹿高了许多。养父觉得要让他学门手艺,将来好养活自己。这年4月,经人介绍,廖周荣将儿子送到了广元市旺苍县嘉川镇的一家汽车修理厂当学徒工,从此,王清喜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随着年龄的增大,王清喜要找到亲生父母的愿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容颜已改,回家的信念永在
2002年,王清喜学艺期满,由于人很勤快,手艺又好,师傅就将他留在了自己的修理厂,由他带几个人负责补胎的工作。
这时,廖红梅已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准备外出打工。王清喜看着眼前已经是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妹妹,要独自去外地谋生,不禁有些担心起来:“你现在还小,又是女孩子,还是过两年再出去吧。”“哥,没事的,那边有我们村的好多姐妹,我和她们在一起,你放心好了。”这以后,兄妹俩只能靠电话联系,或者逢年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
王清喜所在的汽车修理厂紧靠着国道,每天车来车往很是繁忙,生意自然也不错。他们的客户有很多是跑长途的货车司机,有一次在补胎间隙,王清喜将几年前自己在火车站和父亲走失的事说了出来,那位好心的司机临走时将一本全国地图送给了他。
从此,王清喜一有空就将那本地图拿出来研究,然而,由于是全国地图,很难找到他村庄的名字,但这事启发了王清喜:要想找到家,地图就是他的武器!后来,他又想办法弄到了河南、山东等省市的地图,随身携带,他相信,有了地图,就一定能找到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3月里的一天,王清喜在地图上忽然发现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有个叫张庄集的村子,他立即将这一消息打电话告诉了在外地的养父:“爸,我在河南找到了一个叫张庄的地方,可能是我老家。”
儿子要回家的信念何尝不牵动着养父廖周荣的心,一听说有消息,他第二天就乘车赶了回来。随后,带着儿子直奔从地图上找到的那个河南老家。辗转四天,廖周荣父子终于找到了张庄集,然而,这里是丘陵地区,和老家平原地带一点也不吻合,父子俩失望而归。
从河南回来后的王清喜感到对不起养父,养父待他恩重如山,他却一心想着要找亲生父亲,花了冤枉钱还一无所获,他很愧疚。“爸,等我再干几年,存点钱后自己开个补胎店,到时候让妹妹和我在一起。”王清喜说道。廖周荣没有想到,儿子竟然考虑得这么周全,心里很是欣慰,只是,如果再将女儿嫁给他,那才能称作是完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清喜越来越发现,自己竟然喜欢上了这个心地善良的小妹。而每次和妹妹通电话时,他能隐约地感觉到:妹妹也在思念着他这个哥哥。
转眼到了2007年春节,一家人又团聚在一起。一年未见,王清喜发现妹妹瘦了一些,或许长大或许在外面打磨的缘故,妹妹也不像以前那么霸道了,她的眼神里满是温柔。“我听厂里的一个姐妹说,山东菏泽有个地方叫后草庙村,还有个什么张庄集,要不节后我陪你去那找找?”廖红梅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王清喜一听,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地图,开始搜索起来,果然在菏泽市找到了张庄,但没有找到后草庙村。“可能地图太小了,这个小村装不下呢。”廖红梅提醒说。
2007年3月2日,廖红梅陪哥哥踏上了开往山东的列车。有了上次寻亲失败的经历,这一次王清喜调整了心态,即使找不到家,也和妹妹一起出了趟远门,算是旅游,也算是这么多年来对妹妹的报答。
和上次一样,这一次同样是没有结果。
“走,哥带你到南京去转一转。”“好啊,南京可是大都市呢。”廖红梅高兴地说。在南京,他们爬中山陵,在玄武湖上一起划船,两颗年轻的心贴得越来越近。
“夫妻”同寻亲
南京之行回来后,王清喜和两个工友一起承包了修理厂的轮胎店,廖红梅不再出去打工,留在店里做些后勤和管理工作。王清喜住在店里,另外在嘉川镇上租了一间小屋给廖红梅住,从此,俩人每天在一起工作,形影不离。
长期的相处,廖红梅越发爱上了这个“黑人”哥哥。有一次,店里开来一辆红色的新飞度,司机是个漂亮的女孩,在镇信用社上班。“师傅,我的车胎漏气了,快帮我看看。”王清喜拿来工具,麻利地干起活来,不到10分钟,就找到了漏气点并补好了胎。在一旁的女司机向王清喜讨教一些开车知识,王清喜热情地一一解答,女司机很是满意。在店里的廖红梅见这女司机话真多,胎补完了还不走,心里老大不高兴:“你的胎补好了,可以走了。”廖红梅冷冷地说。女司机没理她,大声地向王清喜道谢:“师傅,谢谢你啊!”这句平常的谢谢,在廖红梅听来十分不是滋味,总觉得听着别扭。
“开店不能由着自己的个性,对客人要客气。”王清喜说。“这女人,我一看就来气,还客气啥子嘛。”廖红梅受了女司机的气,这边王清喜又怪她,真是两头受气,脾气又上来了:“哥,你以后少跟这种人■唆!”王清喜疑惑地看着她,刚要申辩,被工友拉到了一边,悄声说:“你傻啊,你妹吃醋了呢。”王清喜偷眼望去,只见妹妹的脸上泛着红晕,一副既委屈又害羞的样子,他懂了。
有人爱自己,而且这个人又是他喜欢的“妹妹”,王清喜沉浸在幸福之中,但短暂的幸福之后,他不得不理智地对待这份情感,他一次次地告诉自己:不能接受廖红梅的爱,我是一个流浪的人,我不能给她带来幸福。相爱的人就在眼前,但又不能相爱,这可能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
但,感情是很难压抑住的,当王清喜决定拒绝这份爱的时候,同时也伤害了他们两个人。那半年的时间里,王清喜刻意地和廖红梅保持着距离。然而,他越这样,心里就越难受。廖红梅也一样,脸色一天天憔悴下去,没有一点生机。
王清喜的心思早被工友们看了出来,一天晚上,廖红梅回到了租住屋,店里只剩下他们三个哥们儿,三人买了些烤鸭之类的下酒菜,边喝边聊。“你这又是何苦呢?这样做不仅伤害了自己,还伤害了小妹,更伤害了你的养父母。”是啊,养父早已相中了他,希望将女儿的终身托付给他,而他竟然选择了逃避,这算是男人吗?
从此以后,王清喜解开了心中的疙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廖红梅的脸上又焕发出了生机,两个年轻人找回了以前的快乐时光。
2009年10月,王清喜和廖红梅按照农村传统风俗,办了喜酒,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家庭。结婚当晚,王清喜深深地朝着东边家乡的方向跪了下去:“爹啊,娘啊,儿子给你们娶媳妇了。”
婚后,夫妻俩在镇上重新租了间好点的房子。他们的邻居叫高华,是一位货车司机,跑全国各地。高华得知王清喜的身世后,热心地帮助他寻找亲人,每到一地出差,总是有意打听王清喜老家村庄的名字,有时,为了一个听上去有点相似的村名,他也专程开车过去打听。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1年10月16日。那天晚上,王清喜还在店里忙着,廖红梅一个人在家看电视,四川卫视的《真情人生》正播放一个寻亲的故事,主人公通过在“宝贝回家”网站发帖而成功找到了家人,这事启发了廖红梅:丈夫的事也可以通过这个网站帮助啊。廖红梅立即敲开了邻居高华家的门:“高叔叔,快,帮我们在‘宝贝回家’网上发个寻亲帖,或许有希望呢。”高华立即打开电脑,帮王清喜发了个帖:“王清喜,男,27岁,老家村的名字叫后草庙村,旁边有个村叫张庄。父亲王汝平,母亲王华珍,下面还有两个妹妹。河南口音。”
10月17日一早,“宝贝回家”网站的志愿者小张搜索到一条重要信息:“我的哥哥叫王清喜,今年27岁,10岁时在成都走失,到如今一点消息也没有……希望好心人能帮帮我找到哥哥。”发帖人叫“太单纯”,但她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原来这个“太单纯”就是王清喜的二妹王银花,这些年来,她目睹了父亲为了找回儿子已经愁白了头,自己却无力帮父亲一把,心里很难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发了这个寻人帖。或许是巧合,或许是王清喜和父亲百折不挠的精神感动了上苍,网络上这两条寻人帖神奇地相遇,造就了现实中的王清喜和家人团圆的神话。
王清喜哪里知道,他真正的老家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王沟镇后曹庙村,距河南那个张庄只有200公里的路程。当年,他和父母以及两个妹妹一起从江苏到四川的外婆家,在四川广元火车站,王汝平带着儿子下错了车。儿子口渴加上饥饿,王汝平买食物回来后,发现他不见了,从此,父子俩失散在茫茫人海中。
在王清喜到处寻找家的时候,王汝平也一直寻找着儿子,一听说哪里有失踪小孩的消息就赶过去打听,几年来,王汝平也不知自己跑过多少地方,每次都是失望而归。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子的面貌也大变样,路变宽了,楼房多了,但王家那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还依然如故,在风中伫立。很多人劝王汝平将那座老屋拆了,他舍不得,他心里清楚,这是儿子回家的路标啊。
2011年11月27日,王清喜在高华、妻子等热心人的陪伴下,终于回到离别了17年的家乡。见到了爹娘,他深深地跪了下去:“爹,娘,儿子回来了!”村民们奔走相告:王清喜回来了!“你是二牛,你是狗蛋……”故人的到来勾起王清喜愉快的回忆。“爹,我们原来住的老房子呢?”“来,爹带你去看。”在新房不到百米的地方,那座老屋还在,只是早已成了危房,无法住人。“爹怕你找不着回家的路,一直留着呢!”此情此景,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2012年这个春节是王清喜一家最快乐的春节,是17年后的第一次全家大团圆的春节。
编辑 / 尤 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