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增长与亚洲的共同繁荣

2012-12-29 00:00:00叶小文
人民论坛 2012年10期


  行而有三思 三思而后行
  中国块头大,难免动静大。13亿人,是可以把成就缩小的“分母”,也是可以把问题扩大的“分子”。成就令人充满信心,问题不可掉以轻心。改革的各方面紧密相关,但只能分阶段逐步进行
  
  日前,应邀率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访问团,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分别拜访三国政、学、商三界人士,话题围绕“包容性增长与亚洲的共同繁荣”展开。公共外交,以诚相待。见仁见智,畅所欲言。
  行三国、访三界,行而有三思;有忧、有忆、有辨析,三思而后行。
  
  梅加瓦蒂之忧:亚洲勿成争斗中心
  
  梅加瓦蒂曾任印尼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现仍活跃在政坛上,是印尼最大政党——民主斗争党的主席。我到访印尼,与她长谈。
  谈到两国老一辈政治家的友谊,谈到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谈到她本人几次访华,梅加瓦蒂都面带微笑。
  谈到亚洲国家面临历史机遇和挑战,亚洲开发银行2007年就提出“包容性增长”,希望亚洲各国形成共识,走出一条共同发展繁荣之路,梅加瓦蒂却忧虑地说,正如我父亲苏加诺总统70年前就预言的,一旦中国崛起成为强国,亚洲甚至世界格局将发生变化,其他强国就可能介入亚洲。印尼希望大国相争不要让包括印尼在内的东盟国家被动卷入,亚洲不要成为争斗的中心。但希望在破灭,一些地方已经冲突不断、战火又起……
  梅加瓦蒂之忧,忧得有理,忧得深刻。亚洲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为活跃的地区,前景充满希望,形势也令人堪忧。中国、印度和印尼等国的快速增长,将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亚洲。美国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宣布要重返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最大的发达国家,会否在亚洲迎头相撞?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亚洲难以“风景这边独好”,亚太国家最关心的是保持经济繁荣、维护稳定增长和区域合作势头。在人心思定、人心思发展之际,人为地突出军事安全议程,刻意加强军事部署、强化军事同盟,并不是本地区绝大多数国家希望看到的。
  我佩服梅加瓦蒂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但此忧可解,理由有三:
  其一,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会对他国构成威胁。这不仅因为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更是因为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遭受战乱和贫穷的惨痛经历中,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尤其从现实来看,中国现代化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现代化,其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世所罕见。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化,集中精力解决13亿人民的发展和民生问题;始终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即使中国将来强大起来,和平依然是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理由偏离和平发展道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其二,中美两国会否在亚洲迎头相撞?正如习近平副主席访美前指出的,“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我们欢迎美国为本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希望美方尊重和照顾亚太各国的重大利益与合理关切。”两国领导人已达成基本共识,“我们都认为,双方应始终抓住共同利益这一主线,走出一条大国之间和谐相处、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之路。”
  其三,促进包容性增长,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乃是顺应世界大势,符合客观规律,得到了包括印尼在内的多数亚太地区领导人的认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是顺大势之所趋、依规律而前行。一些人要挑起纷争,中国“不和你玩”;但也有忠告,“这不好玩”。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客观规律,顺之则兴。逆大势而行,背规律而动,得不到亚太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损人不利己,害人先害己。
  梅加瓦蒂表示赞成这些见解。
  东姑拉沙里之忆:社会主义中国不冷战
  
  拜访马来西亚前财长、曾任亚洲开发银行主席的东姑拉沙里先生,他回忆,1971年他作为首相特使,到中国与周恩来商谈两国建交,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跑这么远去和一个落后的、发达不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周恩来明确告诉他,下一个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中国和亚洲的崛起会让西方惊讶,会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1978年邓小平到访马来西亚,东姑拉沙里再次问邓,西方不相信社会主义国家也能发达?邓说,那就让他们等着看吧。现在世界看到,冷战虽以苏联的解体终结,但中国的崛起和成功,正得益于社会主义使大家团结、奋斗!
  是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充满勃勃生机。
  于是,“中国威胁论”悄然而起,“重开冷战”声也耸人听闻。例如,撒切尔说,“冷战结束了,……但是共产主义还没有结束,那就是在中国。”美国众议院外事委员会原主席卢格则直截了当宣称,“过去五十年美国与苏联争霸,今后五十年美中争霸。”不相信社会主义中国能崛起的西方,现在又疑虑社会主义的中国会与之冷战。
  坚持社会主义、正继续稳步发展的中国,不与谁争霸,也不与谁冷战。
  的确,中国块头大,难免动静大。13亿人,是可以把成就缩小的“分母”,也是可以把问题扩大的“分子”。成就令人充满信心,问题不可掉以轻心。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化,集中精力解决发展和民生问题。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乃其决定因素和内生动力所决定,是基于自己基本国情和文化传统、基于国家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基于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的,坚定不移的战略抉择,不是为了说服谁取悦谁。
  一部冷战史,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可以在不发达国家建立,不可能在不发达国家立足。社会主义,不仅以意识形态论优劣,更要以生产力发展水平论高低。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大都涉及到对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其崛起过程中为满足这种需求,往往靠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奴役他人来掠夺。中国的发展,必须避免、也不可能再走这条路。中国正走出一条与以往大国崛起不同的、新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把发展的基本点放在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内需拉动上,同时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相统一,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不是冷战时期那种与西方世界不共戴天的对手,而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融入世界市场体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世界多极化趋势中,致力于世界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扩大和深化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从而为自身争取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社会主义,当然不是与谁冷战的社会主义。
  “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同一个地球有遏制冷战、和平发展的同一个愿望。
  
  郑永年之辨:谨防“低质民主陷阱”
  
  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参加座谈,郑永年所长认为,通过对若干国家民主进程的辨析,发展中国家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更要避免“低质民主陷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郑永年之辨值得琢磨。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无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内部要求,还是发达国家的外部“示范”,民主的呼声都会日趋强烈。这本无可非议。共产党奋斗就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经济发展了,理所当然应加快民主建设进程。但郑永年之辨,却也提醒我们,如果民主建设违背了自己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会落入经济停滞、社会动乱的“低质民主陷阱”。
  西方的民主道路经历了漫长过程,其社会建设大体先于民主进程,其民主进程又继续推进社会建设。西方第一波民主化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化,资产阶级是第一个有能力和君主贵族分享权力的社会群体。第二波民主化的动力,则是资本主义大生产培养出的庞大的工人阶级,他们要求政治参与,要求普选权;要求政府和资本分离缓解劳资冲突,政府加强经济监管规制资本运作;要求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公